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怡 栗晓晶
摘 要:地处岭南的广西历来是中国南疆主要的门户要隘,广西传统民居体现诸多防卫性建造理念。防卫性不仅在村落选址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深深影響着单体民居的空间布局、立面构造、装饰陈设等方面。在广西传统民居中,防卫性精神需求体现非常明显,不同少数民族民居的防卫性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广西;传统民居;防卫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广西壮侗瑶苗民族建筑设计与研究”、广西艺术学院2022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广西壮侗瑶苗民族建筑设计与研究”研究成果。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这一段文字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说明民居从诞生起就具有防止人们受到外界伤害的功能。“有急则入生地而止,无患也”的趋吉避凶意识则明确地揭示出防卫性在民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西地处我国南疆的两广丘陵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网密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历史上,广西一直为骆越人的居住地,从秦始皇南征开始就有北方汉族迁入,直至当代,广西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十二个世居民族,呈现出多元化的民族风貌。因为地区、地势、民族和经济的复杂情况,广西历来是战争多发之地,贬谪流放现象也非常常见,因此广西传统民居必须具有一定的防卫性。防卫性不仅体现在单体民居的空间布局、剖立面构造、装饰陈设等方面,还表现在精神需求方面。广西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传统民居防卫性精神需求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民居防卫性建造理念
传统民居起源于人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即民居是人对抗自然界的生活资料。“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由于受广西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低调、朴素、实用是广西传统民居的普遍性建造理念。广西传统民居的建造材料以砖、石、木为主,以干栏式坡地型建筑类型为主,以穿斗式大木作构架为主,民居内外均甚少作漆、画等装饰,与周边环境和谐相映。
(一)空间
传统民居防卫性的突出特征就是必须形成明确的、自属、半闭合或闭合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防卫性表现为固定个体或组群对该空间的绝对控制能力。“要求占有一定的领域,且与他人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恐怕是人类真正如同其他动物一样的生物性本能,但其具体表现出来是受到不同文化调节的。”广西的多民族地域属性为传统民居防卫性增加了更多元化的空间特征。
广西多山地少平原,自古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复杂崎岖的地理环境对传统民居的边界构建产生了巨大挑战,山脉、河流、树林、道路、农田等都是村落中常见的边界形式。一些村落经过长期战争动乱之后,已经缺乏常见的地理因素,往往用沟渠、围墙、栅栏等构筑物强调自身边界。传统民居中常见的背山面水的选址就体现了山脉与河流的围合边界,相邻大型传统民居之间的边界往往通过道路、农田、沟渠、树林提示围合边界,相邻小型民居之间的围合边界多以栅栏、围墙加以限定。在此基础上,为了强化边界的存在,村民通过精神理念和文化元素,如石敢当、垂花门、照壁、木雕、绿植等,对围合边界进行含蓄提示。通过边界的视觉提示,将传统民居明确的、自属、半闭合或闭合的空间从自然界或公共领域中凸显出来,强调社会秩序、等级制度、尊卑有序的传统文化融入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从精神需求方面分化了传统民居的私密属性。以拜祭天地君亲师为核心的宗族制度通过正厅、正间、家祠强化本家人的认同感,强调明确的血缘圈,从而界定自属的空间。
(二)自属感
传统民居防卫性空间在显示出对外防卫和对外族有排斥感的同时,也具有对内自保和自属性。自属感来源于人对民居环境的依赖关系,强化了人对民居环境的控制感。自属感的获得包括两个心理发展阶段,即方位感与认同感。方位感弱导致的恐惧和迷茫感,以及方位感强带来的安全和适意感,说明空间环境和心理感受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方位感是自属感的前提,良好的方位感能够帮助人确定位置,辨别方向,判断优劣。当一个特定的自然界区域具有显著的特征和清晰的结构时,它就能够给人一种重要的安全感,使人获得方位感。因为,人的生存本能总是倾向于选择攻难守易的地势和容易识别的位置作为居住地。广西多山多水,日照充足,其山脉、河流和道路的强烈可识别性自然而然地成为辨别方位的参照系。这就是广西的传统民居多位于山脉、河流附近的重要原因之一。
向心性的空间是具有凝聚力的范式,能使人产生共同的认同感,从而使民居主人获得自属感。广西的传统民居布局多为半封闭或封闭型,具体表现为一系列小房子围绕着一个或几个大房子,再共同围绕中心庭院环绕布局。
二、民居选址中的防卫性
