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
旱灾的概念
旱灾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对农业所造成的严重损害。
干旱是一种因长期无雨或少雨,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在气象上有两种含义:一是干旱气候,即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的基本情况;一直气候异常,即半湿润地区在某一时段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大大偏少的情况。作物的水分状况是由吸收和蒸腾这两方面决定的,吸收太少或蒸腾太多都会发生水分亏缺。作物一旦由于干旱引起严重缺水,就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损害。长期的大范围干旱形成旱灾,将使农业大幅度减产,甚至无收。在农业气象上,研究作物受旱机制时,通常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大气干旱主要是空气十分干燥,作物蒸腾强烈,致使体内严重缺水而受害;土壤干旱是耕层缺水,作物根系吸收不到足够水分,以补偿蒸腾的消耗,致使体内水分状况恶化而受害;生理干旱是土壤不缺水,但其他不良土壤状况,使根系吸不到水,造成体内缺水而受害。
干旱预警
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橙色预警:橙色预警预计未来1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
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3.压减城镇供水指标,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
4.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
5.氣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红色预警:预计未来1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干旱程度级别
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16至30天、夏季16至25天、秋冬季31至50天。
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31至45天、夏季26至35天、秋冬季51至70天。
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46至60天、夏季36至45天、秋冬季71至90天。
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旱灾的形成原因和表现
形成原因
1.地壳板块滑移漂移,导致表层水分渗透流失转移,使地表丧失水分;2.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3.天文潮汛期所致;4.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5.没有顺应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做到洪涝时蓄水涵养,干旱期取水调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动态平衡。
旱情及旱灾的表现
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牧草等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通常将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这些地区常年降雨量稀少而且蒸发量大,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者上游地区来水,如果融雪量或来水量减少,就会造成干旱。世界上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区,欧洲南部,西南亚;北美中部以及中国北方等。这些地区降雨较少,而且分布不均,因而极易造成季节性干旱,或者常年干旱甚至连续干旱。
中国大部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和伏秋连旱,有的年份虽在梅雨季节,还会因梅雨期缩短或少雨而形成干旱。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常年受旱。西南地区春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四川东部则经常出现伏秋旱。华南地区旱灾也时有发生。
我国易旱的地区有哪些
我国气象干旱发生频繁。东北的西南部、黄淮海地区、华南南部及云南、四川南部等地年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其中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云南北部等地在60%-80%;我国其余大部地区不足40%;东北中东部、江南东部等地年干旱发生频率较低,一般小于20%。由于降水不均,每个季节都有一些地方发生干旱。全国各地皆以冬春旱或春旱发生的机会最多,持续时间最长。
防旱与抗旱的措施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2.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4.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防止水土流失具体措施
