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术后放疗中钛夹动度与乳腺大小及钛夹位置的相关性

2022-05-31 07:34罗娇娇彭海燕罗焕丽周宪曾晓华靳富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质心象限线性

罗娇娇,彭海燕,罗焕丽,周宪,曾晓华,靳富

1.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重庆 400030;2.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重庆 400030

前言

保乳术后再进行放疗已被确立为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增加19%[1-2]。然而,因为乳腺位置和形态易受呼吸运动、摆位误差等影响[3-5],所以采用术中植入钛夹,以期能准确标记瘤床位置,提高放疗靶区的准确性[6]。前期虽有研究利用植入手术夹标记乳腺动度,但大多仅是常规分析乳腺的平均运动范围[7-8]。钟仁明等[9]提出钛夹在放疗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位移,与乳腺体积、乳腺厚度无明显相关,但该研究并未将临床靶区分4个象限对钛夹位移分别进行分析,也没有对钛夹位移与乳腺大小、钛夹位置之间的关联性做量化分析。为了更精确地分析钛夹在腹、背、头、脚、左、右这6个方向的动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术中植入钛夹,以瘤床质心为原点划分象限,分析乳腺在4个象限内的运动范围,并探究钛夹动度与乳腺大小、钛夹位置之间的关系,为患者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个体化外扩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1~7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15 例,其中左乳腺癌7 例,右乳腺癌8 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 岁(中位数44 岁,范围23~56 岁)。乳腺基底面直径(D)均值为19.72 cm(中位数19.41 cm,范围17.32~22.53 cm),乳高轴(H)均值为4.79 cm(中位数4.63 cm,范围3.58~6.82 cm),D×H均值为95.26 cm2(中位数90.71 cm2,范围66.69~148.70 cm2)。患者病理分期均为I~II 期,其中I 期6 例,II 期9 例,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无远处转移。由资深物理师制定调强放疗计划,采用50 Gy/25 F,在Varian IX 直线加速器治疗传输。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钛夹放置与体位固定

每名患者术中均植入钛夹5个:4个放射状(上下左右),1 个在深层基底部;钛夹大小统一为2 mm。所有患者均采用自由呼吸下的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治疗时首先基于室内激光和患者热塑体膜上的标记线进行摆位,然后采用Varian 机载CBCT 影像系统验证摆位,曝光条件75 kV、200 mA、25 ms。影像验证每周两次,共采集10次CBCT图像。

1.3 乳腺大小和钛夹位置的量化

基于Varian Eclipse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在定位CT 横断面图像上找到气管分叉层面,将辅助线的水平线移动到气管腔中心,垂直线移动至与体中线重合,然后测量辅助线与患者正中、侧边皮肤交点之间的距离作为乳腺基底面直径(D),再从乳腺最高点作垂线到D,其垂直距离作为乳高轴(H),用D、H 以及D×H 来衡量乳腺大小[10](图1),用mD、mH、mD×H分别表示D、H和D×H的中位数。

图1 乳腺基底面直径(D)和乳高轴(H)Figure 1 Basal surface diameter(D)and breast height axis(H)of the mammary gland

钛夹位置的确定:利用Varian Eclipse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自有的功能,找到瘤床(GTVtb)的质心,并以该质心为原点将CTV 分为4 个象限,其中一象限位于质心的内侧(靠近体正中线)、头侧,二象限位于质心的外侧、头侧,三象限位于质心的外侧、脚侧,四象限位于质心的内侧、脚侧。记录钛夹所处的象限位置,随后将辅助线移动至CTV 最内、最前、最上侧,对应的坐标值依次记为(x0,y0,z0),再将辅助线移动至钛夹中心处,此时钛夹的坐标值记为(x1,y1,z1)。(x1-x0,y1-y0,z1-z0)则表示钛夹和CTV最内、最前、最上侧的距离,分别记为DSLR、DSAP、DSSI。

1.4 钛夹动度的矢量计算

在Varian 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采用2种不同的配准方式将患者CT和CBCT图像进行离线匹配,匹配时层厚层间距均为2 mm,且都不加旋转。第一种配准方式以靶区附近的椎体为准,进行离线匹配,并记录匹配后在左右(Left-Right, LR)、腹背(Anterior-Posterior,AP)和头脚(Superior-Inferior, SI)方向上的误差值,该误差值主要来源于治疗师分次间的摆位差异。第二种配准方式以靶区附近的胸壁为准,将患者CT和CBCT图像进行离线匹配,记录匹配后各方向上的误差值,该误差值是由呼吸运动、治疗师摆位差异、乳腺软组织移位等多个因素所致的综合误差。然后,利用辅助线分别读出钛夹在定位CT和CBCT中于LR、AP、SI方向上的坐标值,依次记为(x′0,y′0,z′0)和(x′1,y′1,z′1)。(x′0-x′1,y′0-y′1,z′0-z′1)则分别得到钛夹的LR、AP 和SI 位移,再将其与以胸壁为准进行匹配的误差值对应矢量相加,得到以钛夹为参考进行匹配后的LR、AP和SI误差。

