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晏殊的乐舞词

2022-05-30 01:40肖宇冰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晏殊乐舞

肖宇冰

近年来,学界对宋代乐舞整体情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果,然而对文学团体和个体作者乐舞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长久以来,学术界一直关注词与音乐的关系,却忽视了乐舞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政治理念。因此,本文通过探究晏殊乐舞词的内容,分析其乐舞词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政治思想。

北宋早期,社会由动荡不安走向统一的局面,专制主义极度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市民阶层迅速兴起,这些都有利于乐舞词的发展。晏殊乐舞词创作的背景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宋王朝重文轻武,统治者施行专制主义。在这种环境下,文人唯有沉湎于歌舞享乐,在作品中歌功颂德,才能消除君主的猜忌,求得仕途顺利。官员在家养私妓,在外宴饮也与歌伎多有交流,晏殊也是如此。再者,在北宋早期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下,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这一变化奠定了乐舞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了乐舞文化的繁荣昌盛。最后,晏殊本人的特殊经历,也是他作乐舞词的重要原因。晏殊14岁入仕,一生仕途顺利,只在中晚年时期有过3次较短暂的贬谪经历。富贵优游的生活造就了他生平喜爱宴请宾客、观歌赏舞以及在宴会上创作乐舞词的习惯。

一、晏殊的乐舞词创作

乐舞是有音乐伴奏的舞蹈,乐舞词则是以音乐舞蹈为直接描写对象的词作,其中也包括许多反映歌女舞姬日常生活及心理活动的词,涉及乐舞情境借以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以及宴会酒席上所作的应景歌辞,等等。

晏殊的《珠玉词》共有138首,其中涉及乐舞因素的有63首。总的来说,晏殊的乐舞词所反映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但其艺术技巧极高,并且词中包含了作者的许多哲理性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北宋前期乐舞词的境界。以内容来划分,晏殊的乐舞词有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借乐舞场景歌咏太平盛世。这类词主要是祝寿词,作于宫廷及官员府中的酒席上。宋代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声色歌舞的发展,同时,宋代统治者鼓励臣僚寻欢作乐、宴饮享乐,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是促进当时乐舞发展的关键因素。毫无疑问,处于这种背景之下的晏殊,也写作了许多歌功颂德的作品,在63首乐舞词中,这类乐舞词就有28首,如“共祝尧龄万万。曲终休解画罗衣,留伴彩云飞”(《喜迁莺》)就是描写歌舞场景,恭祝帝王长寿。《少年游》是晏殊写给自己夫人的祝寿词,其中“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一句刻画了轻歌曼舞的场景,从侧面也显示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这类词没有实质内容,描写乐舞内容的主要作用是歌功颂德,但其词中的意境及词句韵律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第二类是借乐舞情境烘托富贵生活。晏殊词作以雍容华贵著称,吴处厚《青箱杂记》曰:“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晏殊虽然一生优渥,仕途得意,但他的词作并非言之无物,抒写富家景象也不同于一般的胭脂俗粉,而是自带富贵气息,如《玉堂春》:“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依约林间坐夕阳。”写作此词时,晏殊正加封宰相,字里行间都显露出旷达昂扬的氛围,“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显示出静坐林间,听歌赏曲的清逸爽朗。总之,晏殊虽然在词中多描写富家景象,但并不流俗浮夸,境界自高。

第三类是借乐舞场景抒发个人情思、感慨世事无常。晏殊不是毫无节制地抒发感情,而是有“节制和反省的理性”,能在词中注入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内容充实,不会流于表面,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这首词抒发的是对无常的悲哀,“一曲新词酒一杯”有对舞曲歌词的描写,词人对酒当歌,自然地联想到去年今日的场景,这就引出了词人对无常的哀叹。在“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词”用“曲”来衡量,这显示出当时的词还是作为演唱的歌词存在的,词人喝了点儿小酒,听到一首曲子,触景生情作了这首歌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想怀抱。晏殊的乐舞词中,还有许多借乐舞抒发感想怀抱的词作,如《喜迁莺》“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这首词是送别友人所作,作者在词中运用“朱弦”这个乐舞意象,来形容友人走后的凄凉孤独,并在词中阐释了看破名利,人生如梦的深刻感受。

