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速度加快,新闻互动形式改变,新闻载体愈发多样,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在此新形势下,作为重要内容生产者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面临诸多难点,其中如何转型成为电视新闻编辑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为切入点,首先梳理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的必要性,进而探索电视新闻编辑转型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用户意识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5-0187-03
近些年,新技术赋能下的媒体行业的发展变化巨大,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大浪淘沙,一部分能够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媒体做大做强,另一部分不能适应的媒体关停并转。电视新闻节目也在网络新闻、移动资讯、直播等新业态的竞争下,面临节目收视率下滑、广告收入减少的现实困境,亟待转型。电视新闻的节目质量、传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编辑记者的影响,可以说,编辑记者的专业素质决定着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平。因此,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应当通过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实现转型,推动电视新闻节目乃至电视台取得竞争优势。
一、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范围扩大
融媒体时代,不同信息传播媒介间的壁垒不断被打破,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载体也越发多样,用户数量增长迅猛。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诞生了许多拥有数亿用户的新媒体平台,平台为了增加内容供给,出台各种政策吸引相关媒体入驻、发布内容,电视新闻节目由此突破了以往固定时间播放和收看的限制,拥有了广泛的用户,省级、市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能突破传统传播渠道的限制,在各大互联网平台自由传播。
如浙江电视台6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1818黄金眼》,由于贴近生活、关注民生,同时非常有趣,不仅赢得了巨大的播放量,在微博、腾讯、B站、抖音、快手等主要头部互联网平台的粉丝总数超过2500万,还衍生出了小吴、宁波小张、杭州郑女士等热门话题,继而引发自媒体的二次创作、二次传播。总的来说,在融媒体时代,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是更青睐微信、微博、抖音等内容平台上的新闻类短视频。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和习惯的变化,扩大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用户群体。
(二)传播渠道多元
融媒体时代,用户接收新闻资讯的渠道多样,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渠道、用户群体也得以扩大。以湖北经视大型民生新闻栏目《经视直播》为例,其固定播出时间为早间的6:50和晚间的18:00,由于湖北经视并不是上星卫视,其传统用户群体为湖北省内居民,但在融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不仅能够通过广电网络走进千家万户,而且在“长江云”APP开设了节目的直播和回放功能,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发布经过剪辑的电视新闻产品,传播渠道多元化,直接带来了用户使用成本的降低,用户得以突破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随时随地收听收看,直接增加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用户基数。
(三)用户互动需求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节目都是一种单向传播,观众必须在固定时间在固定设备(电视机)前观看,观众有互动需求和反馈意见只能通过热线电话、读者来信等形式,不仅成本高,而且相对滞后。在融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用户收听收看电视节目的门槛降低了,用户与内容生产者互动的成本也降低了。用户不仅可以观看电视新闻节目,还能在评论区留言,与内容生产者及其他用户实现互动交流,甚至在弹幕技术的支持下实时发布弹幕,用弹幕参与电视新闻节目的生产。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的必然性
(一)实现电视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媒介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在传媒领域,媒介技术发展的影响尤为深远,特别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视频类网站制作的网剧、网综等网络节目对电视台的冲击自不必说,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跨渠道制作的新闻视频也给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在时间、空间、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劣势,所以电视新闻编辑必须率先实现转型,以更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增强电视台的竞争力,助力电视台实现转型发展。
