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2022-06-01 10:06:36任锦玲
保健文汇 2022年4期
关键词:胸部低剂量肺结核

文/任锦玲

肺结核是一种以咳嗽、咳血、头痛、发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若未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及家庭造成不利影响。积极开展有效的诊断是治疗肺结核的基础与前提。64排CT凭借高准确性、三维成像特点及高分辨率特征等优点,现阶段已经成为肺结核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仪器。然而常规剂量的64排螺旋胸部CT扫描需要较高的电压,对患者造成的辐射相对较大,可能会对患者性腺、乳腺、甲状腺等重要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为进一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促进患者病情尽早康复,低剂量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进一步探究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检查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5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内容与结果现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结核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研究开展时间在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其中有30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4岁,年龄平均为(48.57±3.26)岁。纳入标准:①接受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肺结核者;②接受病理检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肉芽肿;③首次就诊既往无结核治疗经历者;④对研究表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②既往胸部恶性肿瘤者;③先天性发育异常者;④既往接受胸部手术治疗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⑥影像学检查禁忌证或严重过敏史者。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剂量和低剂量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选取西门子64排CT及对应后处理工作站,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指导患者上举双手,头先进,定位十字光标,将胸骨柄置入其中,对胸部通过常规CT扫描模式进行扫描,扫描的范围从肺尖到膈肌。

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60 mAs,旋转时间0.33,层距/间距在5/5mm,螺距为0.6∶1,重建间距在1 mm,层厚在1 mm,DLP(mGy*cm)0.5。

低剂量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设置管电压sn100,管电流为60 mAs,旋转时间0.33,层距/间距在5/5 mm,螺距为0.6∶1,重建间距在1 mm,层厚在1 mm,西门子64排CT具有特定可调功能。针对不同患者肺部低剂量扫描不同层面组织结构的不同,可自行对扫描参数进行调节,进而保证在低剂量条件下患者受照有效剂量小于100mGy。

指导患者深呼吸,屏气6s接受扫描,完成扫描后将所得的薄层重建图像传输至其后处理工作站,分别对肺内病变采用肺窗、纵隔窗、骨窗等细致观察肺内病变情况,同时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肺内病变具体形态学特征从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包括病灶钙化情况、数量、结节、毛刺征、磨玻璃影及胸膜粘连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辐射剂量,包括剂量长度乘积与CT剂量指数,同时记录两种扫描方法检查后肺结核病变特征的表现情况,主要包括毛刺征、结节、空洞、实变、磨玻璃影、钙化情况、胸膜粘连、病灶数量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辐射剂量情况

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组间比较有统计分析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辐射剂量的对比(±s)

2.2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变显示情况

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毛刺、磨玻璃影显示率均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组间比较有统计分析意义,P<0.05;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对于毛刺、结节、空洞、实变、钙化、胸膜粘连的显示率比较无统计学比较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病变显示情况的对比[n(%)]

2.3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

低剂量螺旋CT检查52例患者中,49例图像质量表现为优,其中有1例图像质量一般,2例图像质量表现欠佳,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型肥胖,受到噪声影响,在调整位置及窗宽度后能较好地观察到肺纹理,图像优质率为94.23 %。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52例患者中,52例图像质量均表现为优,图像优质率为100.00 %,能较为清晰地观察到肺部组织纹理结构状态,无伪影表现等。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基本需求,图像优质率对比x=3.089,P=0.078,差异无统计学分析意义。

3 讨论

肺结核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造成肺组织损伤病变而导致出现干酪样病变组织,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导致病变组织延伸到支气管,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主要包括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与浸润型肺结核,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异常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典型诱因,其中老年群体、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易感,病灶主要集中在肺组织、胸膜、支气管及气管等部位,是较为常见的传染类疾病。然而,若能得到积极有效的诊断与治疗,疾病大多能够痊愈。

