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思路

2022-06-02 13:13:09袁立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0期
关键词:实训中职体系

袁立云

[摘           要]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培养我国电子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现阶段全国各地中职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毕业生就业困难,所学内容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在就业困难的背景下又衍生出招生困难,造成了连锁反应。基于此,对当前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体系展开了讨论,结合教材案例,从实训基地、教学目标、实践课程、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展开阐述,提出几点教育建议,以此提升课程质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关    键   词]  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体系;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163-03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内容应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主。当前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式、课程模式、教学管理都需要改弦更张。因此,在创新教学体系的背景下,应当扩建实训场所,使用校企结合的方式改善设备不充足的问题,同时要意识到教学内容死板、教材建设滞后的现象,打造全新的课程模式,强化教师及学生的时间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课能力,完善教学体系,做到学生、教师、企业、院校的共同成长,进一步推动专业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中职教学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正在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进行转变,职业教育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为进一步落实要求,中职院校要快速做出判断,改善当前的教育方式,使用学生、教师、企业、院校共同成长的方式,迎合新时代发展的背景,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达成多方共赢的效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

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教学情况而言,中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实训场所少、设备不充足。课程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有限,在上岗就业效果较差,需要扩大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程。(2)教学内容死板、教材建设滞后。教学内容较为单调乏味,并且大部分基础技能没得到及时更新,教师对当下的机器设备、新兴技术了解较少,需要尽快改善这一现象,打造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就当前教学模式而言,学生、教师、企业、院校整合度不强,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课程、就业、招生、专业都造成不良影响。(4)校企结合效果差。存在“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的现象,与理想中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5)专业技能与社会企业接轨效果差。专业课是学生未来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技能,当前所讲述的技能及知识过于简单,与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不符,在就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院校及教师及时整改。

三、中職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体系创新策略

(一)整合学校及企业教学资源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要求院领导及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整合双方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打造更加宽阔的学习空间。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整合,通过实际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而在教育体系改革的背景下,要求企业同校方共同改革,使用同开发、同管理、同经营的方式展开合作,让实训基地的教学优势得以充分展示,形成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实践机构。基于此,校方及企业应当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共同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将实践和企业对接进行完美结合,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达成最终的教育目的,促使学生能力得到分数的提升与进步[1]。

除此之外,在整合校企双资源的背景下,还要强化师资力量的建设。当前的中职院校教师局限于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应当增强学校的创新意识,利用企业合作的方式增强教师对新技术、高科技的应用水平,让其走进企业生产一线,在实践中增长现代产业的知识和能力。不仅如此,院校还可以与企业达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找到优秀教师及企业产品,让教师加入资源开发中,成为掌握高新技术和知识的工程师。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得到了实践经验的提升,对社会发展、新兴技术、器械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改善了以往授课死板的问题,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有非常积极的帮助,教学内容也更具针对性,同时也符合了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能给学生打造更加优质的课程。

(二)教学目标与社会企业接轨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设备应用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以最早期的电子设备为例,包含收音机、电视、电脑等,但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设备也得到不断更新,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智能家居、移动设备、高科技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提出全新的要求。因此,相关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当做到教学目标与社会企业需求相接轨,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共进退,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2]。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要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及企业需求进行调整,让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知识都与社会需求接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其次,校方要对这一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行业发展方向、企业人才需求、技能需求掌握等方面,做到保证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创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活动。最后,中职院校还要调整自身的教学范围。以《项目1 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为例,在传统课程中只要求学生认知半导体的基本特性、二极管、特殊二极管、三极管等知识,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应当结合当下发展速度,揣测未来发展趋势,明确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让课程形成扩散性,通过资料、实验等方式,吸纳新兴技术,保证电子技术课程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相接轨,构建高效的教学活动,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及未来发展,给学生打造更好的未来前景。

(三)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中职教学作为我国“分支型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与其他学段教育不同,中职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创新教育体系的背景下,院校应当加强培养学生实践学习能力,利用实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除此之外,电子技术应用作为一门专业课极强的课程,实操教学尤为重要,通过操作训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成为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提升其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的成长。

