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念。探索社会支持影响高校“学生运动员”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是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重要通道的前提条件。生态系统理论为这种探索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分析框架。社会支持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借助于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协作。据此,提出社会支持影响高校学生运动员发展的社会生态模型,该模型中,在时间系统辐射下,宏观系统、外部系统、中系统、微系统分别对学生运动员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应深入发掘社会生态内各子系统互动的机制,为高校学生运动员发展研究积累更丰富的实证证据。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2)02-0051-07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between sports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dea abou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sports in the new era.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ediating variable and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support affecting the dual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athlete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sports and education, the improvement o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thletes.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provides an effect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dual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athletes" relies on the cooperation among various subsystems in the social ecology. On this basis, the social ecological model affecting the dual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athletes" is put forward. The macro system, the external system, the medium system and the micro system bring a series of influence to the "student -athletes" under the radiation of the time system in the model. In terms of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explore the mechanism for the interaction among various subsystems in the social ecology so as to provide mor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dual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athletes".
Key words: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student-athlete; dual career; social support
作者簡介:朱建明(1988- ),男,江苏盐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治理研究。
1 问题提出
早在1987年,原国家体委就颁布《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鼓励高校开始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在经历了三十年“尝试摸索”—“重点扶持”—“全面发展”的实际经验累积后,教育部在2017〔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深化改革、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等建设新要求[1]。2020年9月,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进一步要求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教育与体育教育一体化向纵深推进。体教融合成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念,“把优秀的运动队办在学校里,让优秀的运动员从校园里走出来”,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重要通道也正是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的关键目标[3]。然而高校学生运动员一直面临着学术学业与竞技体育生涯的双重发展压力,而当前我国高校作为学生运动员培养的主体,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长期处于“孤掌难鸣”的窘境,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4],以及当前高校学生运动员社会支持“不系统、不充分、不平衡”现状对于体育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成为关键的机制性桎梏[5]。因此,对高校学生运动员(student-athlete)双重职业(dual career)发展的影响研究是我国教育与体育改革与发展领域里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74D82789-62E4-471B-9755-27A8EDEA844F
2 文献回顾
一个高水平的运动生涯需要运动员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有很专注的表现,这可能导致在短期内或在更长期的基础上忽视了其他方面和领域的发展,如生活、学习[6]。如何平衡训练、学业和社会角色,对学生运动员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实施和支持对学生运动员及其职业发展的研究非常重要[7],特别是其双重职业发展(即精英体育和高等教育的结合)的心理社会决定因素,是当前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
Alfermann和Stambulova定义的运动生涯是一系列的阶段和过渡,包括童年、青春期、成年和老年[8]。当运动员进入青春期,需要在学校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参加体育活动或训练,这一阶段对于其运动生涯的发展尤为重要。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学生运动员在职业发展上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阻碍了运动员未来的职业决策和计划,而且影响了他们参与运动训练的动机和动力[9]。与此同时,只有极少部分运动员可以长期依靠自己的运动经历谋生,这也受从事体育项目特点及其竞技水平等因素影响[10-11]。因此,为了保障年轻运动员的发展,欧盟通过了欧洲关于运动员双重职业的指导方针,并大力鼓励在国家层面开展研究,监测和评估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12]。由此可见,学生运动员的双重职业发展问题应得到国家政府、政策制定者与学者、家长与教练等各界相关人士的重视。
