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体育新课标下新时代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2022-06-01 10:26卢炳坤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学校

卢炳坤

新课标下的学校体育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吃苦耐劳的道德情操;以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学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体育学科的贡献。

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免疫力、疏导心理焦虑,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卫生习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二、学校体育“以体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校体育教育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通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与要求,可以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明确学生各学段特点与发展需求,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富有逻辑性、系统性和衔接性。根据各学段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组织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强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可行性。采用科学、操作性强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让体育学业质量评价更加具体、客观,建立“以评价促发展”的新生态。优化组织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齐抓共管“以体育人”的新格局。体育教师必须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2021年4月,教育主管部门表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并由此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挂钩,与学生的综合评价、升学挂钩。

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学习的动力都来源于兴趣和爱好,中小学体育课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发现体育的乐趣,学会运动的初步技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无论是学校还是体育教师,其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让学生在锻炼中得到快乐。

四、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方法

1.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更新体育理念

学校体育改革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故学校体育将从基础、提高、拓展三个方面重新确立上下贯通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建设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充分体现思想性、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

学生的体育课应该不断完善,并多元化地开展,同时体育课中合理和适当的运动对学生的学习减压也有一定的好处,体育课应坚持从基础教起,强调动作规范;在学校广泛增加体操和跑步运动的比重,這些运动简单易学、易熟、易精、易出效果,有利于培养全民健身的习惯。

2.学校体育不断完善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育部调查发现,目前67%的中小学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中小学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突出,学校体育应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加游戏与比赛等竞争要素,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竞争与表现的乐趣,实现从激发兴趣到形成志趣、享受乐趣的层层深入。通过组织游戏、增加竞赛、丰富内容、鼓励自主等方式,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帮助学生有效锻炼、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体验成功,使其真正能够乐在其中;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倾情投入,才能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在师生默契配合的前提下,体育教育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学生见了教师觉得可畏,产生恐惧、戒备的心理,并且敬而远之,那么师生间的情感就很难得到交流,更谈不上启迪思维和激发情绪。相反,如果教师的教态端庄、语言生动、示范优美大方,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就会增强,可见,教师的感情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与学生同活动、同欢乐,使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把自己的感情、情绪融于学生之中,一起大声地欢笑,一起鼓掌叫好,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和教师做朋友,练习也会变得更起劲。因为他们已从心理上对教师产生敬佩和爱戴的情感,这不仅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情感,而且还有心理催化作用。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建立起情感,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益处。事实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挖掘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他们体育学习的水平才会提高。4830AF89-B3DA-4FB8-A166-65CE6FEDE5F8

4.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继续和延伸

一方面,学校体育除了正常开体育课程之外,利用课外的第二课堂时间组织各项体育项目比赛,广泛开展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甚至毽球比赛、轻排球比赛以及各种校园趣味运动项目比赛,比如匹克球、柔力球、健身操、瑜伽、武术、拔河、毽球、跳大绳等项目比赛,通过经常组织校际班级比赛,使学生在欣赏或参与比赛时获得乐趣和荣誉感,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由不爱活动到爱活动,由不感兴趣到主动参与,真正体会体育的魅力,从而调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够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体质,使其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协调沟通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发挥学校学生社团的组织功能,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建立形式多样的社团、体育单项目协会,在每一年某个时间段以体育节的形式,向所有学生宣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着竞赛的杠杆作用,如学生会、体育运动协会,等等,无疑是很好的校园团体,能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地参加体育锻炼,强健體魄、陶冶情操,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五、建议

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切实改革课堂教学,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单个技术动作反复操练的训练模式,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强化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在基本运动技能的锻炼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才能丰富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经历。学校和教师在体育教育中应关注全体、关注课堂、关注能力,真正帮助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石,这一教育成功与否,将直接对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锻炼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体育兴趣,懂得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才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焱.培养终身运动习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的[N].光明日报,2021-6-11.

[2]王久家.健康体育实施快乐体育的方法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

[3]郑志步.新编大众趣味体育竞赛游戏[M].北京:龙门书局,2014.

[4]庄弼.广东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J].体育教学,2017(5).

[5]余立峰.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深化改革在路上[J].体育教学,2017(5).

[6]立华.成功体育教学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7]王继庆.学校体育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寻求新的定位[J].体育与科学,2000(5).

[7]李明学.“健康第一”思想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2000(4).

[8]《新时代高职信息化体育与健康》编委会.新时代高职信息化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陈春阳4830AF89-B3DA-4FB8-A166-65CE6FEDE5F8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学校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