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语文课程特征的体现。研究表明,学生的能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养成的,因此创设能够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情境,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意识、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语言能力的养成与提升又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学生的生活情境尤其是生活中与他人的交流过程,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影响明显。考虑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面对的主要是课本中的文本,因此基于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思路。
鉴于以上分析,那面向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思路也就非常明确了。下面就结合以下三种情况分别阐述。
一、因文制宜,将文本语言转换为口语交际语言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文本就是课文,而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第一要素则是文本。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内心总存在一种表达的冲动,但是由于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书面语言之后,一般都很难顺利地将书面语言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一困境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言,正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也就是说,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因文制宜,努力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换为口头语言,那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课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学生对课文内容都非常感兴趣,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自觉地形成了一种角色替代的朦胧想法。于是笔者就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让学生分别去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然后按照课文中的情节以及语言组织对话。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学生能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一个口语交际过程。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不少学生在对话之初,自发地设计了一个相互遇见、相互问好的环节。
小公鸡:早上好,小鸭子!
小鸭子:是你呀,公鸡弟弟,今天的天气很不错,我们出去找东西吃吧。
小公鸡:好的呀!我肚子正饿呢,正想出去吃东西。
小鸭子:OK!一定要找自己喜欢吃的哦!
其后,又能根據课文中的情节,如小鸭子捉不到虫子的时候急得直哭,小公鸡看见了,先用语言去安慰它。
小鸭子(一边哭一边说):这些虫子真讨厌,我怎么总是吃不到它?
小公鸡:咦,我怎么吃起来就那么容易呢!小鸭子:我也不知道啊,虫子总是从我嘴中跑掉。
小公鸡:哦!我知道了,这是因为你的嘴是扁的,而我的嘴是尖的。
这种基于课本内容而创生出来的对话,实际上就是一个口语交际的过程,客观上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因人制宜,将生活语言转换为口语交际语言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笔者注意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与学生个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认知的角度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影响;从学生性格的角度看,内向的学生与外向的学生在口语能力提升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从语言能力发展的不同角度来看,有些学生语言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因此在指导学生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因人制宜,努力将学生运用相对熟练的生活语言,转化为具有交际功能的口头语言。
例如,笔者注意到部分男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相对较弱,而这些学生平常又普遍喜欢看一些动画片。进一步分析这些学生的特点,笔者发现这些学生的想象能力都比较强,但是他们只满足于在大脑当中构建表象,而没有表达的欲望。所以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时候,笔者指导的重点放在激活学生的表达、交际欲望上。
一个成本很低但效率较高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就某一个共同喜欢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说,结合不少学生喜欢的某一动画,笔者在该动画播放期间,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选择2—4个学生(主要是表达欲望不强、交际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是不设具体要求的,只强调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即可。事实证明,在这一要求之下学生的交际是活跃的。其直接原因在于该话题激活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愿意就这个话题进行交流。而只要学生开始交流,那么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也就有了空间。
印象当中有一个场景:一个小男孩平常在家里很少跟人交流,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看动画片特别认真,但总是一言不发”。在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交流交际的空间之后,这个学生变得非常活跃,而他看动画片所关注的细节也总能描述得栩栩如生,不知不觉当中这个孩子变得爱说话了,用他妈妈后来的话说就是“无论是看到熟人还是陌生人,都想跟人家说话”。这种转变意味着交际动机的激活,自然也意味着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因境制宜,将内在语言转换为口语交际语言
交际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指导学生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无论是课堂上的课文学习,还是学生在课后的生活,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提取一些有用的情境,然后在情境当中营造交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那就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转化为语言,然后再进一步转化为口头交际语言。
例如,上面所举的“小公鸡与小鸭子”的例子,既然学生对这个素材非常感兴趣,那教师就应当去创设情境,让课文变得更加形象,用形象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这里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总之,凡是能够促进学生进入交际状态、自觉运用口头语言的措施都是可行的。笔者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让学生关注这篇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给小公鸡和小鸭子不同的生活情境,去让小公鸡和小鸭子在找食物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遭遇,然后想象具体的情境之下它们会有怎样的对话。通过这样的努力就可以发现,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要远比抽象的课文理解好得多。良好的情境确实能够让小学生具有更强烈的表达欲望,用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最丰富的想法。而一旦进入这样的状态,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几乎就是必然的结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无论是面向能力的提升,还是面向更高层次的素养养成,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是语文素养生成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站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要素落地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的策略运用,实现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指导,反映着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同时又是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当然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要关注口语交际品质的提升,要关注学生的全员参与,要从文本、学生、情境的角度施力,有的时候还需要将这些要素综合起来。这些也都是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必须要考虑的要素,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汪群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