(二)进一步发挥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必然路径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是普通人最方便接触到的一块屏幕,电视新闻节目相较于报纸、广播新闻,有明显的优势,收获了一大批用户。但在融媒体时代,普通人最方便接触到的一块屏幕是手机,用户习惯频繁访问新内容,偏爱碎片化的信息,电视新闻节目受到了巨大冲击。但电视新闻节目仍具有独特的优势,相较于网络自媒体发布的新闻内容而言,电视新闻节目具有传统媒体的品牌效应,真实、权威且制作精良。所以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要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转型,在充分了解融媒体传播特点、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发扬电视新闻节目的传统优势,补足电视新闻节目的现实短板,推动电视新闻节目飞跃式发展。
三、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制作思路亟待创新
声音和画面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语言,以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给人一种模板化、程序化印象,具体表现为先形成新闻稿,再配以新闻画面,最终形成新闻节目,新闻稿件的写作基本遵循新闻六要素原则和倒金字塔结构,确保电视新闻节目结构的权威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电视新闻节目可看性差、理解困难等问题。在融媒体时代,各内容分发渠道的用户习惯不同、關注焦点不同、互动模式不同,若仍按照以往的模式撰写新闻稿、编辑电视新闻节目,显然无法跟上时代发展,也无法满足用户获取新闻的习惯与需求[2]。
(二)价值判断更为复杂
融媒体时代,相当一部分新闻线索来自用户的爆料,用户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现场画面的提供者。但由于用户媒介素养的局限性,他们既无法完全判断信息的真伪,也没有条件核实信息的出处,往往是一张图、一段视频、一段简单的文字就在网络平台传播,导致舆论发酵。以往电视新闻节目往往经由记者、编辑、责任编辑等多重把关,在标题文案、画面选择、编排设计上层层审核,通常不会产生原则性错误。但在融媒体时代,编辑承担的工作愈发丰富,信息的数量、传播速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吹尽狂沙始到金”,电视新闻编辑须具备大局意识和较强价值判断力,才能整合网络新闻信息中的有效内容,及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正确引导舆论,不断弘扬正能量、澄清谬误、消除矛盾,把舆论朝主流方向上引导。
(三)媒体责任亟待履行
融媒体时代,互联网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中介和枢纽,赋权用户自由发声、自由表达甚至参政议政,这种变化深刻改变了社会舆论场的生态格局,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明显下降,存在失语、失衡、跟进不及时、引导力不足等问题。作为民间与官方舆论场的纽带,主流媒体必须加强舆论引导作用,这既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媒体责任,也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机遇。电视新闻节目作为本土民意直通车,内容、语言上要贴近本土,立场要平民化,视角要民生化,为用户提供本地生活、资讯、政策等各类信息服务,同时提供贴心的舆论监督、政策释疑、热点解惑,舆论引导要多用行动来带动,论述要与语境相协调,要避免简单粗暴,促成两个舆论场的弥合。
(四)娱乐功能必不可少
传播学者查尔斯·赖特在拉斯威尔“守望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明”的三功能说的基础上,补充了大众传播的第四项社会功能——提供娱乐。在现有的新闻产品中,电视新闻节目以独有的视、音频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快捷、身临其境的体验,曾经在大众传媒时代充当大多数人认知世界的最普遍信息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渠道的垄断地位不在,但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仍具有传播信息、提供娱乐的重要作用,通过转变新闻价值取向、改进新闻编排手法等方式,增强新闻节目的趣味性、娱乐性、故事性和情节性,连接用户的现实生活和想象生活,让用户能够在轻松的语言风格和活泼的氛围中分享到新闻资讯和娱乐,进而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舆论影响力。
四、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转型路径
(一)树立用户意识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编辑习惯了单向传播的内容分发模式,即“以我为主”“我说你听”,以新闻价值要素作为衡量、选择新闻事实,编排、呈现新闻产品的依据[3]。但在融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浩如烟海,用户可选多样,传者本位转变为用户本位,如果电视新闻编辑不能树立用户意识,主动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新闻产品,就会被用户“用手投票”,直接划走,被市场抛弃。
