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格子
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科技迅速发展更迭,信息如潮涌,互联网+大数据,将人与人联接又疏离。是的,一切都在经历着变革与重构。时代所要面对的问题不尽相同,每个人的回答也并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克服自身所处的时代,就像我们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一样。我们会感受到幸福、希望、平静,也会感受到痛苦、失望或是焦虑,这是时代之下伴随我们一生的更原始的东西。或许,这些我们无可回避的感性的认知经过思考,即会被语言指认为诗。从某种角度看,不是我们在写诗,而是诗找到了写它的那个人。写作的过程,无疑是在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自己与时代的关系。那么,处在这样一个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写作?
正视自己,正视文本。我想,散文诗写作为我们的表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它也同样是值得我们珍视的诗的礼物。如果将语言的写作比喻成星河,那么,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等,包括散文诗,就是构成这璀璨星河的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我仍然记得几年前大禹渡的夜晚,我们在黄河平缓呼吸的岸边散步、促膝交谈,我们头顶的星星在天上行走,而夜空下的群山,轮廓分明,有如神迹,白天所遇到的喜怒哀乐在那里变得渺小,微不足道。自然的声音与图景伴随记忆进入到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写作。从某个切面看去,是自然、童年、故乡、孤独,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这些原初的事物和朴素的思想给予我们写作的初心,也一次次成为日后我们面对质疑声坚定写作信念的力量。
我所理解的散文诗的精神和走向势必要回归于诗歌,回归于文学与诗人,它是在变化和问题中抽丝剥茧,去触达朴素而永恒的部分。我们读《百年孤独》《日瓦戈医生》《悲惨世界》,我们读托尔斯泰、波德莱尔、保罗·策兰等等,那些关于命运、孤独、痛苦、爱和悲悯构筑起生命永恒主题的叙述,像雷声捕获人的耳朵一样击中我们的内心。就像我们在面对屈原、李白、杜甫留下的诗歌传统时仍然为之感到震撼一样。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诗歌精神穿越时代与空间所达成的自然与生命的内在对话,它是恒久的生命主题被伟大的诗歌技艺带到人们面前所引发的共鸣,而这期间,写与读,需要我们保持在场。从写作层面讲,我深知自己的写作才刚刚开始,甚至存在诸多问题。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绵密叙事的困局,也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困惑:如何平衡叙事和抒情的关系?如何跳脱出惯性表达?后来,我学着在写作过程中接受这些问题,也许,答案不在此刻,而在未来。我们在时代中不断面对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时,也在回答著一些永恒的问题。痛苦和明亮,温暖和苍凉,幽默与荒谬,可以同时存在,表达也可以多元,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自省,以何种态度去对待自己、写作和周围的事物。像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说的那样:“很深的声音是听不见的,但只要你在听,你就是音乐。”在表达和困惑中保持真诚与坚定,只要你在听,时间会交出答案。92F380D0-E112-4728-BDC4-8ECB3FDC7E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