第四类是作者通过描写歌伎和乐舞活动寄寓身世,反映人世悲欢。晏殊的词大多数就像他的词集名“珠玉”一样,珠圆玉润,清朗旷达,但《山亭柳》却除外:“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词中充满了悲凉清越的情调。作者的其他词作,都是以他者的眼光来观照女性角色,进而引出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在《山亭柳》中,词人加上了“赠歌者”这个题目,从女性的角度抒发个人感情,不再是男性的自我感怀。结合背景来看,“来往咸京道”,正是指晏殊被贬到长安永兴军这一事件。词中“花柳上、斗尖新”“高遏行云”等都是形容歌伎的乐舞技艺纯熟。表面上写歌女,实则是在写自己。作者虽然技艺满身,也曾经荣宠不断,然而时过境迁,眼下因贬谪奔波周折,受尽艰辛。所以,这首词是作者假借歌女身份,在词中寄托身世之感,反映人世悲欢,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抑郁。晏殊中晚年的一些乐舞词,大多是借乐舞意象抒发人生失志,期盼早日回京的愿望。

晏殊的樂舞歌辞中大多寄托了他的真情实感,刻画得细腻深刻。晏殊虽然感怀伤时,但其态度仍然积极。并且,晏殊的乐舞词,通常还包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寄托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不会落于俗套,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至于一直以来认为晏殊词作是无病呻吟的评价,未免有失偏颇。

二、晏殊乐舞词中的音乐思想

冯煦评:“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依声家初祖。”这就点明了晏殊的词具有音乐性,婉转明丽。

晏殊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积极参与雅乐的建设。北宋前期,乐坛上雅俗之乐混乱,经历六次改制后,雅乐方逐渐复兴。《宋明音乐史料》载“五年五月,右司谏韩琦言:‘臣前奉诏详定钟律,尝览《景祐广乐记》,睹照所造乐不依古法……今将亲祀南郊,不可重以违古之乐上荐天地、宗庙。……诏资政殿大学士宋绶、三司使晏殊同两制官详定以闻”,仁宗就雅乐改制的问题传召晏殊等人商议,可见晏殊在音乐方面颇有建树,并在雅乐复兴的过程中得到了仁宗的重用。晏殊拥有较成熟的音乐思想,概言之,晏殊乐舞词中体现出的音乐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以乐治国,礼乐颂德。晏殊作为朝廷重臣,是儒家礼乐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希望制定出利于治国的音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他的乐舞词中充满了祝颂之声,尤其是一系列祝寿词,如《喜迁莺》:“人人如意祝炉香,为寿百千长。”表达了对仁宗的祝寿之情,也从侧面肯定了仁宗的政治功用。不同于统治者的政治目的,晏殊的作品中,还有着文人的文化理想和价值情怀,他的乐舞词中使用了许多乐器,如琴、瑟、笙管、拍板等。其中,以琴瑟为代表的弦乐器出现了28次,以笙管为代表的管乐器出现了30次,拍板等打击乐器出现了8次,还有大量的管弦乐合奏。晏殊的乐舞词中多次出现琴瑟箫管等乐器,显示了晏殊想要以乐治国的政治追求。这些乐器的文化象征意义远大于作为乐器的表现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这些乐器代表着儒家道德和秩序,富于文人色彩,深受文人雅士的重视。晏殊乐舞词中的思想情感和字词运用,都具有浓厚的儒子色彩,以促进国家发展为己任。