融媒体时代,用户获取电视新闻节目的渠道多样,用户使用习惯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熟悉各个渠道的功能特点,针对不同渠道制作多种格式的新闻内容,增强传播效果。如针对同一条新闻素材,电视渠道可能是数分钟的长新闻讲清楚新闻前因后果,客户端渠道则需要20秒,短视频渠道只需要15秒左右的强刺激性竖屏内容,但网站渠道就需要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加具有冲突感的新闻内容,不同传播渠道有不同的传播特点,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根据渠道特点编辑新闻节目,才能赢得用户。所以,为获得长足发展,电视新闻节目应当将用户期待与媒体定位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加强互动等多种方式,了解用户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评价和期待,以此为依据调整节目制作编辑策略,促进媒体知名度的提升。
(二)迎合用户习惯
融媒体时代,用户有众多的平台和海量的内容可以选择,电视新闻节目想要获得成功,就应当主动迎合用户习惯,在节目编辑阶段就根据目标渠道、用户群体、阅读习惯等确定节目编排手法、画面素材等内容,为用户提供不同的电视新闻节目。例如,杭州民生电视新闻节目《1818黄金眼》自2004年开播以来,已经走过18个年头,但近年来在与众多新媒体的竞争中,节目的影响力反而逆势而上,主动迎合用户习惯是其成功出圈的制胜法宝。
《1818黄金眼》主动打破电视新闻严肃刻板这一传统印象,迎合当前用户爱“吃瓜”的习惯,在新闻节目中突出“朋友”的定位,以朋友视角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有悬念、有细节、有冲突的新闻“瓜”,不仅解决了新闻当事人的问题,还引起了用户的共鸣和互动传播。
(三)加强节目制作
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一种能够同时传递文字、画面、声音的媒介,要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编辑必须对新闻事件进行结构构建、顺序安排和内容重组,充分考虑画面、动画、现场声、音乐等诸多电视语言元素的参与编辑,从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阐述和再现,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
以2019年《1818黄金眼》报道的“杭州小吴相亲事件”为例,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记者编辑采访制作新闻节目17条,如抽丝剥茧般寻找事实真相。在每一条新闻节目前,编辑都会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在多名新闻当事人的叙述中互相切换,相互印证,这种在电视画面内容的选、切、组合、编排等各个方面的有效整合,带给用户一种追电视剧的感觉,极大地提升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和舆论影响力,叫座也叫好。
(四)调整自身定位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往往按照新闻线索→记者采访→编辑→播出的垂直型线性流程进行,编辑往往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对新闻素材进行来料筛选与加工,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都偏向媒体内部沟通。但在融媒体时代,碎片化、在线化、移动化已成为用户的习惯,用户对优质新闻内容的需求迅猛增长,直接改变了媒介生态,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及时根据媒介生态转型,调整自身定位,主动寻找新闻线索和选题。
电视新闻编辑可以通过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寻找新闻线索,追踪动态事件,既能够帮助新闻当事人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提升媒介忠诚度和品牌好感度,也能够在选题策划中不断求新求变,让电视新闻节目更有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强化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电视新闻节目出新出彩的重要手段,是增强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传统电视新闻编辑中,新闻策划往往较为简单,但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可以通過强化新闻策划,制造焦点,引发用户关注,延长新闻热度,增强传播效果。例如,2018年《1818黄金眼》节目报道宋师傅给孙子买了一台智能机器人“好帅二蛋”,孩子却嫌弃说买了个傻蛋的新闻。在传统电视新闻编辑中,焦点应当在“好帅二蛋”的功能究竟如何上,但《1818黄金眼》的编辑通过购买智能机器人的这一行为看到了家长对优质教育忧虑的本质,策划收集了其他几款网红早教机器人,进行测试提问,但把“此类产品究竟好不好”“是否真的对孩子读书学习有帮助”等问题留给用户讨论,取得了良好的互动传播效果。
五、结语
工作转型是电视新闻编辑应对融媒体时代各种变化的必然途径,电视新闻编辑应当首先树立求新求变的意识,变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常态,无论是应对编辑工作挑战,还是尝试提出转型策略,都必须实事求是。其次,在具体编辑工作中,电视新闻编辑可通过树立用户意识、迎合用户习惯、加强节目制作、调整自身定位、强化新闻策划等策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从容地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白雪松.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研究[J].科技传播,2018(7):25-26.
[2] 唐咏梅.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7(2):137-138.
[3] 宋冬青.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分析[J].文化产业,2022(1):25-27.
作者简介 王盼盼,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数字化变革、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