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各种新闻作品的质量与传播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把新闻节目的观赏性、人性化摆到了很高地位。文章研究认为,新闻媒体只有与时俱进,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才能抓住机遇,铸就辉煌。广播电视媒体要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各种传媒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借助自身优势,结合行业实际,努力寻找创新求变的突破口,进行科学务实的自主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方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的新闻需求。这就要求采编人员与时俱进,在具体的工作中狠抓质量,致力于打造精品新闻栏目;主动更新观念,把新闻采编的侧重点转移到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上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密切与受众的联系;努力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影视制作技术、虚拟技术,制作精彩的新闻节目;拓展新闻传播路径,把新闻节目及时呈现在受众面前;注重实效,改进采编流程,创造新的传播模式。相信只要用于改革,大胆创新,广播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必然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广播电视;融媒体;新闻;传播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5-0157-03
融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推荐算法、电子商务、数字支付等的一种新型传播理念。目的是实现多种媒体形态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在广播、电视、报纸、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种媒介的传播。所以传统媒体、互联网平台、手机终端都是它的有机构成及传播路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媒介生态。
一、融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创新的要求
(一)新闻从业人员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求变谋强理念是创新行动中的精神先导
新闻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更新媒体发展理念、创新传播思维方式,才能顺应当代新闻传播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大趋势。要树立品牌意识和服务用户的精神,以终端用户的需求为中心,适应融媒体互融互通的生态环境,不断研究开发新闻产品,创新传播方式与服务模式,用好融媒体的各种传播渠道,才能满足广大受众新闻浏览、体验的需求,赢得广大受众的信任和喜爱,提升他们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忠诚度。
(二)新闻信息传播要注重媒介形式的创新
一是面对传播形式多样化以及现代网络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广播电视要积极主动地提升传播质量,优化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新颖独到的传播形式为网络时代的受众提供精准、及时、丰富的信息,努力实现新闻形式的多元化、内容的个性化和信息形态的立体化的传播。二是要注重集成创新网络新闻综合传播服务形式,构建传播聚合性服务平台,强化融合力,增强整体传播力。
(三)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要努力提高栏目品位,确保栏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视听,做新闻真实的捍卫者。如今,网络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且鱼龙混杂,存在大量重复、冗余信息甚至虚假、违法信息,这些无论对媒体还是对受众都是有害的。传播客观、真实、专业、纯净、权威和可信的信息,是电视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广播电视应正本清源,发挥纯洁网络的主导作用。
二、融媒体的传播特点
媒介融合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蒲尔于1983年最早提出来的概念,目前已成为全球新闻传播学中极其重要的课题,但它在不同的传播语境中往往被赋予不同的含义[1]。对新形势下的主流传播媒介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一)传播主体多样化
过去,在主流媒体新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其主体构成基本是记者、主持人、编导、特邀观众等。而在融媒体时代,在信息新传播新模式的支持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时间碎片化,且信息传播形式越来越多样化”[2],人人都可以做媒体人,成为各类新闻节目制作环节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新闻传播者,主体范围自然更加广泛,记者、编辑不再是主流媒体的专属。与以往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纸质期刊相比,以融媒体形式传播的信息更受广大受众喜爱,主体的多样性使其形式更灵活、样式更别致,更具趣味性,更能满足受众的视觉、听觉享受,比以往任何媒体都具有更强、更诱人的视听觉吸引力。
(二)更具时效性,传播速度更快
