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析

2022-06-03 13:33杨仕润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杨仕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赡、璀璨夺目,主要以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历史典故、传统节日等为载体,其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为思政课教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课堂有意思、有意蕴、有意义,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笔者牢牢把握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紧扣课程内容,找准融入结合点,重点从“课堂导入、情境探究、课外实践”三个环节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融入课堂导入,领略文化魅力,上有意思的思政课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整堂课井然有序展开提供良好铺垫。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在找准课程融入结合点的基础上,要善于应用多媒体平台,将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片、微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在直观或生动的画面中,学生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有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

如在教学“世界的物质性”这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学的校训——‘求索’”,由“求索”寓意引入屈子名篇《楚辞·天问》中对天地的发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在笔者的循循引导下,学生了解到爱国诗人屈原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其把“阴”“阳”作为世界本源,教师进而提出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由此转入课题“世界的物质性”。以图片承载古诗文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走近屈原,感悟屈原“爱国、求索”精神,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增强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快速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虽然能够因文化魅力点燃学生好奇心,但是在有限时间内要以“点”来切入,切忌大篇幅地融入,否则很容易使学生走神,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融入情境探究,坚定文化自信,上有意蕴的思政课

情境探究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情境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在课堂探究环节,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创设有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意蕴,从中汲取古代先贤的哲学智慧,以提升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

在教学“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在梳理“规律的普遍性”与“规律的客观性”两个概念的内涵之后,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朗诵微视频,随着古筝琴弦的拨动,富有磁性的朗诵不知不觉就把人带学生唯美的意境中,感受古诗词语言美和意境美。之后,笔者提出问题:“诗词中分别体现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是哪句?”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体现了规律的普遍性,“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即规律的存在及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通过观看朗诵微视频开展问题探究,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相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教学“系统优化方法”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历史典故“田忌赛马”微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处于劣势的田忌通过什么方法获得比赛的胜利?”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调整赛马的出场顺序,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显然,学生理解了系统优化的内涵,体验到系统优化的强大威力,同时对古人的智慧深表叹服。

融入课外实践,增强文化认同,上有意义的思政课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能仅限于课堂内部,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和拓展。教师可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知行合一”,这样的课堂有意义。

如在教学“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后,笔者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寻访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安排一节课让学生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与交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分别从建筑、文艺、节日、民俗多方面探究宣恩县的传统文化。展示课的课堂氛围热烈,学生代表分别从“建筑篇”——吊脚楼、风雨桥、墨达楼,“文艺篇”——打连厢、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节日篇”——社日、牛王节、六月六,“民俗篇”——三棒鼓、敬酒歌、哭嫁歌等进行展示,呈现了一道道多彩的文化营养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涌动对家乡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要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與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善于利用多媒体探索其融入教学的新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系三峡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在职研究生)

责任编辑/黎修彦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