厘清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提升其培养质量的关键。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类主要根据其来源分为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Demulier V等发现,学生运动员在竞技和学业领域的成功取决于其特定运动目标、动机、机会及过程本身[13]。August RA认为大学生运动员进入职场工作的准备程度由乐观、韧性、适应能力以及对交叉技能的认知(即体育和工作领域所需的技能、知识)四类个性品质主导[14]。然而,人需要融入一定的社会环境,每个人的內心与行为总是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展开。并且,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发展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运动员也不例外[15]。Brandt KD研究认为,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其本身,但同时也受到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16]。正如丽贝卡·安德森等开展的一项对顶级运动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指出,多数受访运动员明确表示她们的运动生涯表现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及社会关系中收益[17]。此外,与父母、教练、同龄人互动,并从他们那里得到支持,可以显著增强大学运动员处理与职业发展有关问题的信心[18]。除了父母等重要个人的支持,政府通过体育政策,经济和资源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影响着学生运动员的体育运动表现和职业发展[19]。
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起步较晚,围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困境和问题,国内理论界与实践界既有事前的呼吁和号召,又有事中的建设和实施建议,还有事后的优化和改革建议。但是,没有查阅到关于学生运动员职业发展相关研究(截至2020年10月31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学生运动员”和“职业发展”为主题进行检索,并通过内容分析即手动阅读,没有找到相关文献)。不难发现,既往研究中多以管理模式视角进行的思辨探讨为主,而以学生运动员为切入点开展的理论研究却极少。社会生态系统理念(Bronfenbrenner,1977)的提出,为研究高校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社会支持影响因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核心观点是:社会生态模型是个体、环境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个体发展总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基于社会背景下观察个体的行为、发展,以揭示家庭、社会等系统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我们认为,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的发展依赖于生态系统(微系统、中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和时间系统)的传导,不同的生态系统单独或共同影响着学生运动员的双重职业发展。
3 研究设计
个体发展一般基于某个群体或环境,其心理与行为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外界环境的影响结合了自然和社会因素,生态系统最初存在于自然环境的特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的整体互动以及这二者在一定时间内的动态平衡。基于上述理论,布朗分布伦纳提出了社会环境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体,包括个体的生理、心理特征;紧邻个体的是对个体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社会因素,例如家庭、朋友、老师等称为微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微系统的组合和交互,称为中系统;中系统之外,是那些影响微系统的如政府、财政、政策、医疗、媒体等因素构成的外部系统;位于外系统外部的是宏观系统,包括社会价值、信念、文化背景等;最后社会发展及变革构成了时间系统,嵌入在整个模型的最外层[20](图1)。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基于质性研究方法,对学生运动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与量化研究相比,作为教育学、体育学等社会科学的常用研究方法,质性研究往往更能深入探析个体内心的丰富和典型特征[21]。
影响高校学生运动员职业发展的因素纷繁多样,大多数研究者关注于这些影响因素来源的不同维度方面,其包括个体的生理、心理以及外部环境。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中各系统的定义,基于对以往有关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研究的分析,将影响高校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代表性中介变量归纳在相应的系统中,这样做有助于厘清社会支持与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关系及其内部运行机制,从而可以较好地考察和分析整个社会系统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
3.2 样本选取
采用滚雪球抽样与目的抽样法,共招募13位受访者,其中男性8名(61.5%),女性5名(38.5%),均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并参加过省级(含)以上体育赛事,所有受访者在正式进行访谈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访者具体信息见表1。
3.3 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在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中进行,时间和地点的选取考虑受访者的安全和便利,9 人面对面访谈,4 人因疫情影响改用网络视频或电话进行。正式访谈时长约为45~60分钟/人,访谈前告知受试者本次访谈目的及保密原则。当受访者提供的信息资料饱和或基本饱和时,双方共同决定结束访谈。此外,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转录成文字,所有受访者资料搜集由课题组负责人主持开展,每次访谈结束后总结与反思,并定期与课题组成员就访谈内容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74D82789-62E4-471B-9755-27A8EDEA844F
访谈问题来源于以往关于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文献,以及结合专家咨询反馈方案,主要围绕“大学生运动员学业与运动生涯发展的社会支持因素”这一主题。具体访谈提纲如下:(1)您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份如何理解?(2)作为大学生运动员,您的职业理想是什么?(3)在学业挑战与运动生涯发展这两方面,您是如何规划或权衡的?(4)您认为在不同阶段,影响学业或运动生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4 分析讨论
4.1 微系统中的中介变量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需要微系统的传导才能得以实现,如家庭影响、老师、教练与队友关系等。
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是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访谈过程中,家庭影响出现频次最高,达到了13次,包括支持、理解、反對等初始概念。正如Z6、F8在访谈中提到:
