小麦越冬之后,主要有4个生长期,分别是返青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全国各个地方因为气候等原因导致这个4个时期所处的时间略有不同,但对于冬小麦而言,返青期大概在2月中下旬,抽穗期大概在4月中旬,灌浆期在5月上中旬,成熟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
目前,大部分麦田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阶段,离小麦收获仅有一个多月时间。这一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直接时期,也是病虫多发和灾害性天气多发的时期,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改善小麦生长条件,促使小麦养根护叶,提高灌浆强度和延长灌浆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
小麦后期管理的主要技术
小麦生长后期,是指小麦从抽穗开花,历经灌浆到小麦成熟收获这一段时间,约40天,时间虽短,却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保护叶片功能。小麦抽穗以后,主要是旗叶、倒二叶和穗下节间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灌浆。因此,保护好旗叶和倒二叶,延长它们的绿色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
延缓根系衰老。小麦拔节期后,次生根的增加率显著下降,根系生长一般持续至抽穗时为止,根系功能可延续到成熟期。
在小麦扬花后,根系的活力就开始衰退,对肥水的吸收能力下降。此时通过追施叶面追肥可有效延缓根系衰老,使小麦根系具有较长时间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对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有直接的影响。
早浇灌浆水。俗话说“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充分说明充足的水分对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必要性。
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利于贮存在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向籽粒转运。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灌浆水可提高籽粒灌浆强度,提高饱满度,增加粒重。
灌浆水一般应在孕穗期至灌浆初期选择晴天无风时进行。
早浇灌浆水,籽粒尚未灌浆,不易倒伏,小麦扬花后一周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小麦成熟前15天要停止浇水,不宜浇麦黄水。
做到无风快浇,有风停浇,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不在温度过高的天气状况下浇水;切忌在风雨天气来临前浇水,以防倒伏。
浇水不宜过大,但要使底墒得到补充,保护深层根系不早衰。
及时防治病虫害。
小麦蚜虫。蚜虫是影响小麦灌浆的最主要的害虫,繁殖很快,多雨时易爆发。穗期田间百株蚜量在1000头以上,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
小麦吸浆虫。吸浆虫是小麦的毁灭性害虫,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情况下,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常引起该虫大发生。
小麦扬花期,吸浆虫进入羽化、产卵,是成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小麦上部有吸浆虫成虫产卵,中下部叶片有麦蚜繁殖,可选用吡虫啉和辛硫磷复配制剂喷雾。
小麦红蜘蛛。小麦红蜘蛛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气候干旱时发生较重。一般来说,防治时可与其他病虫害同时进行,打药时复配阿维菌素、达螨灵等杀螨药。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又叫烂麦头、枯白穗,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所谓赤霉,也就是说霉层是红色的。
小麦赤霉病因为危害严重,又被称为小麦癌症。赤霉病一旦发生,小麦必定会减产,而且还会产生毒素,食用达到一定量,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未及时防治的地块,赤霉病发生率在90%以上,所以做好前期防控至关重要。可在小麦抽穗达到70%、小穗护颖未张开前进行首次喷药预防,在小麦扬花期再次喷药。用80%多菌灵超微粉每畝50克,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75-100克对水喷雾,还可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亩用100毫升对水喷雾。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对密度大、湿度大的麦田,要注意查治白粉病,在底部叶片看到红膜时,就要注意防治。可选用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戊唑醇、烯唑醇、丙环唑、三唑酮、腈菌唑、氟环唑等药,要求用足药量和水量,提高病害控制效果,注意交替用药,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
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共分为三种,分别是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该病属于流行性病害,如果气候合适会大面积发生,并且随着气流逐渐传播扩散。
防治小麦锈病的药剂可以选用嘧菌酯、百菌清、福美双+三唑类药剂,注意打匀打透。
小麦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尤其严重,以抽穗后灌浆期发生较重。防治药剂可选择烯唑醇、异菌脲、甲基硫菌灵、氟硅唑等。
小麦抽穗后这4个方面也要做好
从小麦生长情况来看,等到抽穗后想提高产量,还需要一定的管理措施。小麦抽穗以后,田间的亩穗数已经固定,而为了提高产量,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增加穗粒数,也就是每个麦穗上的麦粒数量;二是提高粒重,也就是每颗麦粒的重量。下面说的这4点,就是以这两点为中心展开的。
防倒伏。小麦抽穗以后,要注意小麦的倒伏,小麦一旦出现倒伏,对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容易引起倒伏的因素有多种。比如连续的大雨天气,同时伴随着大风,很容易导致小麦倒伏。另外一些病害也会加大小麦倒伏的概率,比如根腐病等。
