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偏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6-02 08:36姜世琳张冲王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医疗保健照料社会化

姜世琳张 冲王 艳

(1. 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2.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一、引言

2020 年10 月28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上提到,2015—2019 年,中国居民人均寿命从76.3 岁提升到77.3 岁,即4 年的时间人均寿命就增加了1 岁。随着平均寿命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伴随而来的专业化照料需求日益增长,而家庭很难提供这样的专业化照料[1],养老问题逐渐从一个家庭问题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为了缓解国家和家庭的养老压力,社区开始加入养老的行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意味着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开始成为解决养老问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当前,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存在需求与供给偏离的问题。许多社区只有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2]和医疗服务,缺乏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服务[3]。社区居民普遍反映医疗服务的供给最高[1],但是供需偏离也是最大[4]。有关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供需偏离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供给方没有注意到老年群体的差异性需求[5-6]以及因思想转变带来的多样化需求[7],从而导致养老服务供需偏离。其二是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8-9]、公共资助服务覆盖面下降[10]、获取养老服务所需的费用较高[11]等方面。其三是老年人个体自身的因素也会影响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偏离,例如性别、年龄、居住情况、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参与状况等[12-14]。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由于缺乏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导致养老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会出现供需偏离[15]。

已有研究对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偏离的客观原因做了较全面的分析,如信息不对称、资金不足等,但对个人因素如何影响供需偏离的研究较少,尤其缺少长期的追踪研究。本文将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纵贯数据,分析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偏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有助于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发展,进而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二、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偏离现状

CLHLS 是目前中国样本规模最大的全国性老年人纵贯数据。为保证数据的时效性,本文选取了2005—2018 年期间共五期的数据,筛选后确定的五期样本量分别为9769 人、11187 人、7407 人、5149 人和9317 人。CLHLS 问卷包括了“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社会服务”(供给)以及“老年人希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社区服务”(需求)两类问题,每一类问题都包含起居照料、上门看病送药、精神慰藉、日常购物、组织社会娱乐活动、提供法律援助、提供保健知识和处理家庭邻里纠纷等八项服务。针对每项服务,问卷提供了两个选项,即“有“和”没有”,将有需求的比重减去有供给的比重,即得到单项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供需的偏离现状(见表1)。以上八项服务又可以归类为四种:生活照料服务类,包括起居照料和日常购物;医疗保健服务类,包括上门看病送药和提供保健知识;精神文化服务类,包括精神慰藉和组织社会娱乐活动;调解维权服务类,包括提供法律援助和处理家庭邻里纠纷。以上四类中均包含两项具体服务,凡是有一项及以上服务的代表有供给或者有需求,同样将有需求的比重减去有供给的比重,即得到分类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供需的偏离现状(见表2)。最后,将八项服务归总,凡是有一项及以上服务的代表有供给或者有需求,将有需求的比重减去有供给的比重,即得到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供需的总偏离现状(见表2)。

表 1 单项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偏离现状(2005—2018 年) 单位:%

表 2 分类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偏离现状(2005—2018 年) 单位:%

表2 (续)

从表1 来看,2008 年和2011 年八项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偏离处于较高水平。与2005 年相比,2018 年起居照料、精神慰藉、日常购物三项服务偏离有所增加,日常购物服务的偏离增长最明显;上门看病送药、组织社会娱乐活动、提供法律援助、提供保健知识、处理家庭邻里纠纷五项服务的偏离呈缩小态势,提供保健知识服务偏离缩小最明显。总体来看,起居照料、上门看病送药、精神慰藉三项服务的供需偏离比重较高,大部分超过50%。以上服务偏离较高的原因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空巢老人群体不断壮大且养老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二是社区由于资金有限、设备不足等原因未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从表2 的分类社区社会化服务供需偏离来看,与2005 年相比较,2018 年的生活照料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的供需偏离略有上升,医疗保健、调解维权两类服务的供需偏离呈下降趋势,总的供需偏离呈上升趋势。总体而言,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进入一个多样化服务快速发展阶段,但老年群体养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供需矛盾日渐突出[16]。

