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峰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三区,广东 江门 529000)
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外科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致使静脉血流滞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诱发静脉血栓栓塞(VTE)。VTE包含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前者以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后者通常伴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晕厥等症状,可导致肢体功能丧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此外,感染亦是骨科术后较为棘手的并发症,表现为创口愈合不良、发热、红肿等,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临床针对骨折术后感染和栓塞通常抗感染、抗凝药物进行预防,但长期使用会伴诸多不良反应[2]。本研究在骨科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预防感染和栓塞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5~70岁,平均(47.62±4.2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20h,平均(8.78±2.06)h;受伤原因为车祸22例,摔伤15例,其他3例;骨折部位为胫腓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13例,跟骨骨折18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7~68岁,平均(47.19±4.22)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18h,平均(8.66±2.10)h;受伤原因为车祸23例,摔伤13例,其他4例;骨折部位为胫腓骨骨折8例,股骨骨折15例,跟骨骨折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瘀血阻滞的诊断标准:关节刺痛,痛处固定,活动不利,关节畸形;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
纳入标准:经X线确诊,年龄35~70岁,均为单侧骨折,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好且能配合治疗,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多部位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病理性骨折,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预防。术后第2天皮下注射4000IU低分子肝素钠,日1次;头孢曲松钠(湖南天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542)0.25g溶于0.9%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日2次。
观察组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预防。药用熟地黄、桃仁、金银花、川芎、当归、连翘各15g,三七、白芍各10g,红花9g,水蛭6g。所有中药材均由一方颗粒公司提供。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温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降钙素原(PCT)水平:于术后第1d、术后14d后抽取5mL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PCT。
血液流变学指标:用LB-2A血流变分析仪(天津市唐宇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术后第1d、术后14d检测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和低切全血黏度。
疼痛、肿胀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后第1d、术后14d评估疼痛程度,分值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同时用软尺测量患侧和健侧小腿周径,以两者间差值评估患者肿胀程度。
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于术后第1d、术后14d后检测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APTT)、部分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水平。
感染和VTE发生率,其中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确诊为PTE:①CT血管造影(CTA)可见肺动脉内血栓;②血管彩超可见肺动脉内血栓。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确诊为DVT:①肢体剧痛,股三角区明显压痛;②皮肤呈暗红色,广泛应肿胀,体温升高;③CTA、血管彩超等显示有血栓形成。
两组PCT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PCT水平比较 (ug/L,±s)
表1 两组PCT水平比较 (ug/L,±s)
组别 例 术后第1d 术后14d t P对照组 40 0.32±0.08 1.24±0.20 27.012 0.000观察组 40 0.30±0.09 0.48±0.12 7.590 0.000 t 1.051 20.608 P 0.297 0.000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红细胞压积(fL) 血浆黏度(mPa·s)术后第1d 术后14d t P 术后第1d 术后14d t P对照组 40 2.12±0.30 1.84±0.27 4.388 0.000 2.11±0.40 1.84±0.37 3.134 0.002观察组 40 2.10±0.28 1.52±0.24 9.947 0.000 2.07±0.42 1.52±0.30 6.740 0.000 t 0.308 5.602 0.436 4.249 P 0.759 0.000 0.664 0.000
续表
两组疼痛、肿胀程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比较 (±s)
表3 两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比较 (±s)
组别 例 VAS(分) 小腿周径差(cm)术后第1d 术后14d t P 术后第1d 术后14d t P对照组 40 7.06±0.67 3.38±0.45 28.837 0.000 3.44±0.79 1.68±0.40 12.571 0.000观察组 40 6.87±0.74 1.23±0.24 45.852 0.000 3.51±0.82 0.53±0.11 22.780 0.000 t 1.204 26.662 0.389 17.532 P 0.232 0.000 0.699 0.000
两组凝血4项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凝血4项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凝血4项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PT(s)APTT(s)术后第1d 术后14d t P 术后第1d 术后14d t P对照组 40 12.06±0.81 11.70±0.72 2.101 0.039 29.77±0.85 28.03±0.82 11.458 0.000观察组 40 12.12±0.77 11.16±0.68 5.910 0.000 29.84±0.82 27.23±0.70 15.311 0.000 t 0.339 3.449 0.461 4.693 P 0.735 0.001 0.646 0.000
续表
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 (fL,±s)
表5 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 (fL,±s)
组别 例 术后第1d 术后14d t P对照组 40 368.79±35.69 790.05±85.12 28.866 0.000观察组 40 371.06±36.11 533.12±64.18 13.918 0.000 t 0.283 15.243 P 0.778 0.000
两组感染和VTE发生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感染和VTE发生比较 例(%)
由于骨科手术时间较长,加之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会导致肌肉完全麻痹及周围静脉流速减慢,从而增加术后VTE的发生率[4]。此外,骨科术后切口疼痛,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一段时间,导致局部血液流速减慢,进一步增加VTE的发生[5]。而骨科术后感染与消毒不彻底、术中及术后换药不当、手术时间过长使术区长时间暴露、内固定物表面黏附部分微生物、自身抵抗力低下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导致疼痛、肿胀、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原因。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抗血栓、抗凝的作用,是临床预防VTE的常用药物,但存在出血风险[6]。头孢曲松钠为广谱、长效抗菌药,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但其副作用较多。
中医认为,骨科手术会损伤气血、经脉,导致离经之血妄行,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折不能续。正如《辨证录》中记载:“跌打损伤,皆瘀血在内而不散也。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7]。”VTE属中医“血瘀”范畴,认为其发病与气滞血瘀相关;骨科术后感染属中医“痈疽”范畴,认为其多因术后体虚,外邪毒侵袭,局部气滞血瘀,邪毒热蕴,致使血肉腐败,化而为脓。故预防骨科术后VTE、感染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PCT为降钙素前体,其在人体小肠神经内分泌细胞、肺、甲状腺C细胞中呈低表达,但其受到感染后2h内出现升高表达,6~24h内可达到峰值,特异性较高,对于感染类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红细胞压积是指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其是影响血液黏稠度重要因素,其值越高,血浆黏度越高,发生血栓的风险越高[8]。此外,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是反映体内血液高凝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CT、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VAS评分、小腿周径差、PT、APTT、TT、D-二聚体水平、感染、DVT及P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Fbg高于对照组,表明在骨科术后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疼痛、水肿,减少栓塞和感染的发生。桃红四物汤方中熟地黄补益精髓、补血滋阴,桃仁、红花、当归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金银花、连翘宣散风热、清热解毒,川芎祛风止痛、活血祛瘀,三七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白芍补血养血、缓急止痛,水蛭通经、逐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桃仁、红花、当归可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三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综上所述,桃红四物汤加减用于骨科术后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疼痛、水肿,减少栓塞和感染的发生,利于早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