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萌
前列腺癌作为泌尿外科中一类常见病症,好发于老年群体中,若不及早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比西方国家低一些,但是近几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等,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呈现出日益升高的趋势。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是改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以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当前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方式较多,其中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也是评定其他诊断方式准确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前列腺癌大多分散在患者整个前列腺组织内,采用传统组织切片技术需将患者前列腺切成20~40个组织块后再进行制片处理,这种操作会对前列腺组织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从而降低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而大组织切片技术则是从患者前列腺的整个切面分层进行取材,保留了前列腺的完整性,因此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本文采用分组的方式比较了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分别应用大组织切片技术与传统组织切片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详情见下文。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这段时间在病理科行切片技术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组织切片方式的差异予以分组,抽取68例应用传统组织切片技术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再抽取68例应用大组织切片技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参照组:最小年龄为58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68.24±4.36)岁,平均体重指数(23.16±1.08)kg/m。观察组:最小年龄56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8.31±4.25)岁,平均体重指数(23.18±1.11)kg/m;以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展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提示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
所有患者在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前列腺癌,临床资料完整,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标本缺失、伴有内脏及骨骼转移的患者。
参照组的患者行传统组织切片技术,观察组患者则行大组织切片技术。
本次诊断所需的仪器包含:(1)奥林巴斯显微镜;(2)中威全自动脱水机;(3)徕卡CV全自动封片机;(4)徕卡RM2245石蜡切片机;(5)江苏世泰公司提供的大组织包埋盒、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6)中威PRS-B全自动染色机与PBM-B包埋机;(7)德国罗氏公司提供的CobasE601电化学发光仪;(8)由日本NanoZoomer公司提供的NDP20数字病理扫描仪;(9)北京中杉金桥公司提供的生物色标剂;(10)青岛海尔公司提供的超低温冰箱。
通过手术的方式获得患者前列腺标本,确保该标本完整,获得标本后立即送至病理科待检。由病理科的医务人员将其放置在取材本上,放置时注意将精囊腺向上,尖部尿道口则面向医务人员,分别选择红色与黑色两种颜色的特殊染料对标本实施染色处理,分别将前列腺左右两侧标记出来,通常左侧为红色,右侧为黑色。待标本自然吹干后,应用浓度4%的中性甲醛溶液对其固定处理,时间应>12h。第2d将取出标本,应用取材刀将标本的精囊腺离断,从前列腺尖部开始直到基底部按照与尿道垂直的方向实施冠状切面,尽量将每个组织片的厚度控制在3~4um,共为6~7块即可,并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标号,再将组织切片放在大小为5*7cm的大组织网状包埋盒内,应用镂空板条将其固定好,再次将其置于甲醛溶液固定,放置时间宜>12h,目的使标本中央的组织充分固定。第2d将标本取出,乙醇梯度脱水后,应用二甲苯透明,选用高密度的石蜡浸渍处理,在将其置于组织脱水机中实施自动化处理,将试剂的温度控制在45℃,将石蜡温度控制在65℃左右。经上述处理过后的组织片制作成大蜡块,制作方法主要采用二次包埋法,通常是将切片与精囊腺最大切面实施包埋,而针对前列腺尖部与底部切缘同包埋垂直。对蜡块进行常规修正并镶装,石蜡大组织切片机连续匀速平推切片,将切片的厚度控制在5um,将切片放置在定制的大规格载玻片上,对其常规漂洗、HE染色后,实施数字病理扫描。
通过手术的方式获得参照组患者新鲜且完整的前列腺标本,获得标本后立即将其送至病理科待检,标本切片前处理方法与观察组处理方法相同,应用甲醛溶液将标本充分固定后,将精囊腺离断,切取前列腺尖部与底部,切片的厚度控制在2~3um,剩余的部分左右侧分开,依次将其切成体积≤15cm×10cm×5cm的组织块,数量约40~60块。分别取前列腺尖部、底部切缘、精囊腺、输尿管、穿刺定位的病灶组织块,将其依次标号,置于普通包埋盒内,采用观察组相同的方法对包埋组织实施连续切片,将切面置于一般规格的载玻片上,处理后实施数字病理扫描。
(1)对比两组病理切片的情况。
(2)对比两组病理诊断结果,内容包含切缘阳性所占比例、微小病灶所占比例、精囊侵犯所占比例、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
(3)统计两组患者肿瘤分期。关于前列腺癌GS的评分标准主要是参照肿瘤分化的程度判定为1~5分,其中1分代表分化好,恶性程度低;5分表示分化差,恶性程度高。将所占比例最高的癌灶分化分组当作主要结构评分,主要结构评分+次要结构评分为总分,单一分化时需要将分数重叠相加,三种及以上分化时,则需要将所占比例最小但是评分最高级别的肿瘤分化数当作次要结构评分,总分为2~10分,将评分>8分记作高危。
结果显示:两组切面均未见褶皱或者收缩,拥有完整的结构,可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形态。而观察组能够全面且多层地观察到前列腺病变情况,明确病灶所在的部位,并对前列腺切缘是否阳性以及微小病灶进行直观辨别,具体见图1所示。而传统组织切片技术由于遭受切缘取材的限制,不能全面观察到前列腺病变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无法明确肿瘤与切缘间的距离和切缘是否为阳性。
