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物保护修复

2022-06-03 01:32王桦
速读·下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文化传承

王桦

◆摘  要:人类以纸张记录万物的习惯有近两千年,书籍、字画、文献、档案等,都是民族与国家演变、成长的缩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研究一个国家与民族最具说服意义的载体。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纸张的发明国,我们在历史的发展中,各个朝代的特色与文化都不尽相同,这也是造成我国文物体系的丰富性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存世的诸多文物中,纸质文物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也是數量庞大的文物品类。可由于纸质文物的材料特殊性与易损坏性,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存在就意义重大,更是不可或缺,也是我国历史文化脉细得以传承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纸质文物;历史文化;文化传承;纸质文物修复

1 引言

文物承载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历程,对于国家历史研究而言有着重要价值,更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尤其是纸质文物。记录了某些事件的纸质文物可以作为对某段历史进行判断与复原的最根本依据,可以说是民族文化之根。

但老化与损害是纸质文物或者说所有文物都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我们依旧要尽最大努力来防止文物的损害,因为它们对于我们、对于我们的后代而言,都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流逝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纸质文物的损害防范难度是相当大的,文物数量只会越来越少,而它们都是不能被复制的,所以一旦出现文物损害,都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严重后果。因此,对于纸质文物,我们一定更要进行严格保护,尽最大可能防止损害情况的发生。

2 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

古旧书画、档案文卷、古籍善本、碑帖拓片及革命文物中的信函、报刊、文件等,都是纸质类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纸质文物记录了国家的文化演变过程,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目前在我国,纸质类文物主要还是保存在国家的博物馆、图书馆及档案馆之中,让大家能从往日的文字与图画中了解前人的生活信息、几百几千年前的国家形态。

在考古过程中也常会有大量的纸质类文物出土,但因出土前环境温湿度、微生物及虫害等不可控因素太多,导致出土的纸质文物一般都糟朽严重,难以保存。加之考古过程中与保存途中也极易出现恶化的情况。因此在出土时,有必要进行纸质文物的应急保护修复工作,能够将其信息内容尽可能完整的保存下来或保证其当时的最佳状态尤为重要,为后续进行实验室内的保护修复工作奠定基础。

3 纸质类文物损坏的原因分析

馆藏纸质类文物一般存放在库房或者放置在陈列厅内。公立机构库房,如今大多采用恒温恒湿机组,在文物本体无病害或稳定的情况下,避光保存,更有利于纸质类文物的寿命延续。陈列展厅如若无恒温恒湿机组的控制,展厅受外环境影响较大,环境中的诸多不利因素都能影响其寿命与信息价值的保存。

要想更好的做好纸质类文物的保护工作,就要对损坏它们的各个因素相当了解,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判断纸张的制造材料,是分析其性质与制定保护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旧时候以麻和破布混合制成的手工纸张是最为结实耐久的,以木屑压制后图上松脂或树脂的纸张是最不耐久也是质量最差的。在“最结实”与“质量最差”之间,还有许多种纸张,但不论是不是宣纸,都需要通过检验分析来最终判断。

在进行纸质文物保护之前,我们要了解其纸张的种类。纸张的酸碱度与其耐久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性纸(PH 为 7±0.3)的耐折力高,酸性纸耐折力低。一般说来,酸性越大(PH值越低)的纸张,耐折力越低。在PH低到某种程度的时候(PH值介于4-4.5间),纸张就会变得相当脆弱,保存与修复都较为困难。对于纸张的酸碱度分析,可以分为“随着时间的流失,自然环境改变了它原本的酸度”与“制造过程中的某些原材料决定的纸张酸度”,因此,使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对纸质文物进行测验,以脱酸技术来对纸质文物进行定期处理,以保证其存世久远。

霉菌与虫害也是纸质文物保存过程中的“大敌”。纸张都是由纤维等有机物质组成,在纸张制造的过程中会加入动物胶淀粉等来促进纸张对墨的吸收,因此,装订时采用的浆糊等,都会给霉菌与害虫提供食物,出现温暖且潮湿的环境条件时,霉菌和害虫就会迅速生长,使纸质文物加速酸化、糟朽、脆化等。详细分析会对纸质文物造成损害的外在因素,我们在进行文物保护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做好湿度与温度的控制

对于纸质文物而言(或者可以说对于所有文物而言),温度与湿度都是直接影响到其保存的最普遍因素,并且这两个因素也是互相关联的。通常来说,温度越高,空气液化的程度就越大,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就会增多,较多的水分留在文物上,会对文物造成一定损害,并且还能形成潮湿的环境,利于霉菌与害虫的生长;温度越低,空气中水分就会越少,环境过于干燥,会导致文物脱水、收缩,从而变得脆弱易碎。因此,温度的变化时刻影响着湿度的变化,若想要达到文物保存的理想条件,最好采用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并留意其排水、防潮及加湿功能的正常工作情况。

3.2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阻隔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大自然环境中难以完全隔绝的存在。氧化反应对于纸质类文物是个慢性危害,如“温水煮青蛙”般一点点地侵蚀本体,如若再遇上臭氧,纸张酸化、褪色与脆化等情况都会加速出现。而随着时代的改变与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日益增多,如亚硫酸酐气体、三氧化硫、硫化氢、氨气、氯气等,都对纸张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亚硫酸酐气体遇水形成亚硫酸,进而氧化为硫酸,严重损坏纸质文物;硫化氢气体使含铅的颜料变色(变黑);氯气能让颜料褪色,对纸张也有较为严重破坏作用。

