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评价

2022-06-02 03:53张培森訾文莉宋钰红
绿色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权重村落

张培森,訾文莉,徐 华,宋钰红,2

(1.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国家林业与草原局西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传统村落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记录了农业文明的发展,是农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1],是保存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空间,其独特的历史建筑、空间肌理、文化遗存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家园[2],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而又深远的现代意义。

当前,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受到重视,但是部分地方实施过程中方法不当,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对村落的保护政策初成体系,传统村落未能引起重视,但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有些村子盲目进行改造,失去原真性;二是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一些村庄未得到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从而出现保护困难,发展受阻等问题;三是村落文化不能被深入挖掘和保存,导致保护发展形式单一,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3]。

近几年文化景观基因理论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俨然成为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发掘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基因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模因”的论断提出[4],并从生物基因特性的角度解释了文化的性能特征,自此文化基因的理论开始在人文、历史等领域产生一定影响[5]。之后“文化基因”概念在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中正式提出[6]。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用类比的方法来探索和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遗传”基因。我国最早进行文化景观研究的学者刘长林指出文化基因的研究要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7],并且开创的研究思路对于国内后来文化基因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进入到21世纪,国内研究以文化景观学者刘沛林为主,她在《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中具有建设性提出了文化景观基因表达分析,她认为村落之间的千差万别,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影响景观基因的文化基因不同[8]。通过对村落中显现或隐含的元素的文化基因分析研究,在掌握聚落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聚落景观的识别系统,有助于区域景观建设和文化多样性保护[8]。她同时也将文化景观基因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为当今市镇建设、传统聚落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9]。

怒族作为云南6个特少民族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村落特色独具一格,并且由于相关研究较少,所以研究怒族村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化景观基因作为研究怒族传统村落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怒族文化景观基因评价体系,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对怒族文化景观基因各层指标权重进行评价,继而了解怒族村落的文化景观特征和影响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键点,为当地的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贡山县丙中洛镇是怒江大峡谷中最美丽的地方,是怒江峡谷的最北端。丙中洛镇靠近缅甸、印度,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节点城镇,地处中缅印和滇藏交汇区域。在丙中洛镇周围,有10座神山,人们和谐生活[10]。丙中洛是以怒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其中怒族占52.3%、傈僳族占32.8%、藏族占8.5%、独龙族占6.2%,其他民族占2.0%[11]。以秋那桶村、甲生村、雾里村等怒族特色村落为代表,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文化景观基因作为深入挖掘怒族村落文化和景观特征的基本方法,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两个方面为研究点,通过对“文化景观基因”的提取和分析,了解遗传因子的发展和现状,找出传统村落中存在的物质、非物质文化景观中的一些典型因子,并构建文化景观基因体系。

AHP层次分析法是一个多指标评价体系,每层指标对比和相关专家的打分,得到各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建立模型[12],并根据权重大小得到总目标下各指标的总排序结果。为此,根据怒族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体系为评价基础,采用AHP法,对其文化景观基因的各层指标重要程度进行评价。

3 怒族村落特征分析及体系建立

3.1 物质文化景观特征

3.1.1. 自然环境特征

丙中洛地处怒江河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峡谷深处的开阔台地型地形。研究区内的怒族村落以雪山为背景,怒江贯穿两山之间,形成“两山夹一江”的典型峡谷地貌[13]。村寨基本修建于河流冲刷形成的河谷地带。其次人们将坡地改造为梯田,整个村落形成了“山水田居”的格局,构成了怒族独特的村落结构。怒族村落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在近水处,山体不会下滑或塌落的地方及水流冲刷形成的台地上修建房屋。房屋顺坡布置,自然形成,朝向基本一致,每户住房独立,不与他户相连,无院落和围墙。

3.1.2 街巷格局特征

怒族村落的街巷肌理格局主要体现依山就势、顺应自然的特点。村落格局特征主要从路网关系、街巷空间、肌理格局3个方面体现。

(1)村庄路网。主要与地形和建筑布局有关,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研究区的怒族村落可以提取到3种基本路网形态(表1)。

表1 村庄路网特征

(2)街巷空间。村落的街巷空间主要是由道路和居民建筑所构成,形成了一种“建筑-道路-建筑”的排列方式,同时根据地势的变化如:等高线疏密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街巷空间。

(3)肌理形式。村落的道路是平行于等高线,次道路垂直于等高线,并随着等高线的疏密变化,房屋的排列和屋巷也存在不同的差异(表2)。

表2 村庄路网特征

3.1.3 建筑要素特征

丙中洛地区现存传统怒族建筑较为完好,且现存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本文从建筑结构、布局、色彩对怒族村落的建筑特征进行分析。

