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芳 张妮 宣静雯
关键词:信息和智能技术;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4-0050-0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智慧图书馆建设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智慧图书馆基于智慧化管理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元的个性化服务需求[1] ,高校增强智慧图书馆建设能够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对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内涵、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和特点
1.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是以传统图书馆为依托,结合现代化智能信息技术所形成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智能综合体[2] 。其借助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基于智慧化管理的全新模式,营造高效、和谐的知识生态环境,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智能服务[3] 。
智慧图书馆将人、物、机和数据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起来,不仅能让读者享受更加便利、自由、贴心的智慧化服务,还能使知识在不断的传承中得以增值,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丰富和拓展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为图书馆带来全新的发展模式[4] 。
1. 2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智慧图书馆具有以下特点:①开放性。智慧图书馆具有显著的开放性,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读者享有更大的自由性,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并获取需要的信息服务。②智能性。智慧图书馆不仅能够根据读者的个人信息或历史访问记录为其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还能适时调节图书馆的温度、湿度等。③高效性。智慧图书馆除了能够根据读者需求快速、准确地为其提供信息资源,还能基于读者的深层次服务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如知识发现服务、情报收集服务等。④互联性。智慧图书馆呈现出互联性,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图书馆基础设施,使智慧图书馆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和感知特性,从而为读者提供精细、高效的智能化服务。
2智慧图书馆文献分析与综述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方式日益朝智能化方向发展,随之也掀起了图书馆智慧化研究热潮。例如,陈晓雪等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智慧图书馆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5] ;黎梅等阐述了智慧图书馆、大数据的概念,分析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6] ;姚文彬对影响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从理念、技术和服务等维度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7] 。针对智慧图书馆构建问题,张秀华提出了“智能+”时代图书馆智慧生态系统模型框架, 并详述了其运行机制[8] ;宋菲对图书馆在AI 和5G 等新技术信息下的发展机遇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9] 。针对智慧图书馆解决用户个性化需求问题,蒋智颖提出了图书馆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框架和模型[10] ;王岚则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智慧图书馆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服务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11] ;冯茂林等在调研大数据环境下农村信息服務需求的基础上,从管理层、供给层、用户层三个层面剖析了大数据环境下农村信息服务的创新变革发展要求,并提出通过平台建设规划、数据采集、参与机制、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拓展等途径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12] 。此外,刘一鸣等对利用区块链技术助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的研究,对构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生态体系具有指导性意义[13] 。
3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3. 1建筑智能化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图书馆建筑进行智能化改造,从光、电、气、网、监控、消防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统筹设计,为广大读者提供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学习环境。智能图书馆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收集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还需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人人、人物、物物间的互联互通,如:后台智能控制中心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得温度信息后,通过空调自动调控室内温度,既能使室内温度始终处于体感舒适状态,也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光线传感器可根据获取到的光线强度信息适时调整室内照明光线的强弱。
3. 2管理智能化
实现智能化管理是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智能化管理能够将图书馆员从大量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图书流通管理自动化为例,读者归还图书时系统会自动分拣不同种类的图书,通过履带传送到对应的书库,智能机器人根据图书上的二维码等信息将其摆放在对应的书架上,准确而快速。
3. 3服务智能化
3. 3. 1门禁系统。高校师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为给广大师生提供舒适、高效的学习环境,高校智慧图书馆可基于模式识别技术,通过人脸识别方式构建门禁系统,不仅可以避免因图书证丢失无法进馆的情况,还能通过人脸验证获取读者的历史借阅信息,从而为进馆读者提供针对性信息服务。
3. 3. 2智能检索推荐。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丰富、数量庞大,尽管会对图书进行分类上架,但图书通常具有多重属性,可以归为不同的种类,为检索带来困难,读者要想找到所需的图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基于此,高校智慧图书馆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化图书检索推荐机制,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4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4. 1定位不够准确
无论图书馆将来发展到什么水平,其为读者服务的根本目的不会改变。当前,高校智慧图书馆多偏重硬件建设,忽视了为读者服务这一根本宗旨,高校智慧图书馆应以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智慧化服务为基本宗旨,明确建设目的,切实提升建设内涵,为师生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
4. 2数字资源缺口大,共享程度低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性主要依赖于信息资源建设,只有获取充足的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大数据的构建,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智慧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建设需要有充裕的资金支持,但高校图书馆经费通常比较紧张,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缺口较大,同时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多是各自为战,没有统筹协商,資源共享程度不高,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资源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4. 3缺乏专业人才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集多技术、多学科为一体,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但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背景较单一,大多与图书情报相关,对新兴的信息技术了解得既不多,也不透彻。人才决定成败,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是无法建好智慧图书馆的。
5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路径
5.1完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丰富智慧服务内容
高校智慧图书馆应加强服务内涵建设:一是转变传统服务方式和理念,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二是充分利用即时通信软件快捷、高效、精准推送等特点,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智能化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一对一信息咨询服务。三是开发图书馆App,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四是丰富智慧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理念,由单一服务模式向多元服务模式转变,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5. 2加强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加快资源数字化进程不仅有利于整合高校图书馆间的资源,还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高校智慧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实现数字资源共享,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促进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
5.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对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馆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各种信息系统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高校智慧图书馆要加大人才建设力度,一方面要引进具有信息学科背景的专业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针对图书馆员的培训,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业务素养,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升迁和激励机制,增强图书馆员的智慧服务意识,激发他们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挖掘他们的创新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