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满意度的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质量评价研究

2022-06-01 10:23耿秀婷孙秀秀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村民空间满意度

耿秀婷,孙秀秀,偶 春

(阜阳师范大学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由政府和管理部门自上而下进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决策方式, 忽略了农村休闲空间的使用主体——社区居民的集体意愿与公众参与性[1]。 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村民的归属感、幸福感。 在农村开发建设休闲空间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冲突性事件,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开展基于社区满意度的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区满意度也被称为居民满意度, 指的是居民在某一地点居住时所产生的对于当地各种条件即对居住各方面质量的满意度[2]。社区满意度不仅是居民感知人居环境建设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矛盾缓和或激化的“晴雨表”,在增进公众参与、 评价规划效果以及影响公共决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3]。 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农村社区公共休闲空间的研究偏重于空间的演变机制、 重构过程、规划设计等方面[4-6],对于建成后社区居民在使用过程中的切身感受的评价研究很少, 缺乏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

基于此,在实地调研、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皖北地区农村休闲空间满意度评价模型,并以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为例, 了解村民对现有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质量的真实感知及具体需求,提出提升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为临涣镇及皖北地区农村休闲空间综合评价和科学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评价模型构建

(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参考社区满意度的文献资料[7-10],按照层次分析法, 遴选影响现阶段农村休闲空间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构建系统的评价体系(表1)。

(二)构建判断矩阵

邀请园林专家共计10名, 确定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采用“1~9 及其倒数的标度法”进行赋值[11],构建 了 A—B、B1—Ci(i=1~4)、B2—Cj(j=5~10)、B3—Ck(k=11~16)的判断矩阵。

(三)权重计算结果

根据专家赋值, 计算出各元素的权重并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权重计算借助软件Matlab完成,结果 见表1。

表1 农村休闲空间社区满意度指标及权重

在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质量社区满意度下设的3 个准则层指标中, 经济满意度权重最大(0.500), 明显高于环境满意度和文化满意度权重,这说明对于农村休闲空间开发, 村民最关注的是它是否能够带来经济发展,提升自身的生活水平。

经济满意度准则层下设4个评价指标,权重从大到小排序为农民工返乡就业情况(0.540)、休闲空间吸引投资状况(0.278)、休闲空间建设成本(0.120)、农村周边物价变化(0.062)。 作为乡村的主体,村民希望能够通过农村休闲空间的开发与管理, 为自身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就近就业, 这对于居民提升生活幸福感和社区满意度十分重要。

环境满意度准则层下设6个评价指标,权重从大到小排序为农村“三大革命”(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完成情况(0.428)、空间设置便利状况(0.260)、农村交通情况(0.150)、住房规划建设状况(0.087)、农村绿化情况(0.045)、农村治安状况(0.030),农村“三大革命”完成情况权重(0.428)最大。 这说明,只有解决农村基本环境问题,才能实现村容整洁,提升村民对于休闲空间感知的整体满意度。

文化满意度准则层下设6个评价指标,权重从大到小排序为文化保护状况(0.349)、文化表达全面性状况(0.311)、增进文化交流状况(0.144)、文化表现形式(0.069)、文化宣传、普及状况(0.095)、各类型休闲空间与文化相关情况(0.032),文化保护状况权重(0.349)最大。 这说明社区居民对于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建设中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较高, 文化作为展现地方特色的重要媒介在休闲空间建设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四)基本一致性检验

在层次分析法中进行基本一致性检验, 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在专家打分过程中是否存在逻辑性的错误。 学界主要是根据λmax与n(元素个数)之间的差值来检验一致性,公式为CI=(λmax-n)/(n-1),并在进行判断时将检验系数CR(CR=CI/RI,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取值见表2)作为重要指标,计算其数值是否满足矩阵一致性的条件。

表2 RI随机一致性指标

当计算结果CR=0时,矩阵A是完全一致性的;当CR>0.1时,矩阵A不具有一致性;当CR<0.1时,A为满意一致性的矩阵。 前文构建的社区满意度评价模型通过一致性检验(表3),研究结果可靠合理。

