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蜀都 王腾蛟 米德勇
[摘 要] 混合式培训是新形势下备受认可的培训模式,它将远程培训和面授培训的优势相结合。在西藏气象业务培训班中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能满足学员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有效缓解工学矛盾。结合西藏班的培训特点和教学过程,从培训效果总体评价、个人综合素质变化、混合式培训效果、课程知识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训后效果调查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远程阶段管理考核评价措施,思考面授阶段课程教学方案的编写思路。
[关 键 词] 混合式培训;训后效果;远程管理措施;面授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175-03
混合式培训不仅是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的混合,更强调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既要考虑充分发挥教师的传授、引导、监督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员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构建教师主导性与学员主体性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2]。作为新形势下备受认可甚至是不可取代的培训模式,混合式培训将传统面授培训和网络化学习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
部门内部在职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业务和管理技能高效且快捷的途径之一。西藏气象业务培训班(以下简称西藏班)是气象部门针对新进非气象相关专业毕业生普及大学气象专业基础知识,使之掌握基本的气象学科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基本气象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为从事气象工作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而开设的重点培训班,不同于常规的全国性基础知识培训班,该班培训对象工作地点指定为西藏自治区,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四川分院(以下简称四川分院)承办。为了更好地满足学员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以及缓解工学矛盾的压力,响应大气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混合式培训改革[3,4],四川分院在西藏班中实施“远程+面授”混合式培训模式,包括第一阶段为期3个月的远程培训和第二阶段为期1个月的面授培训。本文将着重探讨混合式培训在西藏班中的应用情况。
一、西藏班训后效果分析
混合式培训模式整合线上和线下的各项教学资源,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管理更加系统化、自主化和个性化[5]。为了追踪学员参培成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培训质量[6],分析培训效果的真实性和持续性,笔者在第一、二期西藏班培训结束半年后开展了训后效果调查。
(一)培训效果总体评价
如图1所示,表明绝大多数学员在参培过程中清晰了解受训目标,参培目的明确;学员参培后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涉及了培训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说明培训内容贴近工作所需,从参考频次的分布来看,经常涉及、有时参考、偶尔参考的比例分别为29.2%、40.3%、30.5%,三档频次基本持平,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还较为欠缺,可改进空间大。
(二)个人综合素质变化
西藏班参培学员所从事的岗位较为分散,以县级综合业务岗和财务人事等岗位为主,对气象专业知识的要求较为基础。由图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学员对气象行业认知发生中等、较大和很大变化的共占91.7%,理论功底的改进方面发生中等、较大和很大变化的共占81.9%,在对外工作交流时,使用气象术语的专业度发生中等、较大或很大改变的共占79.2%。参培学员列举了若干反映培训效果的事例:参与会商时进步显著,其中业务岗人员汇报质量明显提高,管理崗人员对汇报内容理解能力增强;对外工作交流时专业知识表述更准确,公文写作和简报制作能力得到相应提高。说明本次培训虽然只是基础知识类培训,但是同时兼具注重紧密联系工作内容。
(三)混合式培训效果
如图3所示,远程阶段学员印象最深的主干课程为大气科学概论和天气学原理,这两门是西藏班最核心、最基础的课程,学好这两门课程,搭建好理论框架是关键环节。此排名较好地印证了学员清楚远程阶段的学习重点,并且围绕这个重点来展开学习。在面授阶段,气候学课程的印象度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课程知识点设计梯次分明,内容丰富有趣,学习收获较好;且授课教师是分院资深教师,既有深厚的气候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时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将抽象的知识用通俗、形象的语言表达,使用了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因而可以说明课程的印象程度与课程内容核心度、课时数、教师授课水平等密切相关。
二、远程培训阶段管理考核评价措施
混合式培训模式还在许多方面需要培训教师及培训部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改进和完善[5]。规范的远程培训流程和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远程阶段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因而我们需要制定远程培训阶段管理考核措施,做到有章可循[7]。
(一)规范课程学习顺序,编写远程学习指导
对于远程学习时间较长、课时较多的西藏班或同类班型,制定分时段的学习任务,由相关教师编写主干课程的远程学习指导,内容包括对应周次的视频课件学习内容摘要、知识点关联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以及思考题。学员根据远程阶段学习指导能迅速明确该时段网络学习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带着特定的问题进行学习,做到有的放矢,通过练习思考题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还可依托四川分院自主设计并开发完成的“气象综合业务技能训练系统”和微课件进行补充学习。
