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遣唐使”趣谈

2022-05-31 13:58张佃水
走向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新罗使臣中华文化

张佃水

“万国来仪”的盛唐,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华丽雄武的美妙乐章。其间日本“遣唐使”来华更像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给后人留下了许些趣话。

在说遣唐前,先说说唐朝之前的日本。飞鸟时代的日本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好学生。当时正值隋朝,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便向中国派出了遣隋使。遣隋使们经历九死一生,携带礼品和国书远涉重洋到达了中国。但因其国书中“日出处天子至日没处天子无恙”的语句,令中央帝国傲娇无比的隋炀大帝感觉很是不爽,竟然拒见日本使臣(有说见了面的)。日本使臣本抱着满腔热血来朝,却碰了个灰头土脸。

日本遣隋使来华主要想修学佛法。虽然炀帝龙颜不悦,但该办的事还是都办了,并允许部分使臣留了下来,认真在华学习和研修。其后日本又派遣了四批使臣来华,据说收获都颇丰。

通过派遣五次遣隋使,聪明的日本人真正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举国呈现出了政通人和、文化繁荣的好局面。朝野上下对中华文化更加仰慕不已,掀起了挚爱中华文化的热潮。其中遣隋留学僧惠齐、惠日等人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埋首于中华文化的知识海洋里,顿觉时光飞逝,若白驹过隙。还未及回国,哪想中华帝国改换门庭,在李世民的英明领导下,盛世的大唐向全世界敞开了它博大温暖的怀抱。日本政府当机立断,决定组织更大型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臣,并携带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共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公元894年,日本准备再次派遣唐使来华,已经任命了菅原道真为遣唐正使,但是因为他的死命谏阻,日本遂从此正式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

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华一趟十分不易,财力负担相当沉重,且旅途凶险无比,史载只有一次来回平安。所以,被选中遣唐使虽无上荣耀,但有生命之忧;再则历经200多年的中日交流,日本把中国的各种“绝活儿”已经学了个遍;而且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衰,日本中止遣唐的决策无疑是果断的。

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而且相貌堂堂,举止言辞也是出类拔萃者。大唐政府对待遣唐使那也是相当优渥的。只要入了境,夷人学者们的衣食住行就都有政府承担了。唐朝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因为太有钱了。留学生一般都被安排在国子监学习,所有的费用都由鸿胪寺供给。那时来唐留学的学生(日本还不是第一,新罗最多)是从古至今最幸福的学子,没有之一。

遣唐使们来大唐历经千辛万难,因此他们也会带来一些货物,与唐人进行交易挣点钱,但唐政府严令夷人带回唐朝书籍和贵重物品。作为变通,像精明的日本人会招募汉地(还有中亚等)的能工巧匠帶回国,现日本各地仿唐建筑如此之多也就不难理解了。

查阅典籍可知,日本派遣华使早有迹可循。在汉朝时期,日本就与东瓯、闽越、南越等国经常往来,随着汉朝日益强大,逐渐将这些小国消灭,日本转而跟中国进行交往,当时的日本也处于战火纷飞时期,不过不影响与汉朝的交往。最值得注意的一次是东汉光武帝时,位于日本九州的倭奴国王遣使来汉,汉赐一枚“汉倭奴国王”金印,至今仍是日本的国宝。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唐朝衰亡及前文菅原道真的死谏,加之派遣遣唐使使华费用高昂,又由于日本不断遭到新罗以及奄美岛海盗的袭击,在经历过最为严重的“刀夷入寇”之后,日本颁布了“渡海制”,禁止民间私自下海。至此日本对外的主动学习交流宣告结束。只剩下少数不怕死的日本僧人还前赴后继地前往中国和新罗,继续求学并将艺术、音乐等文化带回倭地。

值得一提的是,中学历史课本上曾讲过的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都曾经是日本遣唐留学生之一员,且他们在华殚精竭虑地“研覃经史,赅涉众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历经磨难,终成一代贤臣翘楚。阿倍还曾历侍唐玄、肃、代宗三朝,为人谦和,政绩显赫,以异国之人能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从三品),直至成为掌管实权的安南节度使等地方诸侯,权倾一方,甚至死后还被追赠为潞州大都督。幸甚至哉!

猜你喜欢
新罗使臣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新罗入唐僧汉文诗初探
浅析日本遣唐使的人员构成
从唐诗看唐朝与新罗友好交往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浅论越南使臣与花山岩画
唯一的要求……
从内政看统一新罗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