第二个方面是推崇雅乐,风格高雅。晏殊创作天然富贵,崇尚高雅,作品中充满“富贵气象”。《画墁录》记载:“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殊)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这里明确显示出,晏殊和柳永创作乐舞词时,具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观,柳永是不避俚俗,晏殊是追求高雅。虽是写酒筵歌席之事,柳永是大胆露骨,晏殊却用词高雅,清丽脱俗。并且,其创作乐舞词,纯粹为了享受歌舞的极少,都是借乐舞意象抒发个人情志,寄托怀抱,这符合文人的审美趣味,体现出封建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怀,如“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采桑子》),“褰油幕。调清乐。四海一家同乐”(《喜迁莺》),“玉楼清唱倚朱弦,余韵入疏烟”(《喜迁莺》)等,遣字用词端庄雅致,并无轻浮香艳之语,也无俗语,再如《木兰花》:“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这首词是晏殊为歌舞侍妾所写,这名侍妾很受晏殊宠爱,她不仅能歌善舞,而且颇通文墨,每次张先来拜访晏殊,晏殊总是“令侍儿出侑觞,往往歌子野所为之词”,但她也因受宠“其后王夫人寖不容”,离开了晏家。这首词虽然是写男女相思,但其中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卓文君闻琴觅知音,一个是汉水江妃解佩赠知己,都是淑女与君子相配,历来受到文人赞颂。词人虽然喜爱歌伎,但在词中却没有轻佻言论,而是发乎情,止乎礼义,克制情感的宣泄,具有“后妃之德”的中和之美,高雅纯洁。

第三个方面是重视音乐休闲自娱的功能。词本身就是依声填词,合乐而歌的音乐文学样式,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并且,宋初的社会环境导致宋代整体喜爱宴饮歌舞,这就使乐舞词的主要功能集中于娱宾遣兴,休闲娱乐,处于政治文化中心的晏殊自然也顺应这一潮流。在晏殊的音乐思想中,乐舞不仅有歌颂宗庙的雅乐,而且还有具有娱乐功能的俗乐,娱乐乐舞能够表现人们参加宴饮活动时的舒畅恣肆,反映人们在乐舞场合的情况,显现出乐舞活动中交流的独特性。晏殊的这类娱乐乐舞词中,描绘了许多乐舞场景,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宴饮享乐生活,如“歌长粉面红”“写向蛮笺曲调中”(《破阵子》)是美丽歌姬唱曲的场景。“小词流入管弦声”(《浣溪沙》)是晏殊于席上作词,以供歌姬演唱。“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木兰花》)直接描写歌舞场面。“琵琶旁畔且寻思”“檀板欲开香满袖”(《木兰花》)是对乐器的描写。晏殊一生富贵,仕途顺利,日常生活中多参加歌舞宴会。他利用乐舞活动招待亲朋、交流词作,也通过乐舞活动娱宾遣兴、休闲娱乐。同时,文人墨客的文学修养,也使得乐舞词的内容更加充实,意趣更加雅致。

晏殊的音乐思想符合封建的雅正意识,恪守封建士大夫的雅正准则,推崇雅乐,积极推动音乐制度的建设。同时,晏殊重视音乐的娱乐功能,通过音乐来娱宾遣兴。

三、晏殊乐舞词的价值

晏殊属于北宋的士人阶级,他所作的乐舞词反映了这一阶级的审美特征,显示出独特的思想体系。晏殊在乐舞词创作过程中推陈出新,对乐舞词文本、情感、意象的選择更加规范。此外,晏殊在乐舞词中增加了寄托比兴的运用,具有富贵崇高的气象,风格明丽开朗,从而推动了乐舞词的雅化进程。

首先,晏殊的乐舞词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审美取向,刻画了日常宴饮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乐舞的发展状况。晏殊的乐舞词中有许多关于乐舞宴饮场景的描写,如“遏云声,回雪袖”(《更漏子》)描写了宴会上轻歌曼舞的画面,“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更漏子》)是从乐器和舞女的舞服来刻画乐舞场景。这些乐舞意象的熟练运用,说明北宋前期音乐舞蹈艺术高度发达,乐舞文化深入人心,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乐舞场景,对乐舞文化的接受度普遍提高。北宋前期的宴饮场合中,乐舞词具有娱乐、交际与抒情功能,主人—歌伎—宾客是乐舞场景中的基本角色模式,构成了乐舞场景的基本内容。晏殊的乐舞词,也是围绕歌伎和乐舞场景展开的,如“一曲细丝清脆、倚朱唇”(《凤衔杯》)是写乐女思人。“蜀弦高,羌管脆。慢飐舞娥香袂”(《更漏子》)描绘的是歌舞与乐器演奏场景。作为酒席的主人,是要尽地主之谊,热情款待客人的。晏殊为人随性闲雅,爱广交友,喜爱宴请宾客,担任宰相之时,他经常邀请好友门人同聚。《避暑录话》:“每有佳客必留……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数行之后,席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歌乐。”歌伎是连接主人和宾客的桥梁,宴会趣味正浓时,主人会让歌伎向宾客索词,宾客也可以通过献词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这首词便是词人在宴席上所作,令歌伎奏乐演唱,来烘托酒席氛围。

