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柄楠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4)
急性腰扭伤主要表现为剧烈腰痛、腰部僵直、腰部肌肉痉挛等,活动受限,发病率较高,若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病情持续进展可致慢性顽固性腰痛。急性腰扭伤属中医“闪腰”等范畴,病因病机在于腰筋跌闪,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应遵循活血化瘀、疏经通络[1]。现阶段,中医治疗急性腰扭伤主要采用推拿、针刺、汤药、贴敷等治疗方式,身痛逐瘀汤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症状,但单用疗效欠佳[2]。本研究用Z型拨针及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116例,均为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30~62岁,平均(45.28±7.58)岁;病程8~30 h,平均病程(18.52±5.16)h。观察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29~63岁,平均(46.11±8.14)岁,病程9~32 h,平均病程(20.17±5.09)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辨证标准[3],腰部单侧或双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入组前未接受其他相关镇痛治疗,近期未服用止痛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患者及家属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X线检查示腰椎间盘脱出或脊柱骨折,肾结石等其他原因所致腰痛,存在肾、肝、心脑血管等严重器质性病变,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存在脊柱病变、腰椎滑脱、腰椎结核、肿瘤等其他腰椎病变,伴有精神、认知功能障碍。
两组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15g,生地黄15g,川芎10g,赤芍15g,桃仁15g,香附10g,五灵脂15g,红花10g,木瓜15g,乳香10g,蒲黄15g,牛膝15g,没药10g,伸筋草15g,地龙15g,甘草5g。1日1剂,水煎服。3天为一疗程。
观察组加用Z型拨针法。患者俯卧位,暴露腰背部,并在其小腹的位置放置一软枕。以触诊手法确定并标记(龙胆紫药水)疼痛点,常规消毒,以治疗范围中心点为进针点,对进针点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拨针松解深度决定麻醉深度。采用破皮刀切开皮肤0.3 cm宽度切口,左手捏起进针点部位皮肤,右手持Z型拨针插入,直至需松解筋膜层。按照皮下脂肪厚度进行进针角度调整,推剥标记处组织,推剥至皮下有明显松动。完成一处推剥后,抽针并退至进针点,再进行另一处推剥。施针中若遇局部粘连较重干扰进针,则需持稳Z型拨针,缓慢用力及推剥;同时避免扇形推剥操作,控制推剥范围及进针深度,以保护皮下正常组织。待拨针结束,对进针点拔罐,留罐5 min,取罐后进行碘伏消毒,对针眼创可贴贴敷。1周1次,连续治疗2次。
两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腰椎功能及腰部活动度,采用JOA(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背痛评分表)评估腰椎功能,计0~29分,分值越高说明腰椎功能越好,差(<10分),中度(10~15分),良好(16~24分),优(25~29分)。采用MMS(Schober法)评估腰部活动度。
检测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积压、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
疼痛程度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估,计分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
显效:疼痛症状消失,脊柱活动正常。有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脊柱活动轻度受限。无效:疼痛症状及脊柱活动受限无明显减轻。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及腰部活动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及腰部活动度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及腰部活动度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JOA评分 MM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8 14.68±2.62 23.51±4.85*2.25±0.69 7.85±0.48*对照组 58 15.22±2.19 19.36±4.18*2.16±0.76 5.12±0.95*t 1.024 4.936 0.668 19.534 P 0.231 <0.001 0.506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 纤维蛋白原(g/L)红细胞积压(%)血浆黏度(mpa/s) 全血黏度(mpa/s)低切 中切 高切治疗前 观察组 58 4.46±0.55 67.30±7.88 2.47±0.40 14.61±4.15 10.12±2.82 6.77±1.60对照组 58 4.41±0.53 66.93±7.85 2.44±0.42 14.05±4.07 10.20±2.91 6.72±1.57 t 0.499 0.253 0.394 0.734 0.150 0.170 P 0.319 0.801 0.694 0.465 0.881 0.865治疗后 观察组 58 3.10±0.35* 56.12±5.69* 1.40±0.22* 9.88±3.14* 7.75±2.16* 5.54±1.13*对照组 58 4.14±0.52* 65.30±4.90* 2.23±0.36* 12.60±4.11* 9.64±3.13* 6.34±1.53*t 12.636 9.310 14.982 4.005 3.785 3.203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8 8.62±2.48 1.91±0.23*对照组 58 8.31±2.86 3.82±0.35*t 0.624 34.732 P 0.534 <0.001
急性腰扭伤属中医“闪腰”“腰腿痛”等范畴。主要病机为跌仆挫伤,腰部气血运行失司致气滞血瘀,经络血脉壅滞,不通则痛。治疗应以化瘀活血,行气止痛为基本治则[4]。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中没药、乳香、香附行气止痛,红花、桃仁、川芎、当归、五灵脂、生地黄、蒲黄祛瘀活血,地龙、木瓜、伸筋草活络舒筋、利关节之效;牛膝可引药下行至腰部,甘草可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祛瘀活血、舒筋通络、行气通络之效,可促进腰椎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症状[5]。Z型拨针结合中医针灸中圆针及长针优点所制,其针尖圆钝,因此采用Z型拨针法推剥松解筋膜组织时不会损伤神经及血管组织。Z型拨针法可对僵硬、挛缩的筋膜组织进行持续性推剥、松解,发挥解除、剥离粘连的作用,从而解除血管及微神经组织牵拉、压迫[6]。同时Z型拨针法可促进急性腰扭伤患者肌筋膜室内微循环改善,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进一步缓解局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7]。
Z型拨针加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