除开这些化学物质之外,空气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灰尘颗粒,它们会附着在文物本体,形成肉眼看不见的覆层,覆层内环境也会促进各种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损坏纸质文物。因此,纸质文物接触的空气必须要尽量洁净,在保存纸质文物的空间四周合适的地方,必须有过滤设备作为一级防护,换气孔道口有滤尘器,也能防止雨雪与灰尘的进入。对于长期固定储存的纸质类文物,要定期以软刷、软抹布来清除堆积在文物上的灰尘,并定期更换过滤设备的滤网等;对于展出的纸质类文物,需要以隔绝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装置来进行陈列,且也要定期做养护。

3.3让纸质文物远离光照危害

自然光照和人造光照都含有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的存在对于任何纸质文物来说,就有一定的伤害,而如果是阳光的直射,那可以说是致命。因此纸质文物的避光存放能有效防止光照伤害。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每一件文物都做到独立存放,且在展览过程中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光源进入馆内,因此,采用各种防紫外线、过滤紫外線的设备也是不错选择,但要定期检查设备功效,到年限后,防护设备必须进行及时更换,尽最大可能保证纸质文物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存在。

展馆、博物馆等陈列在室内的纸质文物受到的光照伤害大多可能来自于灯光光照,它们产生的热量和紫外线也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虽然短期内看不出文物有什么变化,但这种伤害的结果是累积而成且不可逆的。因此在进行纸质文物展出的同时,除了要尽量减少自然光线进入室内,还要尽可能的减少人造光源的照射时间。对于长期展出的纸质类文物可以进行定期轮换或放置复制品来减少本体的伤害,展柜中的灯光应采用热量较少的光源,如荧光灯,再加上护套来更多地减少紫外线,除此之外,光纤照明也适合做室内冷光源。

3.4让纸质文物防止生物侵害

由于纸质类文物的材料特殊性,其自身含有淀粉与胶质,容易滋生微生物与各种微型虫类,一旦爆发虫害,将继而加速霉害、破损、酸化等一系列恶性循环。因此在纸质类文物入库前,一定要严格做好杀菌去霉工作,已经遭受虫害或霉菌感染的文物会破坏库内存放环境,引起交叉感染,因此文物在进行杀菌、灭菌处理前是不建议直接入库的。对于已入库的文物藏品,也要定期进行检查,对出现虫屎、粉末等现象的文物要及时进行隔离观察,以免造成更大损害。

4 关于纸质文物的修复

我们极尽所能为纸质类文物提供各种保护与预防措施,但随着时间变化与各种自然现象的存在,纸质文物最终还是会慢慢走向氧化、损坏之路,修复便是挽救其寿命的关键环节。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纸质文物修复大概分为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两部分。

4.1传统方法

装裱修复技术(通过对纸质文物装裱,来进行简单的修复)、揭裱修复技术(将文物进行揭裱后重新装裱,来实现文物复原)、机械修复技术(以纸和浆糊为主要载体,运用纸浆、筛网等来进行书籍类文物的复原)为传统修复中最主要的方法。当然,在储存过程中需做好防虫、防潮等相关措施。根据纸张制造的原材料来进行纤维填充的修复方式,是传统修复方法中改善纸张老化效果较为彻底的处理方式,也是要求最高,修复效果最为理想的操作。

4.2现代技术

现代修复技术可分为原生性保护修复技术与再生性保护修复技术。

原生性保护修复技术例如:低温去虫。将纸质文物置于零下20℃左右的低温环境中进行虫体消灭,在文物进库之前一定要进行低温去虫步骤;纳米修复技术。纳米修复技术是科技进步的结晶,将纳米新材料使用在纸质文物修复中,通过对纳米材料的应用,在不影响本貌的前提下,对纸质文物进行抗老化和抗热能处理,大大提高纸质文物的纸张强度与耐久度,从而实现修复;微波修复技术。微波修复技术通过对文物的湿度控制来实现修复,纸质文物在微波炉中进行烘干杀菌,能迅速达到理想效果,但在运用这个方法之前,必须事先严格考虑纸张的性能与色彩问题,不然极易造成不可逆转的二次伤害。

5 结语

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叶旭红曾写过一篇名为《在修经中修行-记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所藏佛经的修复》的文章,她说“这次的佛经修复项目,让我们积累了更多经折装修复的经验,同时也在修复典籍的过程中填补了佛经版本知识的空白,并感悟到佛经中的许多道理,修行了自身”,此话让我深有感触。

咱们国家筚路蓝缕前行数千年,或因战乱或因国人意识等问题丢失的文物难以估量,缺少证据就无法证明某段历史的真实性,例如夏朝是否存在就有学者因缺少历史文献的记载而提出疑虑。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国家的历史,纸质文物更是历史的根脉之一,守护它就是对我们民族精神及发源的守护。

参考文献

[1]叶旭红. 在修经中修行[N]. 藏书报,2021-05-03(12).

[2]李瑾.浅谈文物修复需注意的几点问题[J].首都博物馆论丛,2020(00):344-348.

[3]马云.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及现代技术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5):86-87.

[4]谢守斌,马艺蓉.意大利纸质文物保护工作与文保教育概述——兼论中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9,31(03):133-139.

[5]何伟俊.谈我国纸质文物保护的科技需求[J].东南文化,2016(05):20-25.

[6]刘家真,廖茹.我国古籍、纸质文物与档案保护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04):88-98.

[7]丘仕康.探析纸质文物的保护[J].办公室业务,2012(03):122+124.

[8]国家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N]. 中国文物报,2011-08-12(06).

[9]曲亮,高飞,刘建宇,等.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结合的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一一以故宫博物院藏辽代金属面具为例[J]博物院2018(02):121—12

[10]孙治国.关于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认识及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12):197-198.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