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没有比较就没有阅读。统编教材围绕单元要素从讲读到自读进行编排,给开展比较阅读提供了平台。比较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单元要素,而且还能活跃思维,提升他们语言分析综合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浅析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比较阅读策略,以供参考。
一、围绕主题比较,激发学生兴趣
统编教材是以单元要素进行编排的,同一单元的课文,大多是围绕相同或相近的主题选编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要素,统整讲读、自读课文乃至课外阅读,选择主题相同,或者内容类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不同文章之间异同,帮助学生巩固落实单元要素,助推他们思维深化。相比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比较阅读,不仅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压缩单元教学时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课堂精彩生成创造条件。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两篇文章,主题相似,都是描写父母之爱。《慈母情深》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通过围绕要钱买《青年近卫军》一书展开的;而《父爱之舟》却是借助梦境回忆方式,借助小渔船絮絮叨叨写了父亲送儿子琐碎的事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回忆父母点滴之爱,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接着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两篇文章不同的写作风格,鼓励他们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进行创作,深化他们的阅读思维。
传统阅读教学大多集中于单篇阅读,缺乏比较,学生兴趣不高;而借助比较阅读,通过多篇特征明显、主题相近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不仅丰富了阅读内容,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助推落实单元要素。不过,围绕主题进行比较阅读,需要找准切入点,这样才有实效。不可一味地空谈主题,为了比较而比较,结果反而让学生学得糊涂,失去兴趣。
二、围绕词语比较,激发思维火花
相对而言,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也许不是最优美的文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最适合阅读借鉴的,可以说是语言表达的典范。而仅靠单篇课文阅读,学生往往无法从中发现言语表达的精妙。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围绕关键语句进行比较推敲,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文本言语、表达意境,继而实现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深度对话,在激发思维火花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用词非常精准。教师可以采用删减法或者替换法,指导学生进行品析比较,感知文本用词精彩,激起言语思维火花。比如“有近六百年历史了”这一句,可以将其中的“近”字去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品析,自然会发现“近”字一去表达就会变味。还有“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这一句中的“矗立”,可以尝试用“耸立”“屹立”等词语进行替換,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结合查字典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相关挂图,或者视频,让学生直接感知,激活思维火花,理解“矗立”“耸立”与“屹立”之间的细微区别。
汉语言博大精深,一个句子往往因为一个词语表达不到位而导致意思走样。案例中通过删减“近”字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辨析句子表达意思,感悟用词的准确性,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品析表达精妙,而且还能助推课堂教学生成精彩。比较阅读,重在比较,而不在于篇幅长短,可以是多篇文章进行比较,也可以是一两个词语进行比较,形式多样,关键是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获取技能,提升素养。
三、围绕修辞比较,促使理解内化
修辞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运用得当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但从小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对修辞运用往往局限于比喻、拟人等几种,即便运用,也大多痕迹太重,未能做到融会贯通。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修辞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感悟,掌握作者所用修辞及其妙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助推他们理解内化语言运用妙处,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中“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这一句,可以修改为“衬上一条大尾巴”,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生通过比较品析很快就能明白,如果不用比喻,虽然知道松鼠的尾巴很大,但在头脑里缺少具体形象;而课文中比喻句子,就能很快联想到“帽缨形”,对松鼠尾巴形成具体感知。还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这一句,教学中也可以将“像人们用手一样”去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帮助他们形象感知松鼠坐姿的同时,也能对其修辞作用进行理解内化。
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分析修辞,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形象感知文本表达内容,而且还能激活思维火花,丰富思维内涵,助力言语表达内化迁移。教学中,教师需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通过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围绕修辞表达进行比较品析,在帮助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对话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在更深层次理解修辞表达技巧,为其习作水平提升创造条件。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修辞运用,教师重在引导他们比较品析,让他们在比较中理解运用,而不需要过多讲解修辞相关知识。
四、围绕体裁比较,激发表达迁移
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主要有散文、小说、戏剧与诗歌。不同的体裁,其主要写作风格与表达形式区别较大。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文本内容,而且还能掌握不同体裁写作特征。教师可以结合统编教材单元编排体系,选择主题相似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也可以围绕文本内容跨单元、跨学期选择不同体裁的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
比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这一课,教师可以拓展课外《赵州桥》等课文,组织学生比较阅读,从中理解文本主要表达内容。课文中的“桥”只是一个载体,主要是表现老支书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而《赵州桥》却主要向读者介绍赵州桥。还有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体裁相似,描写方式也相似,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主题,从中感知不同人物不同形象,而且还能从比较中习得表达技巧,深化阅读思维,在加深主题理解的同时,也能助推课堂教学精彩生成。由此观之,选择主题相似或相近的内容进行比较阅读,能够促使学生在相似主题下达成表达迁移。
写作是表达。无论是文本作者,还是学生,他们的写作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告诉读者一件事情、一样物品,或者阐述一个道理。这种写作目的也决定了文本的体裁。案例中《桥》与《赵州桥》的比较,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不同体裁不同表达目的。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的表达方式,整合单元习作,或者通过随文练笔等形式,助力学生加深理解迁移。
总之,针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教师在关注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深化,在助推课堂教学生成精彩的同时巩固课堂单元要素落实,发展学生思维,为语文素养全面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