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人可能对甲沟炎比较陌生。其实,甲沟炎是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皮肤科疾病,虽然不算是大问题,但其危害不容小觑。常言道“十指连心”,患上甲沟炎往往会感受到钻心的疼痛,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要注意学习有关知识,增加对甲沟炎的了解,从而在平时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患甲沟炎。
甲沟指的是存在于指(趾)甲除游离缘外,其余的三边与周围皮肤皱褶相连,形成凹陷、一条很细的沟状,称为甲沟。甲沟炎,顾名思义即为甲沟处发生的炎症。甲沟炎属于甲床炎性疾病的一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
甲沟炎主要是由于指(趾)甲两侧与周围皮肤组织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底部近侧甲沟,受到各种轻伤,如剪指甲过深、刺伤、小切割伤、擦伤、挤压、逆剥新皮倒刺等,引起存在于皮肤表面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厌氧菌及最常见的致病酵母菌白念珠菌感染,从而出现的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如能及早治疗,几天后就会好转消退。但如拖延发展,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化脓,治疗则比较困难。
由于引起甲沟炎的原因很多,而每一种原因引起的类型都有所不同,所以甲沟炎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急性甲沟炎。致病原因大多是葡萄球菌和念珠菌感染。实际上,人们皮肤上存在的细菌,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感染。通常是由于水浸和去污劑的慢性刺激、甲廓损伤、倒刺等,引起表皮破损,细菌感染而引发甲沟炎。炎症可迅速扩展到整个甲沟,严重时易形成甲下脓肿,出现局部剧烈疼痛,并有明显触痛感。疼痛常呈搏动性,随着心跳,发炎的手指可出现跳痛。另外,手臂下垂时,疼痛可加剧,故患者的手掌常抱于胸前。
慢性甲沟炎。多由急性甲沟炎延误治疗、久治不愈或反复感染所致。真菌感染会从甲缝处的间隙逐渐扩大,易致指甲变形,会变得凹凸不平,或带有坑纹。指甲下可发生黄色、绿色或黑色的感染现象。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局部的炎症会逐渐加重,甚至造成化脓性改变,可出现从指甲缝里逐渐溢出脓液的情况。若发现这种情况,就应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如化脓症状较为严重,还需要及时就医。
化脓性甲沟炎。如果急性甲沟炎治疗不及时,局部炎症逐渐加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化脓,导致化脓性甲沟炎。患者甲沟部位会有轻度红肿、甲小皮剥脱、剧烈跳痛等现象。甲沟处可不时分泌出少量稀薄脓液,甲的边缘和甲沟处变黑,可有假膜,可逐渐产生结节状或蕈状突起的炎症肉芽组织。由于甲板受损,可出现变形缩小,甲上有横沟或纵脊,甲下有潜行脓液,严重者的甲板会完全松动、脱落。如不及时处理,可伴有发热、恶寒、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
嵌甲性甲沟炎。顾名思义是嵌甲引起的甲沟炎,多见于大趾或足部第一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趾甲修剪过短,致使趾甲不能覆盖旁边的软组织,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趾甲前端的一个角或两个角就会刺入到甲沟深处。再则,经常穿前面太窄的鞋子,如尖头皮鞋等,足趾的软组织受到挤压,日久天长,也会形成嵌甲。另外,踢足球、砸伤、碰撞等,造成足趾破损时,会影响到甲床,趾甲出现畸形,向肉里面生长。还有感染真菌、过于肥胖等也是诱发因素。嵌甲性甲沟炎需到医院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大多数甲沟炎的发生都与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日常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便可远离甲沟炎的侵害。
正确修剪指(趾)甲。指甲生长较快,可每两周剪1次;趾甲生长较慢,可每月剪1~2次。不要剪得过短,剪到比甲板长2毫米左右即可。注意应剪成弧形,既不要留两侧的甲尖,也不要抠着往里剪,以避免损伤甲周皮肤软组织,进而诱发甲沟炎。
改掉不良的习惯。有些人平素喜欢咬指甲,会影响指甲的正常发育,致使甲板向两侧生长,容易嵌入软组织,刺激甲沟而发炎。常涂指甲油,导致指甲失去大量水分,降低韧性,变得干燥、易断;常佩戴人造指甲,指甲透气差、被软化,细菌和霉菌大量滋生繁殖;使用不卫生的美甲用具及将指甲作为工具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容易损伤指甲及指甲周围皮肤,从而导致甲沟炎。
避免指(趾)甲长时间浸水。指(趾)甲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尤其是洗涤剂、肥皂水当中,会因其受湿而膨胀,破坏指甲结构,进而皱缩,造成脊状甲劈裂或折断,容易引发甲沟炎。
防止指(趾)甲外伤。注意避免竹刺、木刺、鱼骨刺、缝衣针等刺伤甲沟,慎防被人踩伤或外物弄伤手指、脚趾,尤其是不要用手拔倒刺,暴力拉扯容易撕裂部分皮肤,形成小裂口,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导致甲沟炎。
不穿夹脚的鞋子。经常穿前部比较尖的鞋子,脚趾在鞋子前方很小的三角区里,走路时会受到严重的挤压,长此以往,反复挤压的趾甲便会嵌到肉里,引起甲沟炎。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退休副主任医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