融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闻的时效性更强,在此地刚刚发生的事,分分钟就能传到其他各个地方。例如,武汉大学遥感工程教授、“珞珈三号01”卫星项目总设计师王密说,通过将于今年7月发射的“珞珈三号01”地球观测卫星组成的广泛网络,任何智能手机使用者都能从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获得近实时的照片或视频[3]。而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却难以做到,因为它们要通过固定的平台、一定的制作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或者到这个栏目开播时(或者报纸达到读者手中)才能形成有效传播,这会大大削弱信息的时效性,降低传统媒介的即时性。而融媒体不受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栏目的限制,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新闻样式适时加以传播,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在各种媒体千帆竞发的时代,任何信息的发布都極快,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人们能够快速接收大量信息。显然,这是传媒领域里程碑式的进步。
(三)互动性强
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直以来的传播方式就是“我播放,你收看”“我出版,你阅读”,都是单向传播,互动性不强,或者说不具有互动性。受众的参与度低,缺乏存在感,这是制约传统媒体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国舆论场》等知名栏目进行过一些尝试,取得了可观成效,但与融媒体相比,其灵活性、即时性、广泛性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从参与者的身份来看,以知名学者、权威专家为主,普通群众鲜有露脸的机会,而且基本都是被动式参与(受到邀请的、在某个范围之内的),随机性不强。并且,受众几乎没有什么可能真正主动参与到这些信息的编辑制作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当前媒体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媒体与受众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众也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制作者、传播者,有时甚至能够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媒体也有成为受众的可能性,因为新媒体在信息源上存在以多胜少的优势。当然,在重大新闻的采集与报道上,主场优势仍然在传统主流媒体一边,毕竟传统媒体属于传媒领域的“国家队”。非官方媒体的异军突起,对主流媒体(广播电视、纸质报刊)造成很大的冲击,毕竟点击率才是王道,没有受众,无论有多么辉煌的历史,有多么牢固的地位,都将落伍,都将被淘汰。
在这场竞争中,互动性是关键所在,互动才能调动受众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所谓“重在参与”,强调的就是给受众以“自己人”的感觉。自己的事,才会有干劲,他们会努力采集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制作更好的新闻作品,为建设更好的信息平台添砖加瓦。
无与伦比的互动性是众多媒体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也是主流媒体可资借鉴之处。基于此,主流媒体应该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互动性上,改变高高在上的作风,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促进良性互动。
三、更新新闻制作理念,实现创新发展
融媒体时代,只有标新立异,以有别于其他媒体的观点与视角进行新闻处理与传播,挖掘与突出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的地位,明确自身市场定位与服务群体,使新闻传播更具统一性,才能使传统媒体立于不败之地[4]。说到底就是创新,就是改掉己弊,推陈出新,打造自己的品牌。
(一)大力改革,走融合之路
信息时代,信息覆盖范围更广,信息源与目标受众间的距离更加接近。在各种媒体千帆竞发、互为依托的时代,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只有不断进行大刀阔斧的、深层次的、接地气的改革,走融合之路,争当融媒体时代传媒的开拓者与领头羊,才能成为时代的信息巨人。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改不掉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陋习,因而也就很难走近其他媒体,更难学习借鉴。
融媒体新闻的一大特色是制作快捷、新颖、独具一格,时效性强,这是值得传统媒体认真学习的。因为这种制作方式有助于为广大受众提供快捷的、喜闻乐见的新闻,有助于跟上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满足广大受众的新闻总体需求。借鉴并与各种媒体加强合作,还有助于实现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有效占有,有助于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电视台要大力提倡现场制作,以便增强新闻的即时性;大量采用Al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使新闻作品更加别致、新颖;摒弃精致的平庸思想,力争制作出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深刻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以最快的速度见诸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让人们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正本清源,识别、追踪、遏制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造假,制作相关作品加以应对,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传播正能量,纯化媒体空间,担当媒介的“清道夫”、正义与清平的捍卫者。
