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忠
简单地说,互联网领域所说的“元宇宙”就是VR技术的升级应用,是VR平台之上的社交功能与游戏功能融合后的互联网新形态。2016年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大力推出VR应用,刮起了VR的虚高热浪后迅速进入寒冬。5年后扎克伯格又用“元宇宙”概念引发了一波新的互联网热潮,在2021年10月Facebook宣布该平台的品牌将部分更名为“Meta”,并表态计划在5年内转型为“元宇宙”公司后,“元宇宙”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关注热点,乃至2021年被视为“元宇宙元年”。
5年时间里互联网技术生态的一个大变化是5G通信技术开始商用,能够慢慢缓解带宽卡顿与观看眩晕问题,VR市场发展有了可能性,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布局“元宇宙”。2021年8月29日,VR企业小鸟看看(Pico)披露被字节跳动以90亿元收购,字节跳动进入VR领域。随后Facebook收购VR领域著名公司Oculus Rift,将Oculus定位成“硬件+操作系统+内容生态+应用商店分发+社交”的下一代超级平台。之后的2022年1月18日消息,微软以每股95美元的价格全现金收购知名游戏开发商动视暴雪,外界解读微软通过这次收购将加速微软游戏业务在移动、PC、主机以及云领域的增长,为进入“元宇宙”打基础。
业界向“元宇宙”探索也引起人文社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21年7月出现讨论互联网“元宇宙”的文章,到2022年2月短短半年多时间,CNKI关于“元宇宙”的题目文章检索结果竟然高达640余篇,有的文章下载量高达上万次。用百度检索“元宇宙”发现找到相关结果上亿。
首先,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元宇宙”的产业进程?
一方面,“元宇宙”作为一种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可能性很大。在5G环境下影响VR体验感的卡顿与眩晕等问题会逐渐被加以解决,目前,基于VR技术的社交与游戏应用平台出现了一批Spaces VR、Altspace、VR Chat等探索应用,在Steam平台上已经有“桌球国度”等几十款游戏加社交的“元宇宙”雏形,用户增长速度也超过其他游戏类型。
另一方面,“元宇宙”不是马上能够实现的,即使带宽问题解决了,建构“元宇宙”场景还需要解决硬件、产品形态、算法、市场接受程度等,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真正建成“元宇宙”平台的进程。进一步说,现在也无法想象出“元宇宙”具体以什么形态成为真正的平台,就像在马车时代是没有办法想象汽车如何开动和驾驭是一样的。更重要的一点,“元宇宙”也可能不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唯一趋势,不排除其他互联网形态崭露头角成为主流的可能。如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时,2011年2月KPCB风投公司的John Doerr提出SoLoMo概念——即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和Mobile(移动的),也曾一度被认为是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方向,然而以Foursquare、街旁、切客为代表的SoLoMo应用并未较好地将地理现实与虚拟联结在一起,难以实现用户在地理空间的“在场”,只有社交化的“So”和移动化的“Mo”而没有本地化的“Lo”。
所以,“元宇宙”在目前也只是一种对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场景想象,一种发展的可能性,最终它将如何实现、以什么样的形态实现等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其次,“元宇宙”会带来什么?
从社交媒体和游戏两个维度看,“元宇宙”场景中的社交媒体将从2.0、3.0时代的“人机交互”变为4.0时代的“人机交融”。“元宇宙”社交不仅仅是人与计算机机械式的“输入”“输出”对话,它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媲美现实生活的世界。用户可以把现实生活搬到虚拟世界来,在这个世界里唱歌、看电影、玩游戏、逛街、旅游,真正融入其中,逐渐走入虚拟世界里,实现了“在场”社交。同样,“元宇宙”场景中的游戏将是完全沉浸式的。从2003年“现象级”游戏Second Life(《第二人生》)问世引发轰动到2021年Roblox“元宇宙”游戏开发与创作社区上市,以及Roblox启动“一起创造‘元宇宙”罗布乐思全国创作大赛,预示着“元宇宙”游戏属性的社会化呈现与商业化延伸。也就是说,“元宇宙”是一个可以社交和游戏的空间,用户以数字人身份参与活动,每个用户有一个独有的数字身份,可以产生经济交易行为,提供了数字替身、虚拟社交网络、虚拟经济和虚拟情境的新空间想象。
最后,如何看待人与“元宇宙”技术的关系?
“元宇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延伸的生活空间,从现实拓展到可以有更多选择的虚拟空间的想象。人们在现实生活里不能实现的角色可以在“元宇宙”空间中得到实现,现实生活里被抑制的个性可以在“元宇宙”里得到张扬。但我们也需要知道,不管虛拟空间的“元宇宙”实现到什么程度,人都是行为主体,会遵循人的行为规律。也就是说,未来虚拟的“元宇宙”不会是一个单纯的“绿洲”,它也会遵循现实社会的基本规则。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我们需要守住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原则,时时提醒我们不能做技术的奴隶。
总之,“元宇宙”场景可以想象,但学术研究需要依据现实发展理性观察。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特约编辑:纪海虹;责任编辑: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