(五)社区满意度分级

根据专家打分和问卷调查得出的综合评价分值,将社区满意度分为5级。 社区满意度评价分级标准见表4。

表4 社区满意度评价分级标准

二、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

临涣镇又名古茶镇,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下辖19个中心村,农村常住人口约7.5万。 临涣镇地处平原地带,临水建镇,拥有丰富的农耕资源和煤炭资源,小镇内部有临涣古城墙、茶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南阁茶楼等一系列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遗址,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皖北古镇,曾获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乡镇等荣誉称号[13]。 因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具备有利的区位条件优势,经济基础、人口规模以及市场发育程度能够代表该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水平,2012年临涣镇成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之一。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临涣镇出台了《临涣镇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围绕农村社区营造、农村休闲空间开发、农村“三大革命”,大力推动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具备开展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社区满意度调查与研究的基础条件。 根据《濉溪县临涣镇总体规划》镇域村庄布点规划图进行样本选择, 并就样本的适宜性咨询当地政府部门,最终确定高皇村、石集村、大高村、梁庙村4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心村作为实地调研对象。

(二)样本分析

围绕3个准则层,问卷调查包含4个模块,即基础信息调查、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经济满意度调查、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环境满意度调查、 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文化满意度调查。 在进行分值计算时采用正向赋值的方法,即非常不满意为1、不满意为2、一般为3、比较满意为4、非常满意为5,根据问卷的收集、整理计算出最终得分。 在4个调研中心村共发出400份调查问卷,收回398份,有效问卷为398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9.5%。 问卷调查对象情况统计结果见表5。

表5 问卷调查对象情况统计

第一,调查群体性别、年龄结构分析。 调查群体中,男性占比46.98%,女性占比53.02%。 ≤20岁人群占比23.12%,>20~35岁人群占比44.47%,>35~60岁人群占比18.84%,>60岁人群占比13.57%。 其中,>20~35岁群体基本在外求学或者务工,但是在本次问卷(线上参与问卷)调查中却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反映了青年人对于家乡景观建设的关注度,他们也希望自己在家乡人居环境建设中有更多的话语权。

第二,调查群体居住时间分析。 在本村居住时间为3年以下的人群占比16.83%,居住时间为3~10年的人群占比21.61%, 居住时间为10年以上的人群占比61.56%。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村民居住时间普遍较长,他们对于农村休闲空间各个方面的感知深刻,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第三, 调查群体参与村庄休闲空间开发及使用情况分析。 调研对象中参与休闲空间开发的只占28.89%,且多数为农村相关管理人员和党员,绝大多数村民缺少参与村庄建设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村民使用休闲空间的方式有3 种,即娱乐活动(占比53.77%)、集体学习(27.64%)、商品经营(18.59%),其中娱乐活动占比最高,商品经营占比最低,这说明休闲空间开发在带动村民增收方面作用较小。

三、结果与分析

(一)社区满意度综合评价

根据对前期398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基于社区满意度的临涣镇所辖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质量的最终评分结果见表6。

表6共包含9列, 数据结果借助SPSS分析软件完成。 其中:目标层(第1列)、准则层(第2列)、指标层(第6列)为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的构成要素,第3列准则层权重和第7列指标层权重由行业专家打分得到,准则层Bm(m=1~3)的实际得分(第4列)及指标层Cn(n=1~16)的实际得分(第8列)是根据问卷中的1~5分正向赋值计算所求出的各项得分的平均值,Bm(m=1~3)的权重得分(第5列)主要是准则层各指标权重与各指标实际得分的乘积,指标层Cn(n=1~16)的最后得分(第9列)是指标层体系中的权重值与指标层各指标实际得分的乘积, 目标层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质量社区满意度评价A(第1列)综合得分为准则层指标权重中3个因素的权重得分(第5列)之和。

表6 农村休闲空间社区满意度得分情况

由表6可知,淮北市临涣镇所辖村民对于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质量的社区满意度综合得分为3.008,评价等级为Ⅲ级,处于中等水平。 在经济满意度、环境满意度、文化满意度3个准则层指标中,经济满意度得分(2.936)最低,说明临涣镇休闲空间的开发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小, 没有达到促进增收的目的。这从侧面说明,在农村休闲空间开发过程中,要将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利用乡村旅游等拉动经济增长,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和社区满意度。

