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振艳,高晓琴,吴文霞
尿道下裂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该病症是指男性尿道口位置异常(先天缺陷),阴茎下方开口并伴有腹侧茎弯曲情况,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严重者可能出现其他病症,如合并肛门直肠畸形、阴茎勃起困难、腹股沟斜疝等,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治疗。该病症发病原因主要在于遗传因素,受基因突变、遗传因素、孕妇状态影响,进而造成该病症发病。临床上治疗该病症主要选择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虽然效果明显,但患儿术后恢复周期较长,创伤较大,不利于康复,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康复情况,降低患儿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次研究将以医院收治的60例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预防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筛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行小儿尿道下裂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60例开展此次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儿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年龄跨度1-10岁,平均(7.45±0.36)岁;观察组30例,年龄跨度2-11岁,平均(7.62±0.40)岁。
纳入标准:(1)全部患儿年龄均<12岁;(2)患儿家属均与研究人员达成研究协议;(3)患儿病例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患儿病例资料不完整;(2)患儿合并其他病症;(3)患儿存在手术禁忌。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指导患儿按时服药,向家属讲解各项注意事项,监测患儿术后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组选择预防性护理:(1)术前对患儿进行合理指导,做好排便训练,练习排大便,在床上进行指导,取平卧位,在臀部下放置便袋,定时做出闭嘴用力排便的动作,直到患儿顺利排便为止。(2)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合理的饮食护理,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提供饮食,禁忌生冷辛辣食物。术后给予患儿温水,当患儿无呕吐情况后可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保证食物富含营养物质,并逐渐变为正常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保证患儿具有充足的营养供应。(3)进行合理的切口护理,对切口进行消毒,术后24h可以进行特定电磁治疗器照射切口治疗,并指导患儿自主排尿,观察切口是否存在感染情况。(4)做好疼痛护理,术后可以进行合理的注意力转移,降低患儿疼痛感,如可以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片、音乐,降低患儿疼痛感,部分患儿可以酌情给予药物镇痛。(5)对患儿进行合理的皮肤护理,术后进行肛门周围皮肤热敷,缓解患儿瘙痒情况,避免患儿抓挠而感染。合理进行心理护理,及时与患儿沟通,安慰患儿,以促使其树立康复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及早康复。
(1)患儿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包括首次排便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
(2)患儿术后疼痛情况,包括术后1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以VAS视觉疼痛量表进行评分,该量表实行10分制,分值越高表示其疼痛感越强。
(3)患儿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尿道狭窄、尿瘘、切口裂开,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4)患儿护理满意度,以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开展,问卷实行50分制,50分表示非常满意,49-43分表示满意,低于43分表示不满意,计算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首次排便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时间指标对比(±s)
观察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s,分)
观察组并发症3.33%,对照组并发症20.00%,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n(%)]
满意度观察组96.67%、对照组83.33%,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对比[n(%)]
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小儿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病症,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等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及时治疗,以保证患儿健康成长。预防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可有效进行提前预防,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减少疼痛感,促使患儿恢复速度提升,保持愉悦的情绪,早日恢复健康,摆脱病痛折磨。较多的学者对同类型课题进行研究,郭立华,李骥、范应中在负压封闭引流及湿性与核技术在小儿尿道下裂治疗中的效果评价研究过程中,选择80例尿道下裂Ⅲ度伴中重度阴茎下弯的患儿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阴茎下弯矫正术+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运用美皮帖进行处理,纱布包扎,观察组行阴茎包裹软聚硅酮伤口接触层敷料,安装VSD,生理盐水冲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中观察组更优,患者症状改善更明显,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刘月月、宾丹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过程中,以106例施行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开展研究,将患儿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整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切口愈合良好,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以促使其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连利利预防性护理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观察研究过程中,选择100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开展研究,患儿行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治疗,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划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行预防式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质量,结果干预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更优,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导管拔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说明该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儿尽早康复,降低术后疼痛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学燕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恢复及并发尿瘘的临床效果研究过程中,选择1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为尿道下裂患儿,以随机方式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行常规儿童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以及早期预防性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结果干预组患儿各项指标包括切口愈合情况、排便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等,说明该治疗方式更优,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儿病症得到及时控制,满足发展需求。郭慧杰,苏颖,江鉴群分析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恢复及并发尿瘘的临床效果研究过程中,21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均分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常规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以及早期预防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情况更优,如切口愈合、10天内排便次数等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患者康复周期较短,可有效改善术后恢复情况,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冯淑谊综合护理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患儿尿瘘早期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过程中以80例尿道下裂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更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说明该模式应用价值较高,可促使患儿迅速康复,改善其临床症状与术后恢复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邓瑶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恢复及并发尿瘘的临床效果研究中选择66例尿道下裂数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均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早期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各项指标更优,如切口愈合情况、初次排便时间等,明显优于参照组,说明该治疗方式更优,可以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首次排便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缩短康复时间,以促使患儿及早康复。观察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相比对照组存在差异价值(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术后疼痛感,加速切口愈合,改善患儿恢复效果。观察组并发症3.33%相比对照组并发症20.00%差异明显(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儿术后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观察组满意度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33%,差异显著(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儿术后恢复速度,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做好术后预防,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儿症状得到改善,及早康复,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