(1)建筑结构。怒族传统民居属于“干栏+井干式”,支撑用材一般以木头、土石为主,屋顶选用规整的页岩石板,木构屋架在散磊的毛石基础上,底部架空。根据材质类型主要分为3种:土木结构传统型、圆木楞结构和方木楞结构。其中,土木结构采用木材作梁架,用土、石砌墙,墙体做为承重结构,屋顶用石板。而“木构架+石头”,以圆木或方木作为房屋的支撑结构,毛石堆砌成基础,房顶采用页岩石板(图1)。

图1 建筑结构

(2)建筑布局。①室内布局:怒族传统民居一般客厅中挂带有佛教经的布块、纸条,在客厅内设火塘兼饭堂;信佛教的家庭,在火塘正面设神台供奉佛像;中心柱顶向夹着带有齿型木雕的“董玛罢”。中心柱偶尔也用竹子编织做一些装饰;②立面布局:木楞房从立面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存放粮食作物、牲畜饲料、生产劳动工具;中层外部设置阳台,内部为客厅、卧室、厨房;下层主要关牲畜;③外部布局:传统怒族民居一般每户为2~5间,无院落。从平面上看,怒族房屋是方形,几栋房屋组合排列成“L”形、“回”形、“一”字形,其主要形态是根据地形的变化而改变的平面布局形式。

(3)建筑色彩。怒族传统建筑色彩主要有灰色页岩石板、原木色和土木的黄色。而现代的怒族建筑在此基础上多以红、黄、绿等色彩条纹对建筑进行装饰,丰富建筑色彩,同时色彩在村落中宣传栏、灯杆、房屋彩绘等地方都有应用。

3.2 非物质文化景观特征

怒族为怒江峡谷最早的土著居民,现存的非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节庆、手工技艺、民歌、舞蹈、传统游艺等,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原真性。

(1)风俗习惯。“仙女节”是贡山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还会开展游艺活动,如射弩、日姆达(猜歌调)、荡秋千等;在婚丧嫁娶方面与其他无异;饮食方面就地取材,制作出很多独具特色的美食如漆油鸡、铁板粑粑等。

(2)宗教信仰。怒族是保留有较多宗教信仰遗迹的民族之一。有自己的民族图腾,但不同于其他民族,图腾只作为本族姓氏的标志,而无崇拜现象[14]。

(3)传统技艺。竹篾工艺以竹片为原料进行雕刻、绘画、编制等创作的工艺品;怒毯的织毯工艺是怒族最为传统的手工艺,早期主要是自产的麻、羊毛,现大量使用化纤毛线;酒在怒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以自酿的粮食酒为主,在北部怒族地区,受藏族饮食文化影响,喜欢打酥油茶,如无酥油,则以漆油、猪油代替。

(4)传统文化。怒族文学艺术以口传文学、民族语言及民间歌曲为主;农耕文化以“刀耕火种”“食尽迁移”的传统方式为主,现变为定居而作的农耕形式,修梯田、建水磨、用铁具。

3.3 怒族文化景观基因体系建立

根据刘沛林教授在《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一文中提出的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原则:①内在唯一性原则;②外在唯一性原则;③局部唯一性原则;④总体优势性原则[8]。遵循以上4个原则,对怒族的文化景观基因进行了识别和提取。本文主要使用元素提取法、图形提取法、结构提取法和特征解构提取法[9],并构建怒族文化景观基因体系(图2)。

图2 怒族文化景观基因体系

4 怒族文化景观基因评价

4.1 指标体系构建

怒族文化景观基因的评价是根据评价体系中众多评价指标因子决定的,为了保证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指标因子的选择至关重要。评价体系是根据前文对村落特征和文化景观基因的研究为基础,并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可行性的指标评价原则。从两个主要层面构建怒族文化景观基因体系,以7个指标层体现具体的要素评价指标,并根据子指标层得出26个具体因子层。

4.2 问卷发放

由于怒族文化景观基因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体系,各个要素表现形式多样,结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和评价原则,采用德尔菲法专家问卷[15],对风景园林等规划专业领域共26人进行问卷发放,筛选出具有可靠、真实、完整的评价指标因子。并通过收集整理专家的意见,修改指标使其更加合理。

4.3 权重计算

4.3.1 建立判断阵矩

将两个相对尺度下的指标进行比较和排序,从而得到某层中一个指标对上一层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其中AHP法采用了1~9标度,根据不同情况的评比给出数量和标度(表3)。

表3 判断矩阵标度赋值与解释

4.3.2 层次指标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为了保证两两相比较的指标为符合实际要求,还需要对判断阵矩进行一致性检验(表4),对其误差进行分析,当判断矩阵具有满意或相对满意的一致性时,指标合理即可使用。