(二)经济满意度评价

在经济满意度4个三级指标中,权重最大(0.540)的农民工返乡就业情况在临涣镇村民中的实际得分仅有2.90分,相比而言,权重只有0.278的休闲空间吸引投资状况获得了3.11分, 这说明村民对于休闲空间开发能否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尤为关注。 通过实地走访发现, 临涣镇中心村由于休闲空间开发的范围有限, 村民目前只能从事零星的小规模的生产销售活动,不能够保证稳定的家庭收入来源,为了维持生计, 很多家庭当中的青壮年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将老人和小孩留守家中。休闲空间建设成本满意度实际得分最低,只有2.73分。 通过调研,村民反映当地的休闲空间前期预算成本较高, 建设成本明细未公开透明化,建成以后出现了基础设施较差、休闲设施种类单一、绿化档次较低、管理养护不善等现象,预算成本与最终效果不成正比,极大地降低了村民的使用体验感。

(三)环境满意度评价

环境满意度6个三级指标得分均处于一般水平,除了住房规划建设状况得分2.95<3.0外,其他指标得分均大于3.0。 临涣镇地处煤炭区,为了解决采煤塌陷的村民居住问题, 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了多层式、独栋联排式两种形式的住宅。相比较传统的庭院式独栋住宅, 村民认为新的住宅缺少庭院活动空间,无处种菜饲养家禽,无处放置农耕用具和收获的农作物,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不便。 新的农村社区的建设,虽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但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村民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和生产需要,导致社区满意度不高。 因此,在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时, 不仅要考虑硬件条件的改善,更要想村民之所想,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另外,农村绿化情况评分为3.05, 处于一般水平,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村中道路和广场绿化选用的树种单一、偏冠截干现象严重,种植密度稀疏,缺少层次变化,景观效果不佳。

(四)文化满意度评价

文化满意度6个三级指标得分均处于一般水平,其中, 文化保护状况得分3.07, 文化表现形式得分2.78。 实地调研发现,临涣镇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 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现象, 生产性景观逐渐衰退,乡村意向弱化。 另外,乡村景观建设喜欢仿照城市设计手法,忽略了自身的特色乡土风貌;休闲空间开发表现当地文化的景观载体仅限于局部建筑和雕塑, 一些公共空间中还引入了皖南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马头墙,不能彰显皖北风格特点,村庄乡愁记忆渐渐流失, 村民在休闲空间进行活动时对于乡土文化的感知很弱,对于文化表现形式满意度不高。

综上, 临涣镇在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存在返乡就业吸引力不足、住房和景观规划与村民意愿匹配度较低、地域特色缺失、乡土文化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村民的整体满意度。

四、提升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产业联动,助力农村休闲空间开发升级

《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对于临涣镇的发展定位是与其他城镇共筑淮北市域副中心。共筑淮北市域副中心, 为临涣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实现村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心村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自身的地域资源,坚持“一产主导、二产支撑、三产助力”的三产融合发展之路。第一,大力发展第一产业,改变村民自给自足、自产自销模式。 可由当地政府牵头,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和养殖,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助推第一产业提质增效。 临涣镇在坚持发展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传统农作物基础上,可以发展食用菌、果树、中草药种植,可以发展“果树+鸡鸭养殖”的立体现代农业和“猪牛羊+沼气+经济作物”的循环农业,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值的同时,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积累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二,充分发展食品加工业。 临涣镇茶文化名扬海内外,美食小吃闻名全国,可以充分发展食品加工业,打造一张亮丽的小镇名片,为休闲空间开发增加卖点。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顺应城镇化加速发展和自驾游快速增长的新趋势,利用田园观光、乡土文化体验、历史遗迹游览发展乡村旅游, 为农村休闲空间开发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

