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06-01 10:12:36李胜义
保健文汇 2022年4期
关键词:硬核乳化白内障

文/李胜义

白内障是一类常见眼科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病程长、危害性大,常规药物疗法治疗的效果有限,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视力水平和其他症状均能得到明显改善。硬核白内障为白内障的常见类型,临床中将晶状体硬度达到Ⅳ级的白内障称之为硬核白内障,该病可能导致患者终身失明,因而在确诊后需立即进行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均为治疗硬核白内障的常用术式,其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何种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最佳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就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具体分析比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研究组中男性和女性病例数分别为20例、12例;年龄61~79岁,平均(70.21±1.28)岁;病程1~9年,平均(5.02±1.14)年。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病例数分别为18例、14例;年龄60~80岁,平均(70.33±1.30)岁;病程1~11年,平均(5.08±1.15)年。两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证实本研究可行。纳入标准:(1)入选病例均确诊为硬核白内障;(2)患者年龄超过60岁;(3)具备手术指征;(4)患者本人及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视网膜病变、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高度近视者;(2)排除有眼部手术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在局部麻醉和表面麻醉起效后开始手术,首先,以开睑器开睑,并对结膜囊进行冲洗,在10点半收工制作透明角膜切口和辅助切口。将黏弹剂注入至前房处,环形撕除前囊膜,做水分离和水分层。以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残角皮质,并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将残留黏弹剂清除,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应用于结膜囊,对术眼进行无菌包扎。

研究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在局部麻醉和表面麻醉起效后开始手术,首先以开睑器开睑,之后对结膜囊进行冲洗,作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切口,作巩膜隧道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将前囊膜连续环形撕除,通过水分离,水分层使患者晶状体保持游离状态,之后将黏弹剂再次注入前房中,将晶状体核排出,在晶状体核大于手术切口时,将其分块排出,将黏弹剂注入囊袋内,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核囊袋内,将残留黏弹剂洗出,水密巩膜隧道切口,确保切口处于密闭状态,在球结膜下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剂量为2.5mg,要保证巩膜切口被结膜瓣覆盖,术眼使用无菌包扎。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显效”为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消失,视力提升≥ 1.0,眼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和眼部功能有所改善,视力达到0.4—0.9;“无效”为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和眼部功能均无明显改善,视力无明显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病例总数×100%。

(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恢复时间。

(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水平。

(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

(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6)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的生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眼内炎、前房积血等并发症的例数,并计算其并发症发生率。

(7)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取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涉及活力、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对比(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视力恢复时间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视力恢复时间(±s)

2.3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水平

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水平接近,组间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水平(±s)

2.4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

两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s,D)

2.5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两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区别,组间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5。

表5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s,个/mm2)

2.6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31.25%,两组对比(P<0.05),详见表6。

表6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2.7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

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详见表7。

表7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s,分)

3 讨论

白内障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具体是指因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引起的视觉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复杂,该病的发生与衰老、眼部手术、遗传、全身代谢性疾病、理化损伤等因素有关,患者发病后可见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屈光改变、色觉改变、固定性黑影、视野缺损等临床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还可引起青光眼、失明、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其危害性极大,因而要高度重视对该类患者的治疗。硬核白内障为白内障的常见类型,目前尚未找到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手术治疗被视为最佳治疗方法。但临床中可用于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术式较多,其疗效和安全性各异,本研究中我院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实践证实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可直接水密切口,其创伤性较小,无须进行缝合,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发生各类并发症的风险较低,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有保障。硬核白内障患者囊袋稳定性欠佳,易出现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等情况,角膜内皮细胞在受损后难以生长,相比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能更好地提升前房稳定性,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会损伤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预后欠佳。

曹文兵的研究表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于治疗硬核白内障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超过90.00%,多数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视力可恢复正常,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指标也可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此术式的应用得到众多患者好评。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更具优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达93.75%,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恢复时间更短,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视力水平、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更高,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仅为6.2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且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郝明涛的研究结论与此相似。总体来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更有助于改善硬核白内障患者病情,更有助于保障其身体健康,此术式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术式。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安全、有效,此术式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硬核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硬核爷爷炼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38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2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公民与法治(2020年6期)2020-05-30 12:44:00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14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石油沥青(2019年3期)2019-07-16 08:48:22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自我保健(2019年1期)2019-01-12 13:26:01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石油沥青(2018年3期)2018-07-14 02:19:20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中国公路(2017年17期)2017-11-09 02:25:42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