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东 陈松裕 沈银飞 胡诗意 程 祥
(浙江德清国家粮食储备库 313000)
粮食储藏中储粮害虫的发生分布规律与种群动态是其科学防治的依据和基础[1],不同的诱捕方式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有所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存在差异性,并影响到储粮害虫的科学防治。国内外关于采用诱捕器检测储粮害虫的研究十分常见,如,Mullen[2]分别采用圆顶盘式诱捕器、折纸粘板诱捕器、平面跌落式诱捕器和吊挂筒形诱捕器对赤拟谷盗的诱捕效果进行研究,Arbogast等[3]采用信息素粘板诱捕器诱捕蛾类和跌落式诱捕器诱捕甲虫。王殿轩、程兰萍等人利用探管诱捕器与取样筛检方法检测书虱、锈赤扁谷盗等储粮害虫在散装平房仓的分布与孳生规律[1,4]。
然而关于不同诱捕方式检测与取样筛检害虫结果对比信息的研究鲜有报道,远不能够指导生产实践,传统的储粮害虫取样筛检劳动强度大,不易操作、作业环境差、发现害虫具有偶然性[5],本文通过研究不同诱捕方式与取样筛检小麦粮堆表层储粮害虫的诱捕效果,以期为利用诱捕检测代替取样筛检检测储粮害虫的生产应用提供指导,更期望通过对比小麦粮堆表层储粮害虫的诱捕效果选出合适的诱捕器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试验仓房为浙江德清国家粮食储备库P29号高大平房仓,仓房长42m,宽21m,粮堆高度5.9m,仓房储存粮食为2016年产澳大利亚进口小麦,储存方式为散储,机械入仓,该仓房在2018年5月29日开启空调进行控温,空调设定温度为22℃。储粮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仓储粮基本情况表
探管诱捕器:长60cm,直径3.2cm塑料管,上部管壁小孔直径2.4mm~2.8mm,下部有锥形漏斗;3层瓦楞纸诱捕器:长18cm,宽度10cm,带有波纹状孔道的长方形纸板;圆盘表面诱捕器:圆盘15cm×2cm,圆柱7cm×13cm;害虫选筛:层数为2层,外经300mm,高度30mm,孔径分别为1.5mm和2.5mm。
在粮堆表面四周和中心设置5个检测区域,依次编号A、B、C、D、O,A代表东北区,B代表东南区,C代表西北区、D代表西南区,O代表中部区,每个检测区域设置4个检测点,依次安装探管诱捕器(编号:1)、圆盘表面诱捕器Ⅰ型(编号:2)、瓦楞纸板诱捕器Ⅱ型(3层)(编号:3),并设置人工取样筛检点(编号:4)。每种诱捕器具体位置如图1标注。诱捕器和人工筛检数据每周采集一次。
图1 仓内害虫检测跟踪点分布图
仓温、仓湿和各监测区域粮温变化曲线详见图2,湿度变化范围为28.3%~64.3%,仓温变化范围0~22℃,图中各监测区域温度变化趋势相近。
图2 仓温、仓湿和各监测区粮温变化曲线
4种检测方式在粮堆表层不同监测区域虫害检测结果详见图3(主要为嗜卷书虱)和表2。图3表明试验仓3月5日开始检测到少量嗜卷书虱,在4月2日温度15℃、湿度RH51.2%时,探管诱捕器、圆盘表面诱捕器和3层瓦楞纸检测到的书虱数量分别为20头/台、30头/台和13头/台,人工筛检未检出。4月份探管诱捕器和圆盘表面诱捕器诱捕到的书虱数量大致相当均为30头/台,3层瓦楞纸检测到的书虱最大数量为20头/台,低于探管诱捕器和圆盘表面诱捕器,人工筛检依旧未检出。这是由于在3月~4月期间,仓湿低于书虱适宜湿度RH80%,在各监测区域粮温在20℃以下时,书虱更喜欢躲藏在圆盘表面诱捕器中,从而使得这一阶段圆盘表面诱捕器每周诱捕书虱数值总体较大。根据探管诱捕器和圆盘表面诱捕器检测到的书虱数量和严重程度,4月30日至5月21日,试验仓进行了敌敌畏防护处理,书虱总体监测数量降低。防护、空调控温后书虱数量稍有上升后趋于稳定,主要是由于敌敌畏空间防护杀死了部分书虱,但是嗜卷书虱的虫卵抗性极强,难以彻底杀灭,在敌敌畏药效扩散之后又迅速繁殖,但限于仓温始终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RH30%左右的外部环境条件,书虱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再增加。