道路交通、环境卫生、景观绿化是影响社区居民对农村休闲空间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加强休闲空间道路建设、公厕建设、垃圾桶与路灯布设以及园林景观绿化建设,加快农村“三大革命”的步伐,改变“脏乱差”的村庄风貌,营造宜居的人居环境,提升社区居民使用满意度。第二,皖北地区的乡村在进行社区规划建设时, 可以将传统的庭院住宅形式与现代多层式住宅形式相结合, 这样既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也可以满足村民日常的休息娱乐、社交沟通、农耕用具存放需求, 还能延续当地传统的乡村建筑风貌。建筑材料尽量本土化,可沿用皖北地区的青砖灰瓦进行建设,增加村民的熟悉感。

(三)健全机制,打通全民参与农村建设最后一公里

乡村规划由于自身的特殊性, 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第一, 建立健全村民全面参与农村建设的机制,坚持“发展为了村民、发展依靠村民”的理念,充分尊重村庄、村民的主体地位。在农村休闲空间规划之初,设计者应该进行“驻村体验”,与农民对话、互动,充分了解村民对于村庄发展、生产生活、休闲空间开发的意愿。 第二,建立健全对话沟通机制。 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话、调研的方式,引导村庄的规划建设。改变自上而下的规划决策方式,充分保证村民的监督权、话语权,营造乡村建设人人参与、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第三,建立健全评优评先机制。 乡镇可以定期开展“最美乡村”“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对优质中心村和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干群形成合力。

(四)以人为本,重塑乡村公共活动空间

相较于传统的独栋带院住宅, 新型农村社区住宅形式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社区周边集中建设粮食储藏室、农作物放置室、农作物晾晒台等公共空间,满足村民的日常生产需要。 第二,重整和营造乡村公共休闲空间,如打造晒谷场、村口林、古井旁、寺庙与戏台、 集市等彰显乡村精神与特色风貌的空间,这样,既可以维系村民的认同感与归宿感,也可以为乡村旅游增添新的亮点。第三,增加广场绿地面积,建设滨水景观带,提升绿化景观建设质量,丰富景观层次和季相景观, 建设生态宜居宜游的乡村人居环境。 第四,考虑到当地留守老人和儿童比较多,建议在休闲空间中增加健身器材、游乐设施。

(五)留住乡愁,丰富乡土文化表现形式

乡土文化是传达乡愁的重要载体,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 物质文化是可视、可感、具象的文化,可以直接用于景观建设中,如农耕、饮食、服饰、建筑、工艺等;精神文化如节庆礼仪、民间文艺、宗教信仰、体育竞技等,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文化,它们只有在具象转化之后才能应用于景观当中。

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是展现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在建设农村休闲空间的过程中,对于文化的表达不应该局限于建筑和雕塑两种形式。 可以学习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经典造园技巧,通过景墙、铺装、植物、景观灯、标识牌、装饰小品、座椅、宣传栏等载体进行乡土文化的表达。可以利用最新的“五感”体验理念,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进行文化景观形式的表达。 视觉上可以利用农业观光园规模化种植果树和蔬菜,发展花海赏花、艺术摄影、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活动;听觉上可以采用名人故事音频解说、茶馆戏曲文化体验;触觉上可以开发如临涣烧饼、棒棒茶制作体验活动;嗅觉上可以设计芳香园,如利用桂花、菊花、薄荷、月季等打造康养景观体验;味觉上可以举办美食文化节和品茗活动。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形成三季有花有景、四季活动多样的农村休闲空间,在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的同时, 让外来游客也能够深度体验乡土文化, 进一步扩大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结语

农村休闲空间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其开发与管理质量的社区满意度直接反映了村民对于景观的真实感受和评价。 针对皖北平原地区农村休闲空间建设实际情况, 笔者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景观评价模型,并以淮北市临涣镇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比较科学量化地反映了村民对于农村休闲空间开发与管理质量的主观感知和具体意愿, 可为皖北地区及其他类似地区的农村休闲空间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最终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三生”融合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目标。 但是由于中国的乡村区域广阔且跨度很大,平原、山地、丘陵地区的乡村建设存在较大差异,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取舍原则,才能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科学。

猜你喜欢
村民空间满意度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空间是什么?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创享空间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