“我父母一直很支持我,在我小时候,他们请最好的教练帮助我、指导我,当进入大学后,他们仍然一直坚定地支持我追求自己的梦想。我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并为此而努力。”(Z6)
“我的妈妈觉得靠体育吃饭不现实,也很辛苦,她也觉得我无法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因此她总是要求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将来找一个稳定的工作。”(F8)
Welleyman等基于运动员成长发展模型,认为父母可能是学生运动员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22]。一方面,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学生运动员可以发挥他们在学术和运动领域最大的潜能[23]。Rogers等也指出,当青少年面临选择决定是继续学业或开始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时,从父母得到的积极支持影响其职业探索和选择[24];另一方面,父母的影响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尤其是父母不支持其参与体育运动与训练,包括精神与金钱方面[25]。
师生关系。这其中与教练员的关系是众多研究关注的重点,也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10次)。例如X13认为与教练员的积极正面的关系,帮助她更有信心面对职业发展。
“在初中的时候,我的教练就特别有经验,他细心指导我,帮我打下了很好的专业基础。进入大学,我的教练不管在生活还是训练方面,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一直鼓励我追随自己的内心。”(X13)
学生运动员师生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包括支持性的师生关系、教练员领导力以及对教练员的信任与认同[26]。Sparent ME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关注职业目标、运动员身份、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态度是影响大学运动员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7]。此外,体育专业任课老师在支持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损伤预防和体能训练等方面[28]。Andrea LP等调查发现,在学生运动员的双重发展努力中,运动员和教练之间基于相互接受和信任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它为实现和维持平衡创造了一个重要但基本的支持来源[29]。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教练员也都持积极态度,支持运动员的双重职业发展。学生运动员认为教练员在训练时间上的灵活调整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积极的支持。与此同时,教练员呼吁运动员注意与运动生涯有关的风险,并强调基于个人经验的教育重要性。正如调查中受访的一位大学二年级冠军女运动员回答:“我的教练总是告诉我们,体育事业不会在我们的一生中持续下去,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下去,热爱它,直到我们能够做到为止。但之后我们必须去寻找一份工作。”与此同时, Koh KT等人的研究认为,教练员的魅力、能力、自信等为学生运动员提供社会支持策略建立了良好的基础[30]。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众多研究中往往被归类成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11次)。
“我的同学经常帮我整理课堂笔记以及一起讨论复习,尤其是在我外出比赛,无法正常上课的情况下。有了他们的帮助,我觉得我能更加融入到学校的学术氛围里。”(W5)
由于学生运动员的日程安排、兴趣爱好和目标任务不同,他们宁愿在体育圈内交朋友,并花更多的时间与其他运动员在一起。因此,他们缺乏与同学或同龄人的交流与沟通,这在学业上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在很多情况下,同学或同龄人会给学生运动员提供课堂笔记或考试复习主题,有时还会邀请他们进行联合小组学习。此外,运动员正面积极的形象展示,也能让他们受到同龄人的尊重和崇拜 [29]。
队友关系。综观学生运动员的职生涯发展,与队友关系或许是对其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8次)。
“我的队友们很友好,她们也经常指导我如何更好地训练、比赛以及提供学习方面的建议。”(W12)
学生运动员特别依靠队友来寻求情绪支持。一方面,队友可能是其最值得信赖的对象,能够帮助其调节情绪,提供情感支持;另一方面,队友间的良性竞争,给学生运动员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效应。
4.2 中系统中的中介变量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
Bronfenbrenner认为中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系统组成的。对学生运动员来说,常见的中系统变量就是学校及家校互动。
“学校专门设立了体育奖学金,此外,还将竞赛成绩、训练表现作为专业课成绩的40%,类似这样的政策,让我更有信心、也更有动力做好训练和学习的双方面发展。”(N10)
高校则被普遍认为是支持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8次)。这些研究大都关注如高校为学生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和考试安排、专属的宿舍条件、体育奖学金、学费减免政策等支持。此外,家校互动也是典型的中系统的中介变量之一(6次)。Vella等认为教练与父母之间积极而有效的沟通可以为学生运动员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010)[31]。不仅如此,教练、学科老师、父母、体育老师、校友、同学等互相协作,都可以为学生运动员提供学业、运动等方面的积极效益[32]。
4.3 外系统中的中介变量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74D82789-62E4-471B-9755-27A8EDEA844F
对于学生运动员来说,常见的外系统中介变量主要有政府、财政、政策、学术活动、医疗、协会等组织。
协会组织(4次)。
“大体协每年组织CUBA优秀运动员到CBA球队中进行试训,并每年召开选秀大会,给我们提供接触职业篮球的机会。为此,我每天刻苦训练,梦想着一天能参加CBA选秀。”(L11)
美国大学体育联盟(NCAA)曾多次进行学术标准改革,明确要求学校需提高学生运动员的学业水平和成绩,并将其与奖学金、积分等挂钩[33]。Cheng等认为学生运动员协会通过开展学术支持、职业咨询等活动,能增强高校学生运动员在职业决策时的信心[19]。但有研究发现,在学生运动员高中阶段,“家长-教师联合协会”总是给予负面阻力,因为他们总是催促学生重视学习,而忽视训练[34]。
政府政策(11次)。
“正是因为教育部校园足球的全国推广,我才有机会进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得到了XX大学的青睐。得益于政策的引导,让我实现了属于我的足球梦。”(S1)
“近年来,教育部一直鼓励发展冬季运动,作为速度滑冰运动员,当时很多学校都向我发出邀请。与此同时,跟我一样的速滑运动员们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也增多了。”(L3)
为了保障年轻运动员的发展,欧盟在2012年通过了欧洲关于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并大力鼓励在国家层面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包括理论与实证研究[35]。而在我国,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发文,要以发展足球为契机,努力实现“足球崛起梦、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36]。自2017年开始,教育部开始实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技术调整,要求高校逐步停招橄榄球、手球等项目,鼓励其向足球项目过渡,具备高水平足球招生资格的高校数量也从2017年的77所,到2018年的153所,2019年的181所,再至2020年的188所,未来还将继续增加,逐步打通了体教融合的发展通道。又如2020年9月,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教育与体育教育一体化融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运动员良好的学习和训练氛围。
