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字号小麦为什么这么香?

2022-06-03 14:01:18张书栋高海涛马克义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旱地抗旱种质

张书栋 高海涛 马克义

种业是战略性核心产业,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2021年以来,洛阳农林科学院自觉扛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职责,深入贯彻洛阳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全面发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抗旱小麦研究科技创新高地”,以选育“洛字号”小麦新品种的创新引领发展新成就,攻克旱地小麦研发领域“卡脖子”问题,为夯实洛阳市农业发展“基本盘”、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基础好,四十年默默坚守

该院小麦科研创新团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抗旱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模式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力、博士硕士为新技术骨干的一流科研创新团队。现有科研人员14名,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3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名,省、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名,省、市级优秀专家5名。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20余项;建设有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洛阳综合试验站、农业部旱地小麦育种研究洛阳创新基地、农业部原种繁育基地等多个科研平台。

当一流,高地打造稳稳推进

从抗旱种质资源与种业创新、抗旱小麦育种创新技术体系构建、科研项目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创新团队培养等5个方面发力,“国内领先的抗旱小麦育种科技创新高地”打造有序推进。抗旱节水小麦种质资源库,目前国内最大。建设的种质资源库库存抗旱节水小麦种质4400多份,包含国内外、远缘种、农家种及40年来小麦所创制创新材料,国内很多旱地小麦品种的亲本都来自这里。2021年7月被河南省農业农村厅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全面铺展。开展小麦抗旱、抗寒、优质谷蛋白亚基、抗赤霉病等高通量分子标记及单倍体技术研究与应用,启动了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组建河南省小麦育种攻关联合体,开展小麦育种重大项目研究,加快抗旱节水、绿色优质小麦培育。重大科技项目,持续落地。坚持“项目为王”,一大批高质量重磅项目落地见效。在研项目有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洛阳试验站、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小麦育种协同体、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课题、河南省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项目、河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6项,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河南省抗旱节水小麦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入选。

重推广,“洛”字号品种满满担当

40年来,洛阳市农林科学院致力于抗旱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累计审定小麦品种37个,其中国审品种18个,省审品种19个,为我国旱地小麦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以来,该院选育的5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洛旱28、洛麦37、洛麦41三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洛旱30、洛麦38通过河南省审定。即将通过审定的优质强筋新品种洛麦47,达到优质强筋一级标准,与我国当前品质最好品种济麦44品质相当甚至略强,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加拿大的优质强筋小麦,是我国优质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本年度另有28个品种正在参加国家、河南省的各级试验,预估“十四五”期间,15个左右小麦品种有望通过审定。该院坚持示范推广,为小麦生产增产增收贡献硬核力量。洛旱22通过示范观摩,品种影响力持续扩大,在全国推广100万亩以上,其中河南省推广68万亩,成为河南省旱地第一大推广品种。新品种洛麦47、洛麦42、洛麦38、洛旱30成功完成生产经营权转让,越来越多的“洛”字号新品种阔步走向全国。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种业科研使命光荣。洛阳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红艺表示,在小麦新品种选育方面,将牢牢把创新落实到产业上,大力选育、推广“洛旱”系列抗旱、抗逆、高产新品种,从源头上确保小麦苗壮苗优、高产高效,用创新引领下的粮食丰收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旱地抗旱种质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冰雪运动(2020年6期)2020-07-21 03:28:16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冰雪运动(2019年5期)2019-08-24 08:04:48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防汛抗旱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