图1 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病理切缘阳性所占比例、微小病灶所占比例均高于参照组,且P<0.05,而在精囊侵犯、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n(%)]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个肿瘤分期所占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肿瘤分期比较[n(%)]
前列腺癌作为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恶性肿瘤,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3.5%,其中95%以上为前列腺腺癌,在老年男性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迄今为止,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遗传因素、性生活频繁、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是该病的危险因素。由于前列腺癌具有潜伏期生长缓慢的特征,因此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前列腺癌预后的关键。以往临床上诊断前列腺癌的方法较多,例如直肠指检、PSA检测、直肠超声穿刺活检等。其中直肠指检对外周病灶检出缺乏敏感性,并且检查结果容易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而血清PSA作为筛查前列腺癌的一种基础指标,容易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特异度与敏感度偏低。例如,如果PAS的水平为4~10ng/ml时,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仅仅为25%,假如根据这一诊断结果实施穿刺活检,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与盲目性,可能出现过度诊疗的现象,引起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增加。而切片技术作为临床上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病理技术,发挥重要作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在我国的开展时间较短。
在上文中,对比了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分别应用传统组织切片技术与大组织切片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显示:大组织切片技术诊断切缘阳性所占比例、微小病灶所占比例41.48%、35.59%均高于传统组织切片技术14.71%、5.88%,且P<0.05。其中传统前列腺癌病理切片技术主要是将前列腺组织切成数个组织块,致使前列腺丧失了本身的完整性,增加了从整体对肿瘤分布、肿瘤负荷、切缘等进行观察的难度。而大切片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切片技术,制片的数量较少,充分确保前列腺的完整性,方便相关医师借助显微镜直观地观察整个前列腺标本横断面,并准确勾画出肿瘤所在的范围,准确定位肿瘤,对前列腺各区、精囊腺的累及情况、切缘等进行观察,同时还方便与CT、MRI等影像学诊断进行对比,提高了患者检查的准确性与连贯性。
虽然大切片组织技术相比于传统组织切片技术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该技术对病理科医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影响诊断结果,归纳起来常见的问题包含:(1)取材问题。开展病理组织切片制作的第一个步骤便是取材,取材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病变组织变形或者坏死、切片组织的厚薄不均匀、体积大小不当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制片质量。另外描述病变组织部位不正确、记载差异等等也是影响制片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科学地确定组织标本的体积,获得标本后要立即对其进行处理,以免保存不当致使标本被污染,降低了制片的质量。除此之外,在记录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对标本的具体情况进行清晰描述,取材时注意避免标本被污染。(2)对于新鲜的组织标本,需要对其实施固定处理以后才能维持细胞原有的固定形态,否则可能发生组织自溶的情况。所以,待组织离体后需要尽快将其放置在固定液内实施固定处理,保证其固定充分,一般情况下,小标本固定的时间为4~6h,大标本固定的时间为12~24h。染色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染色试剂,在对组织标本开展脱水、浸蜡、包埋、切片等制作过程中,需要结合临床需求选择最佳的试剂,并及时更新过期的透明用酒精、二甲苯等,结合苏木精着色的能力确定细胞染色的时间,从而保证切片的质量。(3)在对患者组织切片实施染色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路径开展,保证组织切片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以免发生假阳性片或者无色片的现象。在进行抗原修复时,为了确保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与着色质量,应当选择显色良好的染色剂,以获得高质量的病理组织切片。在开展抗原阳性与阴性的对照试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好切片染色的时间,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流程与规范进行制片,注意避免病理组织被污染,全面提升制片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应用大组织切片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切片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地观察到前列腺组织,便于直观观察病灶的数量、切缘情况、空间分布的情况,提高切缘阳性、微小病灶以及精囊侵犯的检出率,为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局部精准治疗提供病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