因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同治疗师、同一治疗师在各分次间的摆位准确性并不一致,所以为尽可能地减少人为摆位差异的影响,本研究将上述以钛夹为准匹配的误差值和以椎体为准匹配的误差值,对应矢量相减,得到放疗过程中因呼吸运动、乳腺软组织移位等因素造成的钛夹动度,依次记为MLR、MAP和MSI。其中,钛夹往患者右侧、腹侧和脚侧移位为正(+)。

1.5 数据分析

每个钛夹在每次CBCT 上的动度分“左、右、腹、背、头、脚”方向进行记录,并根据Van Herk[11]的外扩边界公式,计算CTV 到PTV 在6 个方向的外扩范围。采用Origin9.0 分别对各象限内钛夹的MLR、MAP、MSI,与D、H、D×H、DSLR、DSAP、DSSI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分次间钛夹动度

因钛夹在术腔缝合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融合以及CBCT运行情况的限制,本研究纳入的钛夹总计39个(一象限19个,二象限6个,三象限3个,四象限11个),共采集372 组钛夹动度数据。MLR、MAP和MSI依次为(2.2±3.0)mm(范围-8.9~10.9 mm)、(-1.1±3.6)mm(范围-12.0~10.0 mm)、(0.8±4.7)mm(范围-12.0~15.0 mm),其具体分布见图2。钛夹在LR、AP、SI方向的动度符合正态分布,依据高斯曲线计算可得,MLR有59.1%分布在0~5 mm,22.5%分布在-5~0 mm;MAP有33.3%分布在0~5 mm,48.2%分布在-5~0 mm;MSI有38.1%分布在0~5 mm,32.3%分布在-5~0 mm。MLR、MAP和MSI都较集中地分布在-5~5 mm;钛夹动度具有各向异性,其中在LR方向上更倾向于往右侧移动,在AP方向上倾向于往背侧移动,在SI方向上倾向于往脚侧移动。

图2 钛夹动度分布Figure 2 Mobility distribution of titanium clips

根据Van Herk[11]的外扩边界公式2.5Σ+0.7σ,系统误差Σ是每位患者每个钛夹动度平均值的标准差,随机误差σ 是每位患者每个钛夹动度标准差的均方根。系统误差Σ 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为1.7、2.2、2.0、2.4、2.9、3.0 mm,随机误差σ 分别为2.4、4.0、3.2、4.0、4.7、4.7 mm。依此计算得出CTV 到PTV在右侧、左侧、背侧、腹侧、脚侧和头侧的外扩范围分别为8.3、5.9、8.8、7.2、10.9、10.5 mm。

2.2 钛夹动度与乳腺大小的相关性

D、H、D×H 与患侧乳腺的CTV 体积显著正相关(r=0.62,0.81,0.83)。在同一象限内,MLR、MAP、MSI与D、H、D×H 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因本研究位于二、三象限的钛夹数较少,故不纳入分析。一象限内,mD=19.53 cm,mH=4.98 cm,mD×H=99.89 cm2;四象限内,mD=19.41 cm,mH=4.41 cm,mD×H=90.71 cm2。位于一象限内的钛夹,当D<mD、H<mH、D×H<mD×H时,MAP和D、H、D×H 均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7、0.691 和0.805(P<0.05);而位于四象限内的钛夹,仅当D≥mD时,MSI和D 呈强正相关,r值为0.668(P<0.05)。