4.4 宏系统中的中介变量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
宏系统中社会结构、价值信念、文化准则等,影响了学生运动员的双重职业发展(13次)。
“在中国,体育人往往被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在我们学校,由于不重视体育发展,竞赛成绩在评选评优中被忽视。此外,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校园里有些格格不入。”(H4)
在北美,学生运动员往往是颇受崇拜的校园明星、广受关注的社会焦点,因此,体育和教育系统相互联动和合作,通过学术支持、竞赛协调等来支持学生运动员在学业和竞技体育方面的发展[37]。张春合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重文轻武”的思想,在家长的成才需求、学校的升学需求等压力下,开展体育训练举步维艰。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會心态和价值标准也是开展运动训练的羁绊之一[38]。
4.5 时间系统中的中介变量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
家庭影响、师生关系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影响是时间系统中介变量的最主要体现(5次)。
“以前在小学、初中的时候,我们不太敢质疑教练的训练,进入大学后,有时候也会质疑教练的指导或有选择地练。”(C7)
SUMR等研究发现,家庭影响、师生关系等在微系统中被认为是学生运动员在双重职业发在开端时重要的中介变量,随着时间变化,影响作用逐渐下降[34]。此外,Wylleman P等人通过分析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运动员为了在长期职业发展期间保持高水平,不仅在体能训练、社会交往和财务等决定因素层面进行投资,而且还要在与父母、教练、同龄人和教师的亲近环境中花费精力,这与中学阶段有很大不同[39]。
4.6 社会支持与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社会生态系统模型
对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研究,必须置身于社会生态这个大背景下进行。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社会支持影响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模型,聚焦于社会支持与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关系与发生机制,其效果有赖于生态系统模型中各子系统的传导来实现(图2)。其中,微系统的中介变量包括家庭影响、师生关系、队友关系、同伴关系等;中系统的常见中介变量是学校及家校互动;外部系统的中介变量有协会组织、政府政策等;宏观系统的中介变量主要有社会结构、文化准则、社会心态、社会价值等;时间系统的中介变量为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等。
尽管职业目标、身份、角色、性格、自我效能和动机是个人决定因素,但教练和家长等在微观和中观层面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外系统找到可用的资源,如政府支持、财政援助、学术和医疗服务。然而,如何发展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在宏观层面上高度依赖于其制度文化。此外,深化体育、教育领域的改革与融合,是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期保障。最后,包括不同层次决定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时间系统中,每个过渡阶段的职业发展可能各不相同。
5 结论与展望
总之,梳理影响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社会支持因素,是深化体教融合、提升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以往研究缺乏对学生运动员这一群体的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也未能形成二者关系中介变量的有效分析框架,也没有阐明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社会支持影响机制,一定程度阻碍了当前高质量体育人才培养与发展。鉴于此,本文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分析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与社会支持之间中介变量的理论框架,并初步构建了这种影响机制的社会生态系统模型。未来的探索应关注各子系统间的互动与协作效应,拓展社会支持与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间的实证基础研究,以完善学生运动员双重职业发展的社会生态架构,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74D82789-62E4-471B-9755-27A8EDEA844F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当前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5):422-427.
[2]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2020-08-3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
[3]毛振明,刘天彪,臧留红.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3):58-62.
[4]王建伟,崔安福,赵西堂. 大学治理语境下高校运动队竞赛训练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4):112-114.
[5]季浏,马德浩,等.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9,39(3):3-12.
[6]Fernandez A, Stephan Y, Fouquereau E. Assessing reasons for sports career termin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Athletes' Retirement Decision Inventory (ARDI)[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06, 7(4):407-421.
[7]Adler P, Adler PA.Role conflict and identity salience: College athletics and the academic role[J].Social Science Journal, 1987, 24(4):443-455.
[8]Alfermann D,Stambulova N. Career Transitions and Career Termination[M].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Third Edition,2007.
[9]Tsai CT, Hsu H, Yang CC.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hospitality undergraduates' internship efficacy and career preparation[J].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2017,21(A):61-68.
[10]Aquilina D.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ite Athlete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porting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2013, 30(4):374-392.
