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宝亮
关键词:信息化;一平三端;教学模式;超星
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已开展两届,大赛的主旨是进一步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其评分标准中第六项教学手段中提道:有效支持学习活动的开展,适当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以及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资源,新颖、富有创意。不难看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模式、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大势所趋,特别是计算机类专业,更将是必备技能。
随着微课、云班课、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涌现,在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参赛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开展形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推动了一体化教学开展。
一、超星一平三端平台介绍
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是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云端大脑)为中心的云平台同时支撑教室端、移动端(学习通)和管理端(大数据分析系统),这三端分别对应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和教务管理,这涵盖了课前课中课后日常教学全过程。它的特点是:简便易用,轻松教学,适合多种教学场景;手机、大屏(投影)、电脑终端通,师、生、管理角色通,课前、课中、课后环节通,形成教学闭环;盘活教学数据,全面把控教学质量。
我院具有超星的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各教学、实训场地均配备投影或者智慧大屏,具备使用一平三端平台开展教学的基础条件。
二、基于超星一平三端平台下的信息化教学
(一)超星一平三端平台如何应用于本课程及其意义
本课程既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求熟练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学要求较高。课程开始前,通过泛雅(电脑端)或者学习通(手机端)平台,轻松的创建课程并通过课程资源库检索,可以找到资源库中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的资源,并能快速导入到自己创建的课程中,完成课程的初步创建。教师能个性化设置课程考核标准,分配各方面(线上测验、参与讨论数、课堂互动、线上签到等)权重。通过平台的课堂报告、学情统计和成绩统计功能自动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案可以在课程对应的章节下面直接编辑或者做好后直接导入。创建好课程后,可以通过学院学生库直接将学生导入课程中,而学生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学习通App,输入学号密码就能看到课程,实现账号无缝衔接,也可以通过教师分享的邀请码或者扫描二维码加入课程。通过以上方式,将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云端化,实现了教师不必携带U盘等教具,可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开展学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超星一平三端平台教学具体开展
1.学习资源准备工作
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固然好处多多,但对教师的能力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微课的录制、题库的建立、教学活动的建立、信息化平台的使用等。课前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开展自我学习,根据教学目标梳理教学的脉络,制定相应的教学日历,并根据教学日历的内容及学生层次整理每周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寻找或制作适合学生学情的网络视频课程,并将相应的课程视频、课件、教案以章节的形式上传到平台,并在班级中发布相关资源。
2.教学运行阶段
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将授课的素材发布到对应的任务活动中,教师及时通过学习通发布开课通知,并布置好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作业及在线辅导答疑时间,为开课做好充足准备,学生便可以登录平台去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
课中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再辅以讨论、答疑、巩固知识点等课堂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展开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讨论,重要的是不能忘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程度。具体开展:
(1)签到功能能够有效地节约点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正式上课时,教师推送签到信息,学生即可通过手机进行签到,形式多样,提高学生注意力,迅速进入课堂。
(2)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通中预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教学目标明确。
(3)教师利用手机投屏功能,能非常方便地将教案、PPT投屏到多媒体、智慧屏等终端设备上实施教学,手机端和投影端同步显示,教师的手机变成智慧控制终端,这样教师可以穿梭于学生中间,更好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可以随时控制投影端的显示。学生也可以在手机端做好笔记,便于课后复习。
(4)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所有同学都可以借助手机端学习通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授课过程中遇到难点解决不了或者不好理解的时候,可以随便播放视频、动画等辅助教学。教师也可以随时发布活动开展讨论、头脑风暴、分组任务等活动,提升学生积极性,讨论中可以设置抢答,通过摇一摇等方式进行现场互动,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一体化教学理念。
课后,学生登陆平台去回顾前面的学习记录,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学生可以自主通过手机端回顾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利用作业、考试等功能,发布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要求提交文字、图片、视频、语言等多种多样的答题形式,教师可以随时掌握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批改,对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进行督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课后教师根据大数据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包含课前学习情况、签到、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讨论、随堂测试等,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查看,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反馈和教学改进,同时也为学生过程化考核提供支撑。
(三)超星平台在《计算机组装》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根据《计算机组装》课程的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学生实际,开课前将本课程的PPT课件、微课视频、题库、课外资料、抖音小视频等教学资源搬到超星平台,为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回顾提供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不论是在家在学校还是在外面都能访问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1.超星平台在本课程课前准备方面
本课程对于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课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具体到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发起讨论功能,掌握到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程中没有掌握的地方;通过平台发起投票功能,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新内容,以便根据学生的关切,更好地分配下一节课程的教学时间。
2.超星平台在本课程课堂教学方面
通过实践发现,借助超星一平三端平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將实用的理论知识讲得更为生动形象,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课程中CPU等硬件的发展史、工作原理等,借助抖音视频、动画演示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极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通过在线测试功能在课堂中随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测试,答题的正确率等分析实时呈现,学生热情高涨,教师便于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动态调整课堂教学。操作视频微课化,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3.超星平台在本课程课后回顾方面
在学习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课后测试”环节来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位学生测试的成绩排名和正确率都能通过平台得到实时反馈,不仅节约了时间,还减少了老师统计的工作量,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情,便于下次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4.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一学期基于超星“一平三端”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高,学习积极性强。从学习效果来看,本学期所教授春考班学生利用此教学模式,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级,教学效果明显,同时学生也更加喜欢上了这门课程。
四、过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课堂上学生需要携带手机,不断通过操作手机来参与课堂互动,这对于授课教师是一个极大挑战。由于学生的自律性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强大的课堂掌控能力,还要求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备课,设计更多提高学习兴趣的课堂活动,同时要做到授课内容新颖,贴合实际。
(二)教师方面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每一门课程从建立到具备实施的条件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构建每一门课的学习通平台课程搭建团队,集中团队的力量,做好分工,提供课程建设方案和标准,通过建设网络课程,只有课程中有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才能有效支撑课堂教学。同时建立奖励机制,一是可以将课程建设纳入课题研究、精品课建设等教科研活动中;二是对于评价高的课程负责教师给予奖励,提高学校教师利用该平台的积极性;三是条件成熟时,学校可以形成一套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丰富教学团队,让每位教师都能贡献自己的智慧进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三)学校方面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学硬件设施的要求。学生准备智能手机(Android系统或者ios系统均可)或平板;教室电脑能够联网和具有可以投射的屏幕,通常普通多媒体教室通过投屏即可变身智慧教室;拥有稳定的网络。具备以上条件就可以通过超星一平三端中来完成各种功能。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新时代技工院校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在课程实践中不断摸索,合理借助一些实用的教学工具,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才能跟上现代教学改革的步伐,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一平三端的教学模式将有效推动我院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覃琼花.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现代信息科技,202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