2.3 钛夹动度与钛夹位置的相关性

当D<mD、H<mH、D×H<mD×H时,MLR、MAP、MSI和DSLR、DSAP、DSSI在一、四象限内的关联性分析共有54组,拟合较好的有25 组(R2>0.5),图3 仅展示了最具代表性的8 组(一象限,D×H<mD×H)。一象限内,MSI和DSAP、DSLR均呈强线性正相关,MSI和DSAP线性拟合的r(R2)值在D、H、D×H 分类下依次为0.82(0.62)、0.88(0.74)、0.94(0.87),均大于和DSLR[r(R2)=0.77(0.53)、0.86(0.68)、0.91(0.80)]的线性拟合优度;MLR、MAP均和DSLR、DSAP、DSSI呈强线性正相关,MLR与DSLR、DSAP线性拟合的r(R2)值在D 分类下依次为0.88(0.74)、0.88(0.75),在D×H 分类下为0.94(0.87)、0.94(0.86),均大于MAP与DSLR、DSAP在同分类下的拟合优度[r(R2)=0.83(0.64)、0.84(0.67);0.87(0.76)、0.91(0.80)],但在和DSSI的拟合分析中,MLR的拟合优度却小于MAP[D 分类下:r(R2)=0.91(0.82)vs0.93(0.84);D×H 分类下:0.91(0.80)vs0.92(0.83)]。四象限内,MAP和DSLR、MSI和DSAP均呈强线性负相关,其r(R2)值在H 分类下为-0.96(0.91)、-0.95(0.87),在D×H 分类下为-0.96(0.91)、-0.95(0.87);而MLR和DSLR呈强线性正相关,r(R2)值在H、D×H 分类下为0.91(0.77)、0.91(0.77)。

表1 钛夹动度和乳腺大小之间的相关性(r值)Table1 Correlations between titanium clip mobility and breast size(r value)

图3 钛夹动度和钛夹位置的拟合分析(一象限,D×H<mD×H,mD×H=99.89 cm2)Figure 3 Fitting analysis of the mobility and the positions of titanium clips(in the first quadrant,D×H<mD×H,mD×H=99.89 cm2)

当D≥mD、H≥mH、D×H≥mD×H时,MLR、MAP、MSI和DSLR、DSAP、DSSI的关联性分析见图4。一象限内,钛夹仅MSI和DSSI呈强线性负相关,r(R2)值在H、D×H分类下为-0.77(0.55)、-0.89(0.77);四象限内,只有MAP和DSSI呈强线性负相关,r(R2)值在D 分类下为-0.91(0.76)。

在不同乳腺大小分类下,各象限内钛夹动度和钛夹位置拟合分析的R2值见表2。一象限内,对于MLR、MAP同DSLR、DSAP、DSSI间的线性拟合,D×H 分类最优(R2>0.7),D 分类次之(R2>0.6);对于MSI同DSLR、DSAP、DSSI间的线性拟合,仍以D×H 分类最优(R2>0.8),H 分类次之(R2>0.6)。而在四象限内,对于MLR、MAP、MSI同DSLR、DSAP、DSSI间的线性拟合,H和D×H 分类下的R2值均大于0.7,优于D 分类。因此,D×H更适用于为乳腺大小的分类。

3 讨论

保乳术后再进行全乳体外放疗可达到和根治术相同的局部控制率[12]。对乳腺或胸壁使用调强放疗不仅可以增加靶区剂量的均匀性,还可以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尤其是对于心脏和冠状动脉的副作用,但需严格控制靶体积的覆盖范围[1,13]。术中植入钛夹可提高肿瘤床定位的准确性[14-15],但乳腺是由脂肪组成,没有外壁或内隔,钛夹可在脂肪组织内移位,并受呼吸运动、摆位误差、象限位置和血清肿等多种因素影响[5,15]。因此,研究钛夹的动度并确定适当的边缘补偿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首次将临床靶区分为4个象限,分别对各象限内的钛夹动度及其与乳腺大小、钛夹位置间的关联性进行量化分析。

图4 钛夹动度和钛夹位置的拟合分析(D≥mD,H≥mH,D×H≥mD×H)Figure 4 Fitting analysis of the mobility and the positions of titanium clips(D≥mD,H≥mH,D×H≥mD×H)

表2 钛夹动度和钛夹位置的拟合优度(R2值)Table 2 Goodness of fit between the mobility and the positions of titanium clips (R2 value)

钛夹的位置变化主要是分次间位移,而分次内误差小[4]。Harris 等[8]认为,钛夹分次间动度在LR、AP、SI 方向上的系统误差Σ 分别为3.0、2.7、3.8 mm,最大值发生在SI 方向上,相应的PTV 外扩范围为10.2 mm,与本研究的10.9 mm 基本一致。但本研究中钛夹动度在LR、AP、SI 方向的系统误差,依次为3.0、3.6、4.7 mm,在AP 和SI方向上均大于Harris 等[8]的结果,考虑是由于采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和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而造成。Harris等[8]使用2D成像技术,受限于钛夹的可见性,相较于本研究使用的CBCT技术,会低估钛夹的移位。再者,本研究采用热塑体膜固定,体膜限制时会造成额外的乳腺形变,从而导致钛夹移位。本研究中入组患者的钛夹在LR 方向上均倾向于往右侧移动,在AP 方向上倾向于往背侧移动,SI方向上倾向于往脚侧移动。Yue等[16]在SI方向上提出相同的位置变异性,但在LR 方向上,Yue等[16]认为钛夹在右乳腺癌中倾向于往右侧移动,左乳腺癌中倾向于往左侧移动,与本研究不一致,考虑是本研究入组患者均平躺在体板上固定,较之倾斜的乳腺托架受重力影响更小,且入组的左乳腺癌患者乳腺普遍较小,减小了靶区因重力而被拉向左侧的可能性。另外,肿瘤腔的基线漂移是导致钛夹倾向性移位的原因之一,基线大多朝背侧漂移,大小取决于患者特征与肿瘤腔位置[17-18]。

