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彩凤
小儿神经性尿频症(Neurogenic frequent micturi-tion )是儿科常见疾病,是在排除器质性及感染性因素后儿童出现尿频、尿急、点滴淋漓现象,其发病与心理、精神、环境因素关系密切,是一种心理行为障碍,4~5 岁学龄前儿童多发此种疾病[1,2]。目前针对神经性尿频尚无特效治疗方案,就诊后往往诊断为尿路感染或给予谷维素及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3]。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儿科长期收治小儿神经性尿频症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发挥中医学优势,利用中药熏蒸联合耳穴压豆进行干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来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就诊为神经性尿频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谷维素口服),观察组30例(中药熏蒸联合耳穴埋豆)。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89±1.21)岁:病程最短7 d,最长 1年,平均(8.33±1.68)个月。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3±1.34)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1年,平均(7.41±1.74)个月。2组患儿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开展前申报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充分告知患儿家属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依据《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订)》[4]:①患儿尿频、尿急,意识清楚或入睡前排尿次数增加,尿量无明显增加,入睡后排尿情况恢复正常。患儿除排尿频次改变外无总尿量增加,无遗尿、尿痛、尿失禁、尿潴留、排尿困难等异常;上述症状无进行性加重,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②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泌尿系B超未见明显异常。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儿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12岁;③实验室及B超检查无尿路感染及泌尿系统器质性疾病;④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基础健康宣教:向患儿家属详细解释此病与儿童心理、精神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为非器质性疾病,缓解患儿家属紧张、焦虑情绪,嘱家属多加强与患儿沟通,创造轻松、温馨家庭氛围。家属日常生活中多陪伴患儿参加其感兴趣游戏、活动,分散其注意力,适当训练患儿2次排尿间隔时间(不可强制阻止其排尿行为)。患儿取得进步给予鼓励与奖励。对照组:谷维素(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100片;国药准字 H12020296),口服,3片/次,3次/d。共治疗3周。观察组:中药熏蒸联合耳穴压豆。中药熏洗处方:附片15 g,肉桂12 g,山药12 g,泽泻10 g,土茯苓12 g,黄芩10 g,黄芪30 g,黄柏12 g,杜仲15 g,当归10 g,红花10 g,苦参9 g,延胡索10 g,虎杖30 g,益智仁12 g,焦白术10 g,山萸肉12 g,甘草9 g。将以上药材置入 XZQ-III 型中药熏蒸仪器中,每日交替熏蒸患儿的腰骶部位与会阴部位,1次/d,6次/周,共治疗3周。耳穴压豆穴位:膀胱、肾、脾、肺、皮质下。精神紧张配神门、心穴;湿热下注加脾、尿道、外生殖器。操作:用胶布把王不留行籽贴于以上穴位,适当按压,10~20下/穴,3次/d,共治疗3周。
1.4.2 观察指标治疗3周结束后评价2组患儿临床疗效,评价2组患儿尿频、尿急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用药安全性及3个月内复发率。
1.4.3 疗效判断标准①评价2组患儿临床有效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痊愈:患儿排尿次数及尿量完全恢复患病前状态,无紧张、焦虑等异常精神状态。好转:患儿排尿次数明显减少,约为治疗前一半,紧张、焦虑情绪明显改善。无效:患儿排尿次数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伴随明显紧张、焦虑状态。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尿频、尿急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人工记录患儿尿频、尿急症状改善、消失时间。③安全性: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任何不适症状。④3个月内复发率:通过痊愈患儿3个月内复发率来评价远期疗效。嘱痊愈患儿家属每周来重庆市长青区中医院门诊复查,患儿在3个月内任意时间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即为复发。复发率=复发例数/痊愈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埋豆可有效治疗神经性尿频,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谷维素。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尿频 尿急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埋豆在改善神经性尿频患儿尿频、尿急症状上优于单纯口服谷维素。见表2。
表2 2组患儿尿频 尿急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
2.3 不良反应2组患儿在3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
2.4 复发率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埋豆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谷维素。见表3。
表3 2组患儿3个月内复发率比较 (例,%)
神经性尿频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误诊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心理行为障碍,因此又称为精神性尿频[6]。正常情况下,小儿在1岁半左右便可以形成自主排尿机制,到3岁左右排尿次数约为10次,尿量500~600 ml,随着年龄增长6岁左右排尿次数一般在6次,尿量1400 ml[7-9]。而神经性尿频患儿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在尿总量不变情况下,排尿次数高达20~30次,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正常生活。就医后容易误诊为泌尿系感染而过度、错误运用抗生素等药物[10]。如何安全、有效、准确诊断及治疗神经性尿频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相关研究表明[11,12],人体正常排尿行为依赖正常脊髓反射机制。婴幼儿处于人体各器官发育欠完善阶段,大脑皮质发育尚未成熟,导致大脑高级调控中枢对脊髓低级调控中枢控制能力明显不足,使得低级排尿中枢在各种环境因素刺激下容易受到干扰而出现膀胱逼尿肌及膀胱内括约肌收缩、松弛紊乱出现尿频、尿急。另外,婴幼儿心智发育尚不充足,对外界环境认知欠佳,极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13],现代研究表明,异常情绪可使机体乙酰胆碱水平过度表达,而出现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出现尿频、尿急。同时异常的心理直接导致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过度增加,同样导致排尿功能紊乱。
中医学将神经性尿频归于“淋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水液气化失司。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及二阴,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素问·逆调论》指出:“肾也,乃水脏,主津液”[14]。肾可升清降浊,肾具有气化功能,使人体气血津液上升于肺,肺主百脉,将精微物质输布全身,营养脏腑,将浊者下注膀胱排出体外,以此维持水液代谢平衡。同时肾司膀胱开阖,肾气充足,固摄有权,开阖适度。肾气衰弱,开阖失司而出现尿频、尿急。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脏功能正常,机体运化正常,肺主一身之气,调节气机,具有宣发肃将功能,肺将吸入清气和由脾胃输注的津液布散全身,肺功能正常,津液布散有道,肺气衰微,津液不能正常输送到全身同样可引起水液代谢异常。三焦为六腑之一,人体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环流,必须以三焦为通道,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同时也关乎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15]。《类经·藏象类》指出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由此可见正常水液代谢与脾胃、肺、三焦、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本临床研究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神经性尿频。中药熏洗采用中药附片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肉桂补元阳,暖脾胃;山药补气健脾;泽泻利水渗湿;土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黄芩、黄芪、黄柏、苦参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杜仲补中益气;当归、红花活血化瘀;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虎杖祛风利湿;益智仁温脾暖肾固精缩尿;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山萸肉补益肝肾、调气、补虚;甘草补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起补肾、益气、健脾、利湿之功效。中医认为耳为宗筋之所聚,十二经脉汇聚于耳,耳穴压豆可激发相应脏腑经气,疏通经络,达到治病目的,本研究耳穴压豆选取膀胱、肾可起补肾培元之功效;皮质下穴位可调节皮层高级中枢,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脾、肺耳穴可补脾益气。诸穴合用调理脏腑。孙阿娟等[16]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性尿频患儿51例,认为耳穴贴压可有效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神经性尿频患儿临床症状。陆宏进等[17]耳穴压丸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 76 例,取得较好效果,认为耳穴压丸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本临床研究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神经性尿频,采用临床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全面、客观。研究显示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神经性尿频较单纯口服谷维素临床效果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远期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