三、研究设计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北京大学组织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项目,其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为全国23 个省区市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考虑到问卷调查内容和样本的有效性以及数据的代表性,本文选择了CLHLS 项目2005 年、2008 年、2011 年、2014 年和2018 年共五期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删除有缺失样本以及无效样本后,五期的有效样本量分别为9769 人、11187 人、7407 人、5149 人和9317 人,有效样本总量为42829 人。

(二) 变量的测量

(1)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社区社会化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偏离作为被解释变量,即被调查的每位老年人反映的社区社会化服务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本文将偏离具体化为生活照料需求与供给偏离、医疗保健需求与供给偏离、精神文化需求与供给偏离、调解维权需求与供给偏离、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总偏离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2)解释变量:本文选取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六个方面作为解释变量。其中,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和受教育状况四个方面。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婚姻状况、子女性别结构两个方面,其中,子女性别结构又分为没有子女、只有儿子、只有女儿、有儿有女。经济状况包括经济来源是否够用和相对经济水平两个方面,其中,相对经济水平又分为很富裕、比较富裕、一般、比较困难和很困难等五个方面,分别赋值1、2、3、4、5(即相对经济水平越困难,分值越高)。居住状况通过居住方式进行反映,包括与家人同住、独居和养老院等三种。健康状况主要是自评身体健康,包括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等五个类别,分别赋值1、2、3、4、5(即自评健康越不好,分值越高)。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是否吸烟、是否喝酒和锻炼频率三个方面。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统计见表3。

表 3 变量描述统计表 单位:%

(三) 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偏离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 2005、2008、2011、2014、2018 年共五期的纵贯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运用Excel2010、Spss22.0 和Stata15.0 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算。为了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选用三种模型即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并根据结果选择最优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偏离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性别结构、经济来源是否够用、相对经济水平、居住方式、自评身体健康、是否吸烟、是否喝酒和锻炼频率作为自变量,运用Stata15.0 进行面板Logit 回归分析,Hausman 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为最佳回归结果,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给出了固定效应的数据(见表4)。

表 4 需求与供给偏离的固定效应

表4 (续)

面板回归结果显示,在个人基本信息层面,年龄对医疗保健服务和调解维权服务偏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相对于65~74 岁的老年人,74 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和调解维权服务偏离的可能性更低。可能的原因有三:一是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并非完全免费,年龄越大的老年人生活越节俭[17],不愿花钱购买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和调节维权服务;二是年龄越大的老年人接受医院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可能性更高,对社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不高;三是这一类人群维权意识较薄弱,且由于年龄偏大,与他人产生纠纷的可能性较低,从而导致调解维权服务偏离较低。居住地对各项服务的偏离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相对于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城镇的老年人各项服务偏离的可能性更高。这可能是因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村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接受程度不高,需求较少,因而需求与供给的偏离较小;二是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较差,老年人使用意愿低,需求下降,偏离随之变小;三是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免费对象模糊,免费范围界限不清[18],国家资助的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只有极少数人有免费享用的资格,而农村老年人自身经济水平能力不强,大多数老年人不愿花钱享用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从而导致农村的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偏离较低。受教育状况对总偏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上过学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总偏离的可能性更低,这可能是因为上过学的老年人利用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识、机会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强于未上过学的老年人[19]。

家庭基本情况中,婚姻状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子女性别结构中没有子女和只有儿子对各项服务偏离都有显著的影响。即相对于有儿有女的人而言,没有子女和只有儿子的老年人各项服务偏离的可能性更高,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中国人一向注重亲情,没有子女的老年人由于缺少子女的陪伴与照顾,容易产生精神上的空虚与无助,更倾向于向社区求助,产生需求与供给偏离的可能性更大;二是由于女儿更加注重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精神慰藉方面的照顾,而儿子则偏向于给予老年人经济方面的支持[20],相对于只有儿子的老年人,有女儿的老年人在生活上得到全面照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只有儿子的老年人比有儿有女的老年人各项服务偏离的可能性更大。

