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慧
◆摘 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体制不断变革,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也正在发生改变,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有感情的读课文表达出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但现阶段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评价也过于单调,影响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本文先分析了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语文朗读教学的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1 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朗读课文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但在现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或者集体朗读,对学生的要求还停留在读通顺的层面上,还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朗读的声音够不够大,而忽视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是否真正投入到了文章中,学生只是机械的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和语文文章中的深刻内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导致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也无法提到提高。
1.2学生朗读积极性不够高
新课改反复强调教师要作为课堂的主导,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但部分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进行课堂教学,导致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始终无法得到提高,使得原本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无趣,也有的教师能够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这些教师容易过度重视多媒体的作用,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制作多媒体上,添加过多的课堂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也无法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3教师评价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良好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语文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乐趣和魅力。朗读评价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部分,但部分教师在学生朗读完课文以后,对学生的评价还停留在表面,只关注学生朗读的是否通顺,经常采用“读的可以”“读的很通顺”“能够有感情朗读”等等,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评价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无法深入理解文章中思想感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语文朗读的兴趣,打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不利于语文朗读教学发挥作用。
2 提高朗读教学效果的措施
2.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用标准规范的发音进行朗读,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朗读和互助朗读的教学方式,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和互助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更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加强与同学间的感情。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为学生选择适合朗读的文章,选择具有丰富情感的文章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引导學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也要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思考作者写作的原因以及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能够促使学生读与思相结合,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投入自身的感情,提高了朗读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2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依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实际开展朗读教学,不再以重复的朗读训练为主,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朗读氛围,为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要注重在教学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到教学手段只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朗读,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的视频,但也要引导学生说出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在后续的朗读教学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3注重多样化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如何发挥其作用在于教师如何运用评价语言,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也要认真倾听,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对于能够主动朗读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朗读自信心。即使学生朗读存在问题,也要注用平等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教师可以先对表扬学生优秀的部分,然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错误,也能够为学生营造平等、公正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注重评价的针对性,不可一味的鼓励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其他同学提出朗读同学的问题,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能够促使其他学生取长补短,查漏补缺。
3 结语
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也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正确选择适合学生朗读的文章和主题,提高语文朗读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正确朗读课文,也要在朗读的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感情,将读与思充分结合,教师也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评价语言,增强学生朗读的兴趣,让语文朗读教学能够充分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兰英.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J]. 小作家选刊,2017,(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