汉代刘熙《释名》中写道:“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无论是城市还是村落的民居,其选址都倾向于采取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前低后高、左辅右弼的模式,体现出强烈的防卫性意识。山脉起伏折转,传统民居以山脉为依托,隐于群山之中不易被人发现,可以有效阻碍外来侵入,也便于扼险自守。战争多发时期,民居选址的防卫性要求体现得更为强烈,如上林县磨庄民居、柳城县古廨屯民居、灵山县的大芦村民居、阳朔县古石寨民居、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脊村民居等,其选址都是体现出强烈的防卫性意识,迎合避难或者移民的外来族群的求安心理。
桂东南村落充分利用了河网的便利性以方便生活和交通。水陆两种交通方式的结合,大大增强了传统民居及村落的防卫性,如博白县的春石村民居、钦州市的雅兰村民居等。这些传统民居距离河流、沟渠、水道很近,或者有水道直通河流。
三、民居立面构造的防卫性
广西传统民居大多外墙封闭且高耸,各房屋朝向庭院开门窗,若干房屋封闭成若干个小庭院,大多数民居角落中砌筑有三层以上的望楼、炮楼等。这种层层围合、外虚内实的民居立面具有明显的防卫性特征,形成战住两用的民居建筑。民居的外墙普遍超出内墙的厚度和高度,开窗的大小和高度也不再以日常所需为主要依据,民居立面表现得封闭和排外。大多数山墙还砌筑垛口,外山墙多与望楼相连接,密布枪眼及观察孔。例如,上林县磨庄的进士第祖宅,厢房皆以高耸外墙朝向院内,除了有规律的枪眼和观察孔外,厢房外墙几乎无外窗。柳城县古廨屯的梁宅,外墙上方砌有叠涩收口,在宅子西边设有三层半的炮楼,炮楼外墙只设有一个小窗和枪眼,可供巡行和观望,于此居高临下控制梁宅和附近城门。桂东山区的传统民居采用防卫性更强的方形或圆形围屋,其建造就是“以避盗匪”。围屋顶楼常设环廊,环廊外墙立面均有箭窗枪眼,外墙后方设有后门,直通后山,据当地人说曾经在后门设有只可一人攀爬的独木梯。DB816A21-D4DA-4A9C-B5C0-B9F8C5494B52
四、民居空间组织中的防卫性
(一)向心性空间布局
因有助于加强族群意识和维系家庭成员自属感,向心性的空间布局方式多被广西传统民居所采用。通常,民居以主厅、家祠为中心形成向心性空间布局,主厅、家祠设在民居整体的中轴线上,一层一层的厢房有机围在中轴线周边聚集,借以强化空间的秩序感,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江氏客家围屋(图1)。
(二)迷宫式空间布局
在一些当地望族或大户的民居中,设有两到三条内部巷道,其交通组织迂回隐蔽,各个庭院之间相互连通,形成迷宫。这种空间布局可以迷惑外敌,只有村内熟人才能快速通过,如此以增加民居的防卫性。如上林县磨庄民居(图2),在进入主门的转折之后,辐射出纵横交错的巷道,宽度、材质和两侧立面都非常相似,各个房间鳞次栉比,各合院暗门互通。
(三)院落式空间布局
大多数广西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深达多进,每个庭院的正厅高度相似,为三合院或者四合院,配以天井,如此强调民居空间的私密性层次和防卫性的递进关系。通过多进庭院依次界定主客、尊卑、内外、堂寝等诸多层次。通常,最靠近后门的小庭院即为防卫模式中最后一个地方,不僅防卫空间最复杂,配有独立的射击角和直通宅外的小路,其生活配套设施也最为齐全,例如配有水井、厨房、排污管等,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黄家大院(图3)。
(四)竖向空间布局
广西的气候常年湿热,因此传统民居形成了善于竖向划分空间的布局。通常,倒座房、厢房和外围辅助房间是多层竖向布置,其底层作仓储、圈养牲畜或者厨卫,二层作仓储或者居住,顶层或者屋顶贯通成狭窄连廊以便呼应支援。
五、民居建筑装饰的防卫性
广西传统民居的防卫性不仅在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和平时期的防卫需求依然强烈,只是显得更为隐秘,通常以符号化或者精神层面的元素,在被当地共同认可的民俗背景下,含蓄而生动地普及开来。如绘画图案、木雕、石雕、灰塑都具有这样的功能,这些装饰依附于空间构造物而存在,通常设在门扇、玄关、厨卫、围墙、屋脊、祭拜房间,表现形式多样而且更具个性化,表达出一种对外“压制”和对内“鼓励”的精神。
另外,随着传统村落不可避免的空心化,中青年劳力的缺失使得村民缺失一定的安全感,从而防卫型建筑装饰的内化亦更加明显,村民需要更多趋吉避凶的物象作为心理安慰,并由此丰富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
广西的十二个世居民族造就了其自身独特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理念,防卫性在其传统民居中体现不同的表现特征,除了汉族民居之外,还以壮族民居、侗族民居、苗族民居最为典型。
壮族民居多分布在山区的缓坡上,视野开阔,开间平衡,多聚族而居,多为单体民居,彼此独立,在山地起伏之间保持相对的距离,民居之间以树林为隔挡。壮族民居多为三层干栏式,一层储藏,二层居住,三层居住和储藏。通常民居平面顺地势不规则展开,布局灵活,前后开窗或布围廊,以便观察和交通。
侗族民居多在山区的依山、临溪之处,多为二至三层的干栏式,平面较为狭仄,且多为三开间。民居之间甚少隔挡,多呈现彼此相接、连接成排的状态,以更好地进行防卫。通常,数排民居围合的前方是本村的田地和生活水源,可以理解为民居对田地和水源起保护作用。
历史上的苗族与瑶族、侗族长期杂居,关系密切。苗族民居多建在山腰或山顶之处,在此基础上,民居选址通常以靠近水源为第一考量。苗族地区生产木材,因此民居多用木材、草皮建造。苗族民居虽然也以干栏式居多,但是其一层比较宽大,层高偏高。
六、结语
广西传统民居的防卫性建造理念是基于广西先民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手法和范式。在当今乡村振兴的历史背景下,设计者应继承、发扬传统民居的特色和经验,为广西村落和村民营造更符合当今社会实际需求的新民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贾思怡,硕士,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栗晓晶,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DB816A21-D4DA-4A9C-B5C0-B9F8C5494B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