(二)完善远程管理机制,及时反馈学习进度
班主任通过微信或QQ群发布教学消息并进行管理考核。学员也可以通过群与培训机构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时效性高,学员与学员之间也可以在网络课程学习期间随时讨论课程知识点,交流学习心得。安排固定的主干课程辅导教师,以群课堂的形式进行不定期視频串讲,在线测验并同步答疑,提高学习效率。
班主任定期登录远程学习平台,查看学员的培训学时数,敦促学员完成相应课时的学习,组织阶段性测试并及时进行答疑。对阶段学时数不合格的学员进行提醒并记录,在远程学习阶段末进行统一总测试。
(三)制定考核指标细则,检验远程培训质效
承办部门负责远程培训阶段的考核评价,以百分制的量化方式按照培训要求进行考核,以每个时段学习得分和最后的总测试成绩衡量权重后综合得出。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考如下:每个时段学习分数相加即为课程学习分数C,C低于某设定分数线的学员不得参加远程阶段的总测试;总测试卷面成绩为T,远程培训阶段的总分S=C+T,以此作为学员能否参加面授培训的最终考核指标。
根据混合式培训的特点,将西藏班网络培训阶段的管理模式以“布置任务(微信群或QQ群)+学员自学(远程网、技能训练系统)+视频串讲集中答疑(群课堂)+互动交流(微信群或QQ群)+定时测验(问卷星)+综合评分”的方式呈现。一方面规范了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设计相应的计分方式使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估得到量化;另一方面使学员能够迅速掌握混合式培训这种新模式的培训要领,提高参培效率。在此管理模式基础上,推广至全国性基础知识类培训班中,与上级部门(干部学院)共同管理,构建“双渠道教学管理模式”(见图4)。
(最后一列长方形内为上级部门渠道,椭圆形内为本级部门渠道)
三、面授培训阶段课程教学方案编写思路
面授培训阶段,培训机构和授课教师要打破传统面授培训的惯性思维,以学员在远程培训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前提,结合远程培训来制定。面授培训的重点为凝练知识点,强调转化应用。在这样的认识下设计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课件。另外,需要在远程培训阶段充分追踪学员的学习情况,面授之初通过“入学测试”和“座谈问答”等形式开展摸底测试,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进行教案的微调和完善。下面以卫星云图基本识别课程为例,简要分析如何编写教学方案。
(一)学情分析
在学员反馈的与实际工作联系较大的课程中,卫星气象学排名靠后。说明参培学员对卫星气象学的应用少,这有部分原因是由学员工作岗位所决定,但是对西藏地区本身就不丰富的常规观测资料来说,卫星云图作为非常规资料,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是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是客观存在的。从面授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座谈会来看,学员在网络学习阶段存在挂机的不良现象,以及考试前死记硬背的情况。因此,面授阶段的教学内容需要补救、巩固完重要的基础知识内容后,再着重进行应用提高。
(二)教学目标和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在面授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确定为:适当地回顾网络学习阶段的重点知识点,确保学员能够理解气象卫星观测原理、五个通道的卫星产品基本特征,侧重介绍青藏高原云系的特点,着重介绍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云图识别;用高原卫星云图实例分析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针对性和趣味性,提高学员对课程的兴趣和关注度,注重学员识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
卫星气象学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实例分析,它是大气探测学课程和天气学原理课程的延伸部分。课程内容看似基础简单,实则难以吃透。若一味采用传统的讲授法,难免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提问式、讨论式、翻转课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培训效果。
四、结论
当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混合式培训不但是一种节约高效的培训模式,而且已然成为新形势下不可或缺的培训模式。完善的管理考核措施、细化章节的课前引导、及时有效的课后测评答疑,即“学员自律,教师监督;学员自学,教师引导;学员自测,教师答疑”是保障远程培训成效的重要三环。而面授阶段则根据远程培训阶段学习内容、学员已具有的知识储备,据此设计层次分明的面授知识点,做到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重点突出,主线清晰,以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提高面授培训成效。保障远程阶段培训效果和优化面授阶段培训方案是混合式培训模式在在职培训尤其是基础类培训班型中获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侯锦芳,姚海涛,储凌.混合式培训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8(2):25-27.
[2]邵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本质属性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教育研究,2018(11):58-64.
[3]马国刚,熊文,张清学.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1(13).
[4]王梅华,高学浩,曹晓钟.围绕气象人才发展战略 加强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建设[J].继续教育,2003, 17(1):49-51.
[5]胡信华.高职翻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职教云在线教育平台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1(5):31-35.
[6]马旭玲,赵亚南,邓一,等.关于气象培训效益评估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4(12).
[7]岳宏伟,孙田文.混合式培训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教育,2016(6):50-5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