1.多植树,多种草。2.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用来种草和树防止土地沙化。3.还要防止土壤板结,土壤板结会更不利于种植农作物的生长。4.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那些化学肥料。5.应该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6.少用含磷一类的化肥,它们由雨水进入河流使水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气象干旱不等同于干旱
干旱的分类有很强的学科性质,根据不同学科对干旱的理解,干旱可分为四类: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
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在自然界,气象干旱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气候、海陆分布、地形等相对稳定的因素在某个相对固定的地区常年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这类气象干旱也可称之为干燥或气候干旱;另一类是各种气象因子(如:降水、气温等)的年纪或季节变化形成的随机性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称为大气干旱,在多数情况下所说的干旱通常指这类干旱,也称气象干旱。
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干旱和旱灾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小麦
春季小麦如果受干旱影响,生长表现为群体稀疏、植株矮小、分蘖较少、下部叶片发黄、孕穗抽穗提前。三月以后,大部分地区小麦进入抽穗期,此期小麦正处于需水敏感期,干旱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结实。
积极寻找水源,及时补水灌溉。灌溉不要在中午进行,应采用湿润灌溉技术,少量多次,不要大水漫灌;对受害较轻的麦田,用秸秆、稻草、树叶等覆盖小麦行间土壤,努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
喷施作物防旱保水剂(黄腐酸制剂),减少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抑制水分的蒸腾损失。或者打掉小麦基部的老叶、黄叶、病叶,以减少对水分、养分的消耗,保障植株的有效生长。
酌情叶面喷肥。可每亩用尿素2-3公斤,兑水100公斤;或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即每亩15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等,叶面喷施,可以起到以肥济水,提高抗旱效果的作用。
若同时发生条锈病、白粉病和蚜虫为害时,可选用粉锈宁和抗蚜威等药剂混合喷施,一喷多防。
小麦受旱后长势减弱,抗寒能力下降,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到来之前,采取普遍浇水、喷洒防冻剂等措施,预防晚霜冻害。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浇水施肥等补救措施,以促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张天舸)
水稻
目前水稻大部分正值秧苗育秧和抛插秧关键期,部分田块仍处于干旱状态。建议:
(一)已经移栽的水稻
1.抗旱炼苗。减少水分供应,使水稻经受适度缺水的锻炼,促使根系发达下扎,根冠比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作用旺盛,干物质积累加快。
2.增施钾肥。每亩增施钾肥3-4公斤,钾能促进RNA、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胶体的水合度;改善水稻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加原生质的含水量,提高抗旱能力,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吸收能力。
(二)已经播种育秧,等待移栽的水稻
1.喷施多效唑、培育大苗矮壮秧。在秧苗一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期,可以采用每亩120克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100公斤喷施秧苗。多效唑对秧苗具有极明显的矮化促蘖作用,增强秧苗抗旱能力,增加秧苗的秧龄弹性3-5天;对于秧苗已经超龄老化的,可采用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5%尿素+芸苔素或细胞分裂素来延缓老化,增强抗旱抗逆能力。
2.旱整地、旱插秧。大田按旱田耕地方法整平,插秧当天,将整平的旱田灌水充分湿润(土壤100%含水量),然后立即使用插秧机旱插秧,并保持土壤濕润、水稻旱管生长。
(三)没有播种的水稻
1.改用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如:华航31号、广盐1号等品种。
2.旱直播。大田按旱田耕地方法整平,然后进行旱直播,播完种后灌水充分湿润(土壤100%含水量),并保持土壤湿润,水稻旱管生长或水稻干湿交替灌溉生长。
3.抢播育秧。选用早、中熟水稻品种,快速温水浸种催芽、保温保湿培育壮秧,大田有水时立即抢时间插秧。
蔬菜
(一)抗旱品种选择
1.种植生长期较短、管理较粗放、耐旱的蔬菜品种,如旱地通菜、耐热早萝卜、四季葱、绿苋菜、落葵、南瓜苗等蔬菜。
2.对耐旱的蔬菜(如四季葱)采用集中育苗的办法,并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提高成活率。
3.采用地膜覆盖打穴播种或移栽菜苗,或在播种移栽后铺盖粉碎的稻草、玉米梗。
4.苗期或整个生长期(具体看生长情况)采用遮阳网覆盖。
(二)节水措施
1.中耕覆盖保墒:对未进行畦面覆盖栽培的露地春种蔬菜应及时进行中耕、松土除草,并及时灌水,用稻草或山草进行畦面覆盖,以蓄水保墒,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促进生长。
