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凤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因其工具材料的特殊性在美术课堂教学实施中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如何让学生们喜欢上我们祖国的这一国粹,是我们美术教师不断探索的主题。笔、墨、纸、砚的认识利用,变化的笔锋在宣纸上的挥舞,丰富的墨色在薄薄宣纸上的化渗,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韵味,作为中国的少年,运用传统绘画的工具材料表现自然和情感,体验国画艺术的笔情墨趣,是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历。为突破国画教学中技法与造型的教学难点,特别对笔墨技法与趣味性造型的相互巧用进行了研究。
案例描述
笔墨技法与趣味性造型的相互巧用指的是两因素的相互运用、相互融合。中锋、侧锋、散锋等的讲述依附于造型来进行,而趣味性造型的展开让学生甄选不同的笔锋,在相互巧用、相互碰撞中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使学生既明白了笔墨技法,又完成了趣味性造型创作。美术教学中涉及国画教学的课题有很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水墨游戏》,四年级上册的《彩墨世界》,五年级上册的《鸟语花香》;六年级上册的《山山水水》等,这些课题的设计体现出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逐步领会中国画的笔墨以及不同的画种,形成一套中国画学习的体系。作为美术教师,在笔墨技法讲述时融入不同的趣味性造型,在开展趣味性造型时让学生明确笔墨技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案例以四年级上册《彩墨世界》为例,技法的讲述与造型的呈现相结合,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学生们要表现脑海中的事物用到什么技法和练习笔墨技法时呈现出的点、线、面加以想象、添加产生趣味形象共同进行的国画体验。
案例分析
一、引导阶段
在讲述《彩墨世界》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感受彩墨在宣紙上呈现出来的神奇效果,首先用有趣的墨彩游戏导入新课。教师用大笔头毛笔先蘸好淡墨,笔尖点浓墨,直接挥毫画出荷叶,并用趣味化的语言:我是毛笔,我最喜欢喝墨汁,我喝饱了墨汁,就喜欢在宣纸上漫步……通过毛笔散步游戏画好荷花图。
同学们,今天呢,我们就像老师这样带着毛笔伙伴共同走进《彩墨世界》。
二、探究阶段
同学们,你想不想像老师刚才那样玩笔墨呢?笔墨的运用是有技法的,为使同学们明白如何用笔、用墨,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探究几种事物的画法:
画一根铁丝;画一团棉花;画秋天的干草。
学生尝试笔墨游戏并且观察体会。
教师总结:画铁丝时笔尖始终在所画笔画的中间,我们称这种是中锋,画棉花时笔尖有时会偏到一侧,我们称这是侧锋,有时中锋侧锋会结合运用。边演示中锋侧锋的不同。画铁丝时用到浓墨,画棉花时用到淡墨。画干草时,须等墨色用尽,笔锋散开。
思考:如何让一笔当中既有浓墨又有淡墨呢?用什么笔法呢?(生答:先蘸淡墨,再蘸浓墨,侧锋用笔)
教师总结演示。并演示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
学生将毛笔蘸上浓淡不同的色彩也像上面的步骤一样试一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趣味性的造型,表现铁丝和棉花时不同的笔法、墨法,让学生体会用笔用墨的方法,浅显易懂。
发展阶段:
墨的浓淡干湿、运笔的轻重缓急、会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许多的画家就是利用丰富的笔法和墨法画出了著名的作品。先后出示现代黄永玉的《红荷图》,朱德群的《无题》,看一看这些作品的墨色和用笔有什么不同?学生欣赏、观察每幅作品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的方法,利用前边探究的笔墨技法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动笔画,边欣赏大师作品,教师边讲解,边进行示范,整个国画课堂一直在师生不断动笔的节奏中展开。
画家们利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红荷,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千姿百态的事物,有万千奇特的景象,如果让你用墨彩的方法创作一幅画,你最想表现什么呢?你想用我们所体验到的哪些笔墨技法来表现它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表扬孩子们的想象力并鼓励他们大胆创作表现好。
提出要求:
试一试:体验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画一张有生活情趣的彩墨作品。
利用笔墨技法来创作、添加趣味性造型。教师示范一幅作品:《向日葵》
边示范边讲述:用浓淡墨色的结合表现几个墨团,呈现花头;用侧锋用笔表现花瓣;用中锋浓墨表现花秆;用浓淡干墨表现叶子,并配以趣味化语言;完成利用趣味性造型来体会笔墨技法的过程。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彩墨画作品展览。比一比,看一看,谁的作品最吸引你?
从笔墨技法的运用和趣味性造型的相互巧用的角度来评价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今天我们用双手创造了美,也请同学们用双手留住美,共同爱护我们的教室卫生,学会清洗和收拾工具,清理垃圾。
结论与思考
通过本案例,学生们对于国画课中的笔墨技法和墨色的变化能够通过趣味游戏进行深入的体验。笔墨技法与趣味性造型的相互巧用使学生既通过趣味性造型学会了笔墨技法,又通过笔墨技法进行了趣味性造型,整堂课以趣味性为主线,将难度较大的国画课变成简单的体验,符合学生的学情以及年龄特点,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本学段的国画教学应该引导孩子在趣味性造型活动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