在经济状况层面,生活来源是否够用对生活照料服务偏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生活来源不够用的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偏离的可能性更高。相对经济水平对生活照料服务偏离、医疗保健服务偏离以及调解维权服务偏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相对经济水平越差的老年人,其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以及调解维权三项服务出现偏离的可能性越高。因为生活来源不够用和相对经济水平较差的老年人无法购买更好的养老服务,从而对社区的养老服务有更多的期待,但当前大多数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21],从而造成了需求与供给的偏离。

在居住状况层面,住养老院对医疗保健服务偏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独居对生活照料服务偏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相对于和家人居住的老年人,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偏离的可能性更低,独居的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偏离的可能性更高。其可能的原因包括:住养老院的老年人由专业人员照护,能获得较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偏离较低;独居的老年人长期独自生活,缺少照护人员,特别是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这类老人会更多依赖社区的养老服务[22]。

在健康状况层面,自评身体健康对医疗保健服务偏离和调解维权服务偏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意味着自评身体健康越差的老人医疗保健和调解维权两项服务偏离的可能性更低,可能是因为自评健康差促进了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提升了养老服务的利用率[19],特别是对医疗保健服务和调解维权服务的利用,从而导致其偏离较低。

在生活方式层面,吸烟对调解维权服务偏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相较之下,抽烟的老年人调解维权需求与供给偏离的可能性更高。喝酒对生活照料服务偏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相较之下,喝酒的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偏离的可能性更低,这可能是因为尚能喝酒的老年人目前的身体状况较为健康,能照顾好自己。锻炼频率对各项服务偏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经常锻炼的老年人各项服务偏离的可能性更低,因为经常锻炼的老年人更容易保持健康的体魄,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满足自身的需求。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 年、2008 年、2011 年、2014 年和2018 年五期纵贯数据,本文通过Spss 交叉表格分析得到八项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偏离现状,并通过面板Logit 回归分析偏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活照料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偏离。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均影响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偏离,具体包括:低龄老人医疗保健和调解维权两项服务偏离的可能性大于高龄老人;城镇老年人各项服务的偏离都高于农村老年人;上过学的老年人养老服务总偏离的可能性低于没有上过学的老年人;没有子女和只有儿子的老年人,其各项服务的偏离都高于有儿有女的老年人;生活来源不够用的老年人更可能在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上产生偏离;相对经济水平越差的老年人,其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以及调解维权服务偏离的可能性越高;独居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偏离可能性高于和家人同住的老年人,同时,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在医疗保健上的偏离低于和家人同住的老年人;自评健康越差的老年人,其医疗保健服务和调解维权服务偏离的可能性越低;吸烟的老年人,其调解维权服务偏离的可能性高于不吸烟的老年人;喝酒的老年人,其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偏离的可能性低于不喝酒的老年人;经常锻炼的老年人,其各项服务偏离的可能性均低于不经常锻炼的老年人。

基于上述结论,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扩大社区居家养老宣传范围,提升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与认同,进而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率。第二,促进“时间银行”在社区的落地实施,激励低龄老年人主动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23],在社区内形成良好的养老氛围,缓解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独感,提升其生活幸福感与成就感。第三,强化社区尤其是农村社区的体育锻炼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老年人体育锻炼意愿。第四,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补贴力度,提高养老服务可及性,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第五,社区应该着重扩大服务范围,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心理服务资源以及维权服务资源,提升养老服务的供给侧力度,更加精准地匹配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猜你喜欢
医疗保健照料社会化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学中文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家庭照料强度与中年劳动人口非农就业的关系研究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澳大利亚照料者暂歇计划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