表4 RI的一致性检验

本文运用SPSSAU软件中,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最后获得各级指标的权重,并将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得到怒族文化景观基因的各层指标权重,将所有权重汇总为表5。

表5 怒族文化景观基因指标权重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目标层权重分析

怒族文化景观基因矩阵权重中,物质文化景观基因>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在怒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时要重视物质文化景观基因要素对后期保护规划的应用。

4.4.2 指标层权重分析

(1)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矩阵权重。建筑要素>自然环境>街巷格局。首先建筑要素较其他指标权重最高,民居建筑是村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重点关注民居建筑的保护;其次是自然环境,一个村落,无论是村落的外在的环境,还是村落的内在风貌,都直接影响村庄与自然的协调;街巷空间是村落随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所以权重较低。

(2)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矩阵权重。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手工技艺>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是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要素之一,即风俗习惯权重较高。民族文化和手工技艺权重接近,可以看为二者的重要性较为一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应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怒族的物质景观当中。宗教信仰权重值最低,宗教文化并不是人们关注的重要指标。

4.4.3 子指标层权重分析

(1)自然环境矩阵权重。自然格局>气候>地形>村落环境>地貌。“两山一水”的自然格局对于整个自然环境权重最高,重要性最高。从中可以看出,“两山一水”的格局是怒族村落区别于其它村落格局的重要特征之一。

(2) 街巷空间矩阵权重。路网>街巷肌理>街巷空间,路网的形状和街巷格局是最能直接体现村落依山就势的布局。村落根据地形的变化形成多样的路网形状。而街巷格局是村落建筑与路网共同构成村落街巷肌理,所以路网与街巷肌理指标较为接近。

(3)建筑要素矩阵权重。建筑结构>建筑布局>建筑色彩。建筑结构的权重最高,可以得出,建筑结构是最能表现民居形式的特征,同时不同的建筑结构相应的会影响建筑的室内或室外布局形式。而对于建筑色彩,怒族建筑取材与自然,以石材和木材为主,但不具有明显特色性,所以建筑色彩的指标重要性较低。

(4)风俗习惯矩阵权重。传统节日>游艺活动>饮食习俗>婚丧嫁娶。传统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是一个民族情感的寄托,所以怒族传统节日对比于其他要素更为重要;游艺活动和饮食习俗,二者权重近乎相等,并且二者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重要程度次之;婚丧嫁娶因权重最低,其重要程度较低。

(5)手工技艺矩阵权重。竹编技艺>纺织技艺>茶酒技艺。手工技艺是怒族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生活的重要体现。竹编技艺和纺织技艺都可以体现一个民族对生活的创造和智慧,所以二者权重较高。而怒族茶酒技艺相比较前者重要程度较低。

(6)宗教信仰矩阵权重。教派信仰>自然崇拜>图腾。丙中洛当地建有许多历史悠久寺庙、教堂,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山为神灵,崇拜自然。而怒族图腾只作为一种姓氏,其记录较少,重要程度不高。

(7)民族文化矩阵权重。农耕文化>文学艺术。怒族是以农业、打猎为主的民族,现在怒族更加依赖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指标权重也可以看出,怒族农耕文化是较为重要的指标,不仅记录了怒族人民的生活起居,同时也体现怒族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能力。而怒族在文学艺术主要体现于口头文学、歌曲、舞蹈等方面,所以较农耕文化相比其重要性较低。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怒族作为生活在怒江大峡谷中最重要、最神秘的民族之一,拥有原始、自然的村落特征和传统、淳朴的风俗习惯。世代生活在此的怒族,形成了独居一格的自然风貌、建筑样式和宗教文化。本文根据对怒族村落文化和景观的特征研究,采用文化景观基因的方法进行提取识别,并构建怒族文化景观基因评价体系。通过发放问卷,进行专家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物质和非物质等各层指标,并得到相应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①怒族文化景观基因中,物质文化景观基因较为重要;②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中,建筑要素为主体基因,重要性最高,自然环境和街巷格局次之;③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中,风俗习惯为主体基因,重要性最高,其次为传统文化、手工技艺和宗教信仰。

5.2 展望

首先,未来可以对云南多个特少民族进行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识别与评价研究,并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尝试多种量化、评价的方法发掘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基因。其次,本文只是对怒族传统村落文化进行粗浅的提取,即深度而又复杂的识别、提取与图谱构建,未作为本文主要研究部分。希望未来可以对怒族等其他特少民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作为本文的研究案例区域,可将研究内容应用于传统村落当中,通过实践更好的完善理论研究,可以更全面地掌握传统村落在不同区域的特征。既可以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又可以服务于规划部门及村庄建设的决策。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权重村落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油画《村落》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引发海啸(下)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
各省舆情热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