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融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首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当梳理教学结构,着重调整实践教学,形成“以实践为重”的教学体系。以《2.1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内容为例,在本节课程中有“实训任务——手工焊接训练”课程。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选择略过实训活动,这就导致学生理论应用效果较差。在教育体系构建的背景下,应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转变教师的思想,通过培训学习、聘请专家等方式,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带领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掌握知识,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课程还应当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利用实践的方式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及企业需求,让学生拥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及创新意识,满足我国对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3]。

(四)创设高质量教学实训基地

想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中职院校应当成立相应的教学实训基地。成立实训基地一方面能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经验,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及职业发展,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在基地的创建上,应当注重两方面,一是保证基地具有高质量的特点,让实操内容与专业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契机;二是保证实训基地具有高效率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订专业的教育计划,确保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得到提升。

建立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学校要考虑到自身资源,使用综合考察的方式完成资源配置,加大资金、经济投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此外,校方要加强同社会企业的合作,获取企业资金、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的帮助和投入,使实训基地的质量更高。除此之外,校方要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利用专业的技术人员,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契机,让其感受到浓厚的工作氛围,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工作内容。以《实训任务2.2 单管低頻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内容为例,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实到课程实践中。校方可以利用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与传授,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4]。

总之,在创新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当前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动态及就业方向,利用社会的优秀资源,完善现阶段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师、学生的意识,加强实践教学活动,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的稳定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其身心得到稳定的成长。

(五)完善实践性教学保障体系

在课程组织管理工作中,虽然明确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校方应当对整体活动进行管理和规划,使用专业性的组织、管理及实施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氛围。如在组织管理方面上,应当对整体实践活动进行管理及规划协调,配备专业的人员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在运行方面,要细化各方面的职责,使用权责划分的方式,将各项工作妥善运营。如较为常见的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标准等内容,要围绕相关的教育文件进行创设,同时教务科要对实践教学文件进行审核,确定符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利用教研督导的方式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双方全部达成标准后,才能够将其落实到课程活动中。除此之外,制度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实践性教学背景下,相关教师及院校要根据专业学生、人员、实际情况、实训基地等多种可变、定量因素展开分析,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校外教学实习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文件,做到教育体系全面、多元化的保证,让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保证实践性课程活动的有序进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5]。

(六)打造全面性监控评价体系

在创新教学体系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应当针对专业特点,构建全面性的监控评价体系,从学生、教师、实践三个角度出发,以来打造更高质量的课程活动。

1.构建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成长空间较大,彼此之间也存在较强的差异性。构建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从基本知识技能操作、专项实训练习、顶岗实习等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系统的、全面的评价体系,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发展动态。此外,在评价考核的时候,要对不同项目、考察内容、标准进行评价,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找到学生身上的弱点,发挥出评价工作激励与导向的作用。

2.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师评价体系是为了考查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授课质量。这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由教务科、教研督导科、专业课、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其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教学质量、工作效率、教学效果、课程运行、课程管理等,从不同方面考察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通过规范性的考核标准,促使教师不断进步,提高课程学习质量,保证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3.要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督导体系

在学生的实践学习中,应当由教育科、专业科、督导科进行统筹规划,明确教学活动大纲、文件、目标、实践等内容,准确安排学年目标、实践目的、教学准备,并准备好多种可利用的资源,对期中期末考试、实践教学资源、场所基地等一一考核分析,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及教育质量,促使教师、企业都能够规范实践教学课程,保证教学课程整体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当前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体系展开了讨论,结合教材案例,从实训基地、教学目标、实践课程、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展开阐述,对教师、学生、企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强、综合性高的学科,在构建全新教学体系时,相关领导及教师一定要将学生放在首位,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准,构建良好课程教学氛围,让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了解未来就业前景,为未来的社会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秀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无课堂”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教育观察,2019,8(28):81-83.

[2]赵妍.“互联网+”时代的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83-84.

[3]郭英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的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2):29-31.

[4]陈章毅.中职电工课创新教学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60-61.

[5]玄远程.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8(11):42-43.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实训中职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