在钛夹动度和乳腺大小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位于一象限内的钛夹,当D<mD、H<mH、D×H<mD×H时,MAP和乳腺大小呈强正相关,但当D≥mD、H≥mH、D×H≥mD×H时,钛夹动度和乳腺大小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原因是乳腺较大的患者,乳腺形变更大[19],且重力因素会对乳腺三维方向的位移有更大的分散作用[20],从而增加钛夹动度的不确定性。而四象限内钛夹动度和乳腺大小的相关性整体低于一象限,考虑是四象限内样本数较少,且钛夹位置靠下,更容易受呼吸运动和乳腺因重力下垂的影响。

钛夹动度和钛夹位置的关联性分析发现:当D<mD、H<mH、D×H<mD×H时,对于MLR,在一、四象限内均和DSLR强线性正相关,但和DSAP、DSSI则呈现出不同的规律,主要是因为两者在象限划分时,于LR方向上,一、四象限均位于瘤床质心的内侧,而在AP和SI 方向上,两者却不是位于同一侧。钛夹处于质心的不同侧,这也导致了MSI、MAP在一、四象限内,分别和DSAP、DSLR表现出不同的关联性:其中,一象限内均呈强正相关,而四象限内则呈强负相关。当D≥mD、H≥mH、D×H≥mD×H时,仅在一象限内MSI和DSSI呈强线性负相关,这是由于手臂缺乏良好的固定,患侧手臂的活动可牵拉胸部肌肉引起钛夹位移,而一象限内的钛夹位置更靠近头侧,受到牵拉位移的影响也就越大。

此外,如果手术和放疗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术后血清肿、纤维化、收缩和液体吸收等会导致切除术腔发生大小、形状的改变并影响钛夹动度[16,21]。根据文献[22]报告,术后14周血清肿基本消失,本研究纳入的病例中仅一例在术后两个多月进行放疗,其余均在5 个月后才进行放疗,因此,血清肿对钛夹动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目前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在手术缝合术腔时,部分钛夹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靠近或融合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钛夹之间的差异性;再者,因入组患者的钛夹较集中地分布在一、四象限内(即瘤床质心的内侧)。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了一、四象限内的钛夹动度和影响因素,但鉴于一、四象限内的钛夹在MLR和DSLR间具有相似的规律性,研究还应当考虑象限合并分析的可能性。另外,为了得到更为详细和准确的规律,本研究将已入组患者,总计372 组钛夹动度数据,依据乳腺大小、象限位置进行了细化的分类,所以在部分分类下,数据点较少,但已经显示出一、四象限内的钛夹动度和钛夹位置间存在很明确的线性相关趋势,并且钛夹动度和乳腺大小、象限位置显著相关。因此,下一步的研究将重点补充钛夹位于二、三象限的患者,做进一步的验证。

综上所述,根据钛夹分次间动度,CTV 外扩PTV时,最大外扩边界发生在SI 方向上,可达10.9 mm。一象限内,当D<19.53 cm、H<4.98 cm、D×H<99.89 cm2时,钛夹动度和乳腺大小、钛夹位置均呈显著正相关;四象限内,当D<19.41 cm、H<4.41 cm、D×H<90.71 cm2时,钛夹动度在AP、SI方向上和钛夹位置均呈强负相关,但在LR方向上显著正相关。当D、H和D×H大于等于上述值时,因乳腺轮廓更易发生形变等原因,其钛夹动度的变化也更加复杂和随机。因此,为了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建议临床上采用不均匀外扩CTV的方式得到PTV;对于乳腺较大的患者,应更常规地使用图像引导技术。

猜你喜欢
质心象限线性
重型半挂汽车质量与质心位置估计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基于GNSS测量的天宫二号质心确定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关于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一个证明
基于近邻稳定性的离群点检测算法
巧求匀质圆弧的质心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线性耳饰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