其次,晏殊对乐舞词文本、情感,以及意象的选择更加规整。晏殊在创作乐舞词的过程中,融入了其个人的乐舞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晏殊对物象的选择具有特殊性,既要符合场景,又不能轻浮。“酒”“歌”“曲”“舞”大量入词,形成了晏殊乐舞词富美艳丽的审美特点,如“酒”字在《珠玉词》中出现过53次,“一曲新词酒一杯”“酒筵歌席莫辞频”等。这些乐舞场景的独特意象,描绘出歌舞喧闹,酒席罗列,果品珍馐琳琅满目的富贵奢侈而又风韵雅致的画面。乐舞场景对词文本的选择也有影响,晏殊的乐舞词是可以入乐演唱的舞曲歌词,当时人们喜爱宴饮活动,每每聚会,必要创作歌词给歌伎奏乐演唱,歌伎为了保证自己的歌艺事业经久不衰,也会经常向词作大家求取词作,这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宋代乐舞词的传播。因此,乐舞词既要满足歌者的需要,浅白通俗,可合乐歌唱,还要符合听者的娱乐怡情需求。晏殊所作的许多乐舞词,不仅可以入乐歌唱的,娱乐众人,而且还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情绪,使听者能够产生共鸣,如《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人在其中抒发了时间易逝,及时行乐的感想。五代以来的乐舞词,多绮靡艳俗,而晏殊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使乐舞词的文本、情感,以及意象的选择更加规整,有章可循。

最后,晏殊促进了乐舞词的雅化,推动了宋词的发展。晏殊是北宋前期的重要人物,是文坛和政坛的领军人。以晏殊为代表的文人士子,遵循和雅敦厚的文学理念,创作出高雅委婉的乐舞词。所以,北宋前期的乐舞词坛,摆脱了五代时期的绮靡词风,以雅词作为创作主流,从而推动了宋词的雅化和发展,而“俚俗词风一直受到宋词‘雅化倾向的压抑”(诸葛忆兵《婀娜清刚相济美—论徽宗、高宗年间词坛之演变》),不占主流地位。从整体上看,晏殊乐舞词继承了风流明丽的花间遗韵,具有富贵闲雅的气象,多情思结合、寄托比兴之作,使乐舞词不再流俗于表面,加快了五代以来乐舞词的雅化历程。晏殊乐舞词与花间词相近,不仅在于风格相同,而且二者都写男女之情,缠绵悱恻,意味深长,如《凤衔杯》描写一位吹笛少女在春日里懵懂思春的过程,“一曲细丝清脆、倚朱唇”生动地揭示了少女思绪飞扬的心理活动。晏殊继承了花间遗韵来创作乐舞词,总的来说就是描写细腻,情感克制,趣味深长隽永。晏殊词中富贵闲雅的气度,也促进了乐舞词的雅化,使之脱离了之前浮华艳俗的风格,呈现出雅丽端庄的特点。此外,晏殊的乐舞词中,多情思结合、寄托比兴之作,丰富了乐舞词的思想内容,增加了词作的厚度。五代以来的乐舞词多言之无物,流于空洞,与之相比,晏殊作的大量乐舞词,都有具体的思想内容,寄托着词人的意志怀抱,言之有物,从而推动了宋词的发展,提升了词体的地位。

晏殊在宋代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乐舞词蕴含了词人丰富的情思意志,刻画了北宋前期的宴饮歌舞画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同时,晏殊的乐舞思想体现了“儒风教本对文人群体的影响”,乐舞首先为政治服务,其次才是娱情玩乐的工具。总之,晏殊的音乐思想影响了一代文人,为后世乐舞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晏殊乐舞
“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
龟兹乐舞
晏殊换题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晏殊的忘年知音
晏殊换题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晏殊《完溪沙》
晏殊树立信誉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