当今环境下,各新闻信息平台、大众传播平台等信息渠道之间是没有什么界限的,人人都可以借助网络随时随地参与信息采集、编制、传播。鉴于此,广播电视台要尽快改进新闻制作、传播方式,多渠道、高效率采集、制作、发布新闻信息,尽最大努力抢占先机,力争成为信息的第一播报者。总之,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打造最快、最真、最准、最及时的新闻平台,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大力提升传播质量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衍生出众多同质化的媒体平台,竞争难以避免。竞争会来自方方面面,且异常激烈,这是市场经济使然。在这种形势下,就要以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准确性、真实性,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速度的快捷性,构图的独到性,画面的精美性,博得受众青睐。广播电视台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知名栏目,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这是根本的取胜之道。如此,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在新闻制作实践中树立质量意识,以过硬的本领采集、制作精品新闻,从内容到形式精耕细作,视质量为新闻作品的生命;努力发现、采集优质新闻信息,努力掌握重大的、有品位的新闻资源;深挖新闻内涵,制作有价值的作品,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制作手段变革
中国特色的现代传媒产业正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诞生了许多知名传媒企业,有些媒体到海外开疆拓土,成绩斐然,用户动辄以10亿计。微信、TikTok曾一度风靡海外市场,受众数量众多,并成为欧美传媒竞相模仿的对象。它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为用户提供了信息制作的最佳平台,拥有精良的信息制作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共融,为新闻媒体的开拓与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为网络新闻制作和传播方式变革提供了一条广阔的路径。一些网络平台新闻制作方式虽然比较简单、粗糙,大多数都是直接用拍摄设备录制,再用网站的剪辑软件系统进行简单处理,便直接播报。虽然略显粗糙,但不失快速高效,能及时传递各种信息,方便了受众获取信息。但这种“小作坊”的制作方式只能满足部分信息传播需求,对于大型的新闻内容力有不逮。而广播电视完全可以依靠自身高水平的制作技术,大胆创新,制作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作品。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已经融入媒体产业大军,成为众多媒体的一分子,其制作手段也在相互借鉴,融合趋势明显。广播电视要把影视制作技术、动漫艺术、虚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新闻作品的创作中,不断推出又新又好的作品。
(四)传播方式多元化
在各种媒体高度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等媒体要追求传播方式的多元化。首先,信息的播报与接收不再依靠单一媒介来实现,手机、平板终端、电视等各种平台都可以担当主角。广播电视新闻的收看(收听)完全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网络终端平台来完成,使广大受众收看(收听)更加方便快捷。其次,电视新闻只有通过电视立体式向网络上传播,与广大受众群体互动才能更加直接、便捷。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都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开通有各自特色的新闻直播间,随时随地发布各类新闻,加快信息传递频率。与微信、抖音、快手等建立互联互通机制,让广大受众随时随地收看(收听)各类新闻节目,参与网络新闻节目互动,推动广播电视新闻播报。这种多元化是受众喜闻乐见的,试想,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旅途中,打开信息终端,立即就能收看相关信息,是多么惬意的事。如果能够参与互动,就更好,每个自媒体人都能随时收看自己发布的信息,还能随时看到别人发布的信息。
(五)借助媒体融合,开展多渠道营销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好酒不怕巷子深”,都已是老皇歷。融媒体时代,“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好酒也怕巷子深”。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应该放下身段,打造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借助融媒体的融与畅,开展新闻作品营销,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用新闻精品、重磅作品占领融媒体主场,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享受。共融型的媒体环境,正是主流媒体大展拳脚的主场,应有舍我其谁的气概,大胆地走出去,在融媒体世界独领风骚。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来说,的确是一场不小的冲击,在洪流滚滚的媒介面前,其曾一度有些“黯然失色”。但危机孕育着机遇,只要勇敢面对,力行改革,才能化危机为机遇,闯出一条成功之路。只要勇于求变创新,勇于革除己弊,就不难扬帆远航,再造辉煌。电视传播有能力改变传统而单一的新闻播报方式,有能力满足广大受众的文化需求,同样也有能力成为融媒体时代的领航者。
参考文献:
[1] 杨保达,刘海贵.全媒体时代电视财经新闻生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2] 袁婷婷.融媒体时代下报纸媒体的创新之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9(20):252-253.
[3] 阿什·丹瓦尔,乔恒.中国将向世界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服务”[N].环球时报,2022-03-21(06).
[4] 毛庆.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提高竞争力[J].传媒论坛,2019(16):60.
作者简介 李雪瑶,本科,助理编辑,赤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赤峰新闻》栏目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