a)东北区
7月底试验仓开始检测到少量的储粮害虫。其中圆盘表面诱捕器、3层瓦楞纸诱捕器和人工取样筛检均只检测到锈赤扁谷盗,而探管诱捕器检测到锈赤扁谷盗和赤拟谷盗,害虫发生的部位和取样筛检相近,但是检测到的害虫数量和种类均比取样筛检多,储粮害虫严重程度为探管诱捕器>人工取样筛>圆盘表面诱捕器=3层瓦楞纸诱捕器。8月6日3层瓦楞纸诱捕器和人工取样筛检依然只检测到锈赤扁谷盗,圆盘表面诱捕器检测到锈赤扁谷盗和赤拟谷盗,探管诱捕器检测到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和玉米象。储粮害虫严重程度为探管诱捕器>圆盘表面诱捕器>人工取样筛=3层瓦楞纸诱捕器。8月13日至27日储粮害虫由一般虫粮发展至严重虫粮水平,此时储粮害虫严重程度为探管诱捕器>人工取样筛>圆盘表面诱捕器=3层瓦楞纸诱捕器。为了避免储粮害虫继续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储粮损失,在8月29日对试验仓房进行气调充氮处理,气调充氮期间害虫检测中断。通过分析四种检测方式检测到的害虫数量和发生部位,可以明显看出,探管诱捕器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种类上都比其他监测方式更为有效,这与郑祯、熊鹤呜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1,6]。
将图3和表2综合分析,4种害虫检测方式害虫密度和每台诱捕害虫数量最多的区域是东南区和西南区,从5个监测区域的粮温来看,东南区和西南区的粮温与其他部位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据此可以认为储粮害虫爆发的主要诱因并非决定于温度,可能是由于夏季通过空调进行控温,冷风在仓内流动导致东南区和西南区粮堆表层的水分相对偏高,从而为储粮害虫的孳生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湿度条件。
试验仓在同一监测区域采用4种不同监测方式检测到的储粮害虫种类和数量不尽相同,这可能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导致:其一:不同诱捕方式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有所不同;其二:相同外部环境下储粮害虫具有不同的的习性。如玉米象成虫善爬行、能飞翔、喜黑暗潮湿、有伪死性和向上爬的习性就会导致探管诱捕器的诱捕数量高于其他检测方式;锈赤扁谷盗最适宜发育温度为32℃~35℃、湿度为70%~90%,但是在20℃~40℃、湿度为40%~95%仍然能够正常发育和繁殖,从而导致了锈赤扁谷盗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虫种;谷蠹是好温型储粮昆虫、抗低温能力差、主要分布于粮堆的中、下层或粮堆温度较高的区域,在试验仓中主要分布于仓的东南和西南区域。储粮害虫习性的差别和诱捕检测原理的不同导致检测结果具有差异性,但是根据害虫的检测结果结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储粮方针,储粮害虫最为有效的监测方式为探管诱捕方式。
粮食储藏中储粮害虫的发生分布规律与种群动态是其科学防治的依据和基础,不同的诱捕方式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有所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存在差异性,并影响到储粮害虫的科学防治。研究不同的诱捕方式与取样筛检小麦粮堆表层储粮害虫的诱捕效果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意义重大。在温湿度均较低的准低温储粮环境里,圆盘表面诱捕器监测嗜卷书虱最为有效,嗜卷书虱主要分布在仓房四周,储粮害虫主要分布在仓房粮堆表层的东南区和西南区,探管诱捕的害虫数量和种类均多于其他监测方式,因此粮堆表层储粮害虫最有效的诱捕方式为探管诱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