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2022-05-30 01:41赵恬添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学史文学作品

赵恬添

近年来,无论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都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当代中国文学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也因此有了独具特色的形式和格调。在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当代中国文学在逐渐紧密的世界联系中保持自己的本色,并且对世界性显示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当代中国文学又将会以哪种方式来重构全球或者是世界性的经验。

一、文学史视野解读

文学史概念的出现和研究并没有对我国的当代文学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明确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内容之前,我们应该先对文学史的概念来进行充分的考量,通过保证文学史研究的有效性来推动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文学史视角下看待当代中国文学,我们会发现当代中国文学中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弊端和新变化,为了促进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和新变化以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对文学史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是极为必然的。当代中国文学正处于社会变革、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急速变化环境中,因此,呈现出变革时间短、作家适应性较差的趋势。故文学史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能为我国文学健康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文学史的概念是近代我国在构建多学科科学体制过程中,结合西方文学发展来构建的相关概念,近年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对文学史视野进行解读,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文学的本质内涵。文学是一种唤醒话语间性关联的触媒,在我国最传统的文学出现发展阶段中,文学并不作为一种学术性质的内容来被社会所熟知并且进行研究,而是书写的一种内容。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之后,文学的表现形式也仅仅是作家在情不自禁状态下对相关往事的回忆,或者是当下事实的记录以及对未来没有发生的畅想。在这一阶段中,文学的内容还没有出现虚幻和真实的交叉,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原始的记录。再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我国文学发展逐渐开始对真实和虚幻进行结合,文学的真正意义开始逐渐形成。对于作家来讲,文学的存在是作家能够存身于世的重要表征之一,如果作家能够完全行使这一权利,那么文学就能够获得一种传播作家信息的使命。第二,文学在历史上存在的时空错位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小说往往是社会文学结构中地位最低下的内容之一,作为街谈巷议的主体,而戏曲被社会广泛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于是,我国的戏曲和小说发展起步较晚。而在现阶段,我国当代文学结构发生变化,使小说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主题内容,而其他形式的文学内容逐渐变少。古代文学作品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异常稳定和凝固化的特点,像诗词歌赋一直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主体,这种变化能够直接表现出我国文学的时空错位性。第三,是对我国近代文学的研究。近代我国的发展历经波折同时充满了各种机会,随着白话文的普及,对文学创作者的要求逐漸变低,在各种社会环境变化速度快又多的背景下,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井喷的趋势。例如,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狂人日记》《老残游记》《药》等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小说和杂文。可以说,我国近代文学是文学史中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在1949年之后,我国文学出现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大量作品,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又出现了文学发展的新转机。可以说,我国的现代文学在文学史视角下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主要就是因为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对其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问题

(一)文学和市场的关系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市场经济获得了极为显著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新兴的作家和文学作品的出现。部分作家不能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文学和市场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在传统的文学发展历程中,市场往往是被动者,也就是文学作品的出现来培养市场中的读者需求,这样既能够满足文学作品发展的要求,同时对提高读者素养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的小说,无不对读者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当时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效果,并且帮助当时的读者建立了强大的精神信念。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的文学作品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需要适应市场发展的相关要求。因为市场经济已经扩散到文化领域中,文学作品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支柱,是很多产品的核心内容。这就导致文化市场对文学作品的需求量十分惊人。与之相比,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变化令人怀念,那场变化的主要参与者是作家、批评家以及广大读者,是这部分对文学发展关心的群体对文学作品的关切和对文学以及社会的关切来推动变化的出现和发展。也有一部分作家没能充分处理好文学作品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导致作家逐渐被市场经济放弃,虽然文学作品仍旧在不断产出,但是产出的文学作品不能够充分满足其本身发展的需要,市场对于这部分作家的作品采取了极为决绝的态度,这部分作家要么淹没于市场潮流中,要么放弃文学道路。最后只有一部分作家找到了处理市场和文学作品之间关系的正确方法,既能够保证自己的作品被市场逐渐接受,同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总体来看,市场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转变成市场对文学生产者进行改造,这种变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读者对作品的认知。但是,这种变化显示出批评家和作家面对市场商品化的无能为力。想要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度的研究和解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对市场中文学作品市场化机制进行深入探究,要对文学话语权转变之后的作家身份认同进行探究以及作家在被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表现和类型进行深度的研究。而在对当代中国文学进行深度研究的过程中,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对于当前复杂社会文化现象进行认知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模式。无论是在报刊还是在学术研究中的探索都逃离不出高度过高以及缺乏数据研究理论支撑的弊端,因此想要充分对当代中国文学作品进行探究,还需要我国的学者以及批评家、作家和读者贡献力量。