[11]肖秀顯,周文军.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1):119-123.
[12]Lupo C, Guidotti F, Goncalves CE, et al. Motivation towards dual career of European student-athletes[J].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ence, 2015,15(2):151-160.
[13]Demulier V, Le S, Stephan Y.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Career Planning among Active Elite Athletes: An Application of the 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2013, 25(3):341-353.
[14]August RA. Understanding Career Readiness in College Student-Athletes and Identifying Associated Personal Qualities[J].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020, 47(2):177-192.
[15]俞国良, 李建良, 王勍.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研究, 2018, 39(3):110-117.
[16] Brandt KD, Wylleman P, Rosier N, et al. The 'dual career' of elite athletes: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bination of elite sport and university study[M].The XIII World Congress of Sport Psychology,Bejing,2013.
[17]丽贝卡·安德森,纳特莉·巴尔克·鲁切蒂. 瑞典顶级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职业发展经历[J]. 靳晟,译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 (11):69-79.
[18]Cox RH, Sadberry S, Mcguire RT, et al. Predicting Student Athlete Career Situation Awareness from College Experiences[J]. 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2009,3(2):156-181.74D82789-62E4-471B-9755-27A8EDEA844F
[19]Cheng CF, Tsai HH, Kao CC. The construction of a career developmental counseling model for Taiwanese athletes[J].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2016,49(4):443-464.
[20]褚昕宇, 肖煥禹.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与分析[J]. 体育学刊, 2020, 27(3):116-123.
[21]王健.跑步健身中的身体管理与理性化——一项基于马拉松跑者的质性考察[J].体育科学,2019,39(12):34-42.
[22]Wylleman P, Alfermann D, Lavallee D. Career transitions in sport: European perspectives[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04,5(1):7-20.
[23]Vilanova A, Puig N. Personal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a second career:The experiences of Spanish Olympians[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2016,51(5):529-546.
[24]Rogers ME, Creed P A, Glendon A I.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in adolescent career planning and exploration: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8, 73(1):132-142.
[25]Camila JK, Neely KC, Holt N. Parental Behaviors in Team Sports: How do Female Athletes Want Parents to Behave?[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2011, 23(1):76-92.
[26]Vernon EP. Understanding identity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through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African American collegiate athletes participating in revenue producing sports:A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D].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2007.
[27]Sparent ME. The Student-Athlete in the Classroom: Developmental Issues Affecting College Athletes and Their Impact on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C].11th Annual Symposium on Developmental/Remedial Education,New York: Academic Achievement, 1988:24.
[28]Sum R, Ma M. A plea for support for elite student athletes in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Science,2014,3(2):95-107.
[29]Andrea LP,Szilvia P.Medals and degrees: factors influencing dual career of elite student athletes at the university of Debrecen[J]. Applied Studies in Agribusiness and Commerce, 2015,(1/2):93-98.
[30]Koh KT, Kokkonen M, Law H. Coaches'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providing social support to Singaporean university athletes: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Coaching,2019,14(5):681-693.
[31]Vella SA, Oades LG, Crowe TP. The application of coach leadership models to coaching practice: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direc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ence & Coaching, 2010, 5(3):425-434.
[32]Slaten CD,Ferguson JK,Hughes HA,et al. 'Some people treat you like an alien': Understanding the female athlete experience of belonging on campus[J].The Educa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2020,37(1):1-9.74D82789-62E4-471B-9755-27A8EDEA844F
[33]Paskus TS. A summary and commentary on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current NCAA academic reforms[J]. Journal of Intercollegiate Sport, 2012, 14(1):41-53.
[34] Sum R, Tsai HH, Ha A, et al. Social-Ec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Elite Student Athletes' Dual Career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and Taiwan[J]. SAGE Open, 2017, 7(2):1-12.
[35] European Commission (2012) Guideline on dual career of athletes recommended policy actions in support of dual careers in high-performance sport[EB/OL].[2012-09-28].https://ec.europa.eu/assets/eac/sport/library/documents/c3/dual-career-guidelines-final.pdf
[36]邱林,王家宏.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校园足球体制革新的价值导向与现实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4):23-29.
[37] Gatmen EJP. Academic Exploitation: The Adverse Impact of College Athletics on the Educational Success of Minority Student-Athletes[J]. Seattle Journal for Social Justice,2011,10(1):509-583.
[38]張春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17,24(1):128-132.
[39] Wylleman P, Reints A. A lifespan perspective on the career of talented and elite athletes: Perspectives on highintensity sport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2010,20(S2):88-94.74D82789-62E4-471B-9755-27A8EDEA84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