喷施叶面肥。喷施叶面肥的好处有多种:第一,能为小麦生长提供营养元素,尤其是一些中微量元素,利于粒重的增加;第二,增加了叶片的功能,减少干热风的危害;第三,提高田间小麦灌浆的速率,有效增加粒重,促进小麦的高产。
浇水。关于浇水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抽穗以后澆水,容易造成倒伏,这种情况会存在,但是,针对比较干旱的地块,还需要通过浇水来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
在整个生长期中,小麦从开花到成熟,对于水分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能占整个生育期的20%-25%。如果抽穗以后,田间过于干旱,不仅会影响穗粒数,还会影响粒重,最终导致减产。但如果田间不干旱就不需要浇水。
除草。关于小麦抽穗以后是否需要除草,相信不少朋友也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时候如果再打除草剂,产生药害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另外,小麦长势比很多杂草要高,也不容易喷施到杂草上。
所以,这里说的除草,是在田间杂草过多的情况下进行的。有些田块,可能前期没有除草,或者除草效果不好,而抽穗以后,杂草过多过密,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这时候就需要人工拔草,以此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提高最终的产量。(农技)
小麦“一喷三防”注意事项
小麦“一喷三防”适宜作业期为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用药量要准确。
一定要按具体农药品种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准确用药,各计各量,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2.严禁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和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品种。
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趋势,选择适用农药,采取科学配方,进行均匀喷雾。
3.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需注意。
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4.扬花期喷药,要避开授粉时间。
小麦扬花期喷药时,应避开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喷洒,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5.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防护,防止中毒。
6.购买农药时一定要到三证齐全的正规门店选购,拒绝使用所谓改进型、复方类等不合格产品,以免影响防治效果。(龙池)
小麦抽穗扬花期注意事项
一要及时防治病虫害。目前正是蚜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抓紧时机,选准药剂,如选择12.5%烯唑醇喷雾防治白粉病,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选择10%吡虫啉或3%啶虫脒防治蚜虫等。
二要搞好根外喷肥。在小麦籽粒形成和灌浆期间,根外喷肥,对加强小麦养根护叶,促进小麦灌浆,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十分重要。
三要在灌浆后期控制浇水。在小麦开花15天以后,应适当控制浇水,一是避免小麦头沉遇风倒伏;二是防止氮素的淋溶,影响籽粒光泽度、角质率和加工品质;三是浇麦黄水,会引起小麦根系的窒息,加速衰老死亡,造成粒重降低。(马利民)
如何预防小麦干热风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干热风出现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植株蒸腾加剧,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灌浆时期缩短,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
高温还可使籽粒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增加,积累减少,造成粒重进一步降低。我国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灌浆期间受干热风危害的频率较高,其他麦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出现。
预防小麦干热风主要是喷施抗干热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速效叶面肥。在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向植株各喷一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提高小麦植株体内磷、钾浓度,增大原生质黏性,增强植株保水力,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同时,可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运转,增加粒重。 (杨洋)
雨水频繁小麦倒伏咋办
倒伏类型:
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轻倒伏损失。
倒伏原因:
气候因素。在小麦灌浆期,由于降雨大风可使小麦大面积发生倒伏。
栽培措施不当。如播量过大,茎秆细弱,易发生倒伏。在5月下旬距小麦完熟前10天左右,浇了麦黄水的高产田,土壤松软,遇风雨易发生不同程度倒伏。另外,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也有一定差异。
补救措施:
1.要疏通田间排水沟,将积水排除。大雨过后要及时给小麦做好排水工作,以免再次引起小麦倒伏,影响冬小麦后期生长和正常收获。
2.在雨过天晴后,用竹竿轻轻抖落茎叶上雨水珠,减轻压力帮其抬头,但切忌挑起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捆把,以减少霉烂,利于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粒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挽回倒伏造成的损失。
3.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等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及时喷药,增加小麦抗逆力和抗倒伏能力,通过综合防治来减少损失。(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