(二)流行文化和文学的关系

流行文化和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变化和形式。其实,流行文化和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虽然流行文化没有产生每年必有的轰动点或者是刺激源,但是这并不说明流行文化变得疲软,而是文化创新的难度在逐年增大。黑格尔说:“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蠢才。”这种观念更能体现在我国的文化作品创新和创造中,我国的文化作品数量浩如烟海,想要实现创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会逐渐加大。正是因为这种作用,流行文化很难出现刚开始出现时的轰动效应,反而渐渐安于一次性消费。现阶段,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流行文化和传统国学之间的对立,最明显的社会现象就是流行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国学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学问之一,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对立对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在流行文化和国学对立的阶段,批评家的言辞格外犀利,同时社会中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能够看出,当时的文学作品要么重视国学内容的开展,要么重视流行文化的开展,少见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的作品出现。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这种极度二元化的现象呈现出没落的趋势,作家和批评家意识到流行文化和我国国学中的内容并不冲突,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相辅相成。例如,流行文化和我国传统国学的融合,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我国的国学作品焕发生机,从而推动新型的文学作品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批判对当代文学进步的发展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文化批判在我国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同时尝试次数不多。例如,在李贽、曹雪芹,以及吴敬梓身上出现过,在晚清、二十世纪初,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化圈中也出现过。文化批判并不是对外来的理论进行全搬照抄,而是充分结合国家文化发展现状而出现的一种文学自我反思和对社会的痛苦折射。(三)中国“当代本质”的认知

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在任何时期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也就是文学不会按照既定的理想形式存在,即便是当代中国文学在当下面对的问题过多,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因为对于文学发展来说,这就是一个严峻的时代。文学在这个时代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其根本问题,就是缺乏对我国当下重要历史转型时期的文学艺术表现力。就实际来看,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小说在艺术水平和表现力上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但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当代中国文学缺乏对异常复杂的历史时期的重要表现。同时,在市场经济不良的引导下,文学作品的藝术表现范围更是逐渐狭窄和重复,没有良好的穿透力和生命力。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将文化划分为主导的、残余的和新兴的,通过这种观点我们能够对当下的中国文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占据主导、统治地位的文学以及观念其实和这个时代进行了严重的剥离,很多的文学作品只是“主导”文学的延续,只是残余的文学,其能够从主导文学中的延续中来汲取力量。因此,我国部分当代文学作品不是面对我国当今的生存现实作出富有创造性的表现,而仅仅从过去的主导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来完成自我复制,所以在这个时代中缺乏新兴的力量,缺乏直接进入现实生活的能力。总体概括来说,现阶段我国部分当代文学作品缺乏对中国“当代本质”的认知,对表现出来的时代进步发展或者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文学想象力已经枯竭,不能充分体现出时代变化的复杂性。

(四)中国文学和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来说,文学产出者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世界环境”“世界级大师”的影响,甚至有些文学作品写作的本身就是和世界级大师进行对话,所以其作品具备世界性的内涵品质。但是,文学创作由于受到产出者个人性格、三观以及经验的影响,所以,其还具备时代、民族的要求,因此其作品中世界性因素具有多少成为需要考究的问题。这一问题的难点其实不是在于承认中国作家受到西方世界级大师的影响,而是如何界定世界级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内容,比如说泰戈尔、托尔斯泰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世界性的,鲁迅、巴金甚至曹禺也可能是世界性的,那么贾平凹、刘震云、莫言呢?这样的命题本身就是荒谬的,但是在实际考量当代中国文学作品质量时,多少都会对“世界”级别进行质疑和思考。在实际评选的过程中,肯定不能和世界级文学作品奖项进行直接挂钩,因为很多世界级的评选也是西方文化主导下的思维产物,对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评选没有实质意义,甚至可以说只是凭借某种话语权力而建构起来的一种优先价值观。在文学史的视角下,文学作品的审美高低不仅仅是看民族性的简单叠加,还应该看其更高、更完美的艺术品质,这种品质的存在与否其实就是伟大作品和普通作品的区别。而当代中国文学部分作品中,呈现出了一些相对单一、狭窄,且缺乏艺术性的文学观念,或者是对上一阶段文学内容的反复提及和延续,文学的艺术性与文学创新存在不足。这就导致当代的一些作品缺乏广阔的文学审美表现力,很多作者没有很好地保持自己在艺术上的文学自觉,没有真正地把生活的艺术在文学中表现出来。

总而言之,文学史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文学发展面临着很多困境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新出现的社会变化对文学探究“当代本质”也能够产生积极的意义。因此,我国的作家应该重视文学精神的传承,重视文学作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对社会变化发展的忠实记录,以此来提高文学作品内涵的本质意义,推动我国文学在适应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也能适应经济环境。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文学史文学作品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