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何为教育的本质?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中阐述:教育之宗旨何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集培育人格之长,取完全人物之道。故而教育回到原点,回归本真,就是培养完整的人。
一、修德,健全其人格
习近平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完整的人,首先要修德,只有良好的品德才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而德行高远之人都拥有健全的人格。
1.态度积极乐观。健全,即完备的、无缺陷。人格健全者,首先是积极乐观的。生活中有灿烂的阳光,也有冰冷的风雨。一个悲观的人只会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古往今来成大业者都是积极向上的,对待人生自强不息,对待生活充满热情。大作曲家贝多芬在失去听觉的情况下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创作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大文豪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然而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仍保持乐观,努力寻找人生的快乐,“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积极的心态总是和乐观、自信联系在一起。都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优良的品格。父母的一言一行,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有一次上课前班里两个孩子在你推我搡闹着玩,其中一个孩子摔到地上左手无法动弹,到医院拍片检查时发现了严重的骨折,令我们吃惊的是受伤的小女孩全程没有掉一滴眼泪,没有喊一声疼,后来我在她的一篇作文中找到了孩子如此淡定的原因。她写道“我有一个“不懂事”的妈妈,整天嘻嘻哈哈;还有一个爱讲笑话的爸爸,总是逗得我们嘻嘻哈哈。我在医院做手术时特别无聊,还好有妈妈每天过来陪我,她一边削着水果,一边哼着歌,好像一点儿都不担心我的伤势。爸爸也经常过来,可是他一来就要我读书,还要跟我比赛掰手腕,真是欺负人啦……”这是两位多么开朗的父母,所以孩子在面对疼痛和请假住院的情况下,没有哭喊抱怨,没有拉下课程,这是家长积极乐观的态度给了孩子宽阔的心胸,给了孩子强大的精神力量!
2.善于控制情绪。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开启了网课模式,在线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咱们班一个小男孩却因持续不上网课引起了我的关注。经过和家长的沟通,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外出打工,妈妈上班也没有时间照管他。从上网课起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和手机形影不离,来学校复课后也是如此,不和家人、老师同学们交流,不听课也不完成作业,还患有轻度抑郁症。面对这个曾经活泼爱笑的孩子,我没有责怪他的厌学和自暴自弃,而是和学校心理教师一起与家长、孩子多次沟通,找出孩子曾经的作品在班里展示表扬,让他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带他去操场打篮球、跳绳……孩子的情况不断好转,开始听课了,有一次学校的阅读开放课,还举手回答问题了。在师生的交流中,孩子懂得:正确认识自己内心的情感,不但要接受开心、愉悦等正面情感,也要坦然接受悲伤、害怕等负面情感。懂得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孩子人生的一节大课。
3.强烈的责任心。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荆楚大地。面对未知的危险,钟南山院士依然亲赴武汉,亲自临床整治,不愧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各行各业也涌现出许多不平凡的人物,有医生护士、科技人员、志愿者等,这些最美逆行者都心怀祖国、心系人民,是这个时代的楷模。
二、修智,独立其思维
具有独立思维的人,善于根据客观标准从实际出发,科学地、批判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观点。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其具有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1.扶与放。例如,学习四年级语文部编教材“提问”策略单元时,可先从“习得方法”入手,单元导读课引导学生思索:阅读时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去提问,然后出示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使学生懂得学习提问是为了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故而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在单元的学习中,依托文本设计学习单,练习从不同角度提问的策略,同时结合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能有助于读懂课文”“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在学会提问的同时学会筛选,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贯穿在语文教学中并落到实处。
2.读与思。教师不只是培养优秀的学生,更要培养优秀的人。独立思维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大量阅读,在读中有所思有所感,是博古通今、增长知识的有效渠道。读名人传记,树立远大志向,感悟名人高尚情操;读经典小说,品味丰富情感,领略大千世界悲欢离合;读科普哲学,提升知识涵养,开启探索智慧的大门。学起于思,在阅读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学习批判性思维;思源于疑,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和质疑的能力,边读边制作思维导图等。让思考成为伴随一生的阅读习惯。
三、修心,唤醒幸福感
1.基于成长的需要。提升孩子幸福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基于儿童成长的需要。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和吃饭、睡觉一样都是必须满足的底层需求。孩子的观察、交往、创新能力会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尤其是亲子游戏,能让孩子具有更强的学习力,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人都有受赏识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应少“言传”多“身教”,尽量不要对孩子发号施令,而是用肯定、鼓励等正向教育语言,在表扬孩子时注重行为、态度和过程,而不是天资、禀赋等。这样,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会变得更加优秀。
2.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幸福感与成人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成年人不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许多父母生怕孩子穿少了、没吃好,关怀无微不至,但却未必会讓孩子感到幸福。家长和老师要学会以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要向《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妈妈和小林校长学习:小豆豆被退学了,妈妈非常无奈和焦虑,可她并没有责怪女儿的淘气,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天性纯真;当小豆豆第一次见到小林校长,对他足足讲了两个小时的话时,小林校长都没有打断小豆豆,一直在认真地倾听,这些都是对孩子极大的尊重。还有巴学园将校车改成教室,对哪个学科感兴趣就先上哪节课,带学生去露营等等。不得不说小林校长太懂孩子,太懂教育了,这样的学校就是孩子们心灵的乐园啊!
教育是培养人的伟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成长的期盼,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孩子拥有健全的身体和圆满发展的心灵,成为完整的人。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