2.科学追肥,提高蔬菜抗性:追肥应做到早追肥、深追肥;要积极采取化肥湿施、液体施肥等办法补充土壤水分,促进蔬菜根系生长,增强菜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同时积极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绿芬威等速效叶面肥,或用抗旱剂进行喷雾,以增强植株抗逆性。
3.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做好土壤墒情测报工作,根据土壤墒情含水量和蔬菜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确定蔬菜是否受旱,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不影响蔬菜生长的前提下,利用雨水达到灌溉目的。
(三)节水技术
1.低压管理灌溉技术:用PVC管代替土渠,通过输水暗管式地面移动软管把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地头进行灌溉。
2.喷灌技术:通过水泵加压,使灌溉水流经管道、喷头等专用设备,射到空中并成雾状的雨滴,像降雨一样均匀地散落田间,对蔬菜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它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土壤,具有节水、省力、灌水均匀、保持水土等优点。
3.微灌技术:按照蔬菜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种灌水器,将蔬菜所需的养分和水准确地输送到蔬菜根部附近的地表或土层。它分为滴灌、渗灌、微喷和涌泉灌溉,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优点,比喷灌节水15%-20%。
(四)改种
受旱严重不能及时移栽或缺水死苗的,应及时清理前茬,选择抗旱品种,如广蜜1号南瓜、香芋小南瓜、广利粉皮冬瓜等进行改种。
(五)害虫预测与防控
大部分蔬菜属于高需水植物,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蔬菜害虫容易暴发成灾,尤其需要加强预测和防控。
1.以抗旱保苗为主,通过种子包衣添加肥料、微生物等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2.通过及时清除沟、渠和路边的杂草,翻耕晒土、灌水浸田、高温闷棚等土壤消毒,降低病虫害基数。
3.采用诱虫灯、性诱剂等进行预测预报,根据测报情况,采取以防虫网、杀虫灯、昆虫性诱剂、色板、黏虫板等物理防治为主,高效、低毒化学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做好蔬菜育苗防病治虫工作,特别是由虫害传播的病毒病。
水果
当前,荔枝、龙眼、黄皮等果树正值开花幼果期,柑橘、香蕉、番石榴受去年霜冻影响,正处于发新梢抽新叶关键时期,缺水将直接影响果树的正常长势和开花结果。
建议
1.修剪:特别是受去年霜冻影响的枝条和叶片,应做好适当的修剪工作,但切记宜轻剪不宜重剪,当前气候高溫干旱,修剪后新梢不易抽出,为了维持树势,不宜修剪大量枝条,只需要将残枝、弱枝及过密枝条疏除,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切记,高温干旱期不要重回缩树冠,以免造成阳光直射树干晒坏树皮,导致树冠难以恢复。
2.灌溉:充分利用果园现有的水利设施,有灌溉条件的果园可以适当浇水,尤其是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既可起到节约水源,又能保证树体所需水分。若天气连续10天不下雨,就需要灌溉1次,每次的灌水量是每平方米树冠灌水40-50升,灌水前要对树冠位置的土壤进行浅松土,灌水的同时结合土壤施肥,促进肥料的吸收。缺乏水源的地方,也要争取进行树冠喷水,以利于春梢的抽出与生长。
3.覆盖:树盘覆盖保水,通过浅松土切断土壤中毛细根,减少水分蒸发;用稻草、杂草、绿肥或者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保证土壤有充足的含水量。
4.生草:采用白三叶、百喜草等,亩播2-3千克。可蓄水、保墒、降低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果树抗旱能力。
甘薯
1.选择抗旱品种:选择如广薯87、普薯32等具有较好耐旱性,受旱后有较强的水分补偿能力的优良品种。
2.节水技术:在甘薯抗旱栽培过程中,可采用滴灌、微灌技术。根据甘薯生长需求,对甘薯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借助管道灌溉系统,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适时适量地满足甘薯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3.深松整地:深松整地是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重要措施,深松耕作深度25-35厘米,深松打破了多年旋耕形成过浅的犁底层,增加了甘薯地下根系的生长空间,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蓄水保水能力,增强抵御干旱能力。
4.培肥土壤: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以肥调水,使甘薯根系利用土壤深层的贮水,提升土壤蓄水保水能力。
花生
选择粤油43等耐旱性强品种,适时早播,有利避旱。株行距20厘米×23厘米,5行植,每穴播2粒,播种密度1.8-2.0万苗/亩。掌握播种深度,一般以5厘米左右为宜。播种时应使种子胚根平放或向下,避免胚根向上。注意田间管理,合理排灌。
茶叶
1.幼龄茶园:加强苗期管理,旱期分次培土护荫,培育壮苗。
2.封行茶园:留养相结合,增施有机肥、钾肥增加其抗逆性。合理种植园林树木、绿肥进行地面覆盖,保水降温,既可增加茶园土壤肥力,又有防护茶园旱热灾害的功效。
3.引水灌溉:一旦发现旱情,及时对茶园进行灌溉补水降温、抗旱防旱。一般在清晨、傍晚进行喷灌、滴灌等处理。
4.行间铺草:用稻草、豆秸等,以茶苗根为中心,在茶行间所有空隙地均匀铺草,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蒸发,减低土温,减轻水土流失,起到抗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