临床在针对肺结核病的诊断中主要以实验室检查及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为主,实验室检查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较难完全掌握患者肺部感染的具体情况,而影像学检查能更加清楚地呈现出患者肺部具体病变情况,根据图像能较好地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更为有效、安全、准确的治疗方案,因此针对肺结核的诊断,应用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其中胸部X线检查是常规诊断肺结核的方法,能发现早期轻微的结核病变,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密度及具体形态等,判断病变有无空洞、活动性、明确病变性质等,但由于不同的肺组织在密度和厚度上存在较大不同之处,因此在实施X线检查期间的透过率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随着现阶段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升,但随之增高的还有辐射剂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损害,甚至会引发癌症,因此,临床更加重视诊断期间的低放射辐射量。在传统开展的螺旋CT检查期间,需要较高的电压,使得辐射剂量也明显增高,这不仅会对患者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较大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增加患者癌变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检查安全性。所以,如何在充分保障患者的CT检查效果基础上减少射线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危害尤其值得认真进行研究。

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技术不断成熟,设备不断更新。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中的应用不仅能较好地缩短患者的扫描时间,使扫描层厚变薄,得到更清晰的组织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另外凭借肺窗、纵隔窗、骨窗等,还能深入、全面、细致地观察患者肺内、纵隔及骨骼等部位的病变,清晰显示出扫描部位的正常结构与病变特征。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CT处理工作站的应用,能更好地围绕薄层图像实施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多种处理,继而能更好地从多种视角精细开展对肺内病变情况的深入观察。针对肺结核影像学检查结果特征表现而言,其中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是病变最多见的分布部位,多灶性和多态性是其最为典型的表现,且病变易发、多发。而在肺结核具体的形态学特征上,主要包括空洞性病变、树芽征病变、浸润性实变等,肺间质的改变是由于增殖性病变造成的结节与结核球的病变。同时还需要指出,肺结核、真菌感染、肺炎等在具体的影像学表现上均有重叠性特征,需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表现准确进行鉴别和评价,并与临床紧密结合。在肺结核不同形态学特征表现中,其中空洞、结节、钙化、实变及渗出最为常见,与临床中结核中毒症状、血沉加快等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然而常规CT诊断辐射剂量为潜在的,会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可能引起细胞损伤、癌变甚至死亡等。常规胸部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0.3 mSv-0.55 mSv,而常规胸部CT辐射剂量在3 mSv-27 mSv之间,较胸部X线有数倍的增加。由于辐射剂量通常与扫描时间、管电流、管电压等指标数据具有密切关联,随着管电流和管电压的不断增加,以及扫描时间的不断延长,辐射剂量也受到较大影响,以线性增长为主要表现。但若在实际进行扫描时适当根据西门子64排CT特定可调功能进行低剂量调节,则能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值均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组间比较有统计分析意义,P<0.05。CT扫描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跟踪观察肺结节的扫描措施,然而这种扫描方法通常需要采用较大剂量的X线,大大增加了肺部体检消耗性成本,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限制其在肺部体检中胸部CT的大范围推广应用。由于肺泡腔及肺实质与周围脂肪和纵隔间具有较高的天然对比度,且肺组织X线吸收差异性较大,加之肺组织对X线的吸收率较低,也使得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为肺部扫描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肺部检查中低剂量CT适用度相对较高。同时,本次研究结果针对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结核诊断的具体特征展开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毛刺、磨玻璃影显示率较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更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分析意义,P<0.05;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对于毛刺、结节、实变、钙化、空洞、胸膜粘连的显示率比较无统计学对比差异性,P>0.05。低剂量CT主要是在不改变扫描参数的基础上,降低管电压成像,并充分利用西门子64排CT的特定可调功能,使其能在达到临床基本诊断要求的基础上,减少患者接受检查的辐射剂量。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基本需求,图像优质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这一结果提示,在肺结核诊断中应用低剂量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不会对患者检查图像造成较大影响,经过低剂量螺旋CT扫描仍能较好、较清晰地观察到肺组织及病灶周围具体情况,为后续的治疗和手术等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能与常规剂量获得基本相似的诊断效果,有效显示出患者肺组织病灶病变状态,能在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损害,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能较大程度减少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但本次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少、观察指标过少等不足之处,难以充分证实研究结论,后续仍需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性研究进一步证实结论,为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胸部低剂量肺结核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3:00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人体胸部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