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琴
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情境”“实践”是2022年版课标中出现的高频词。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旨在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从新课标的相关表述中可以看出,“真实”的学习情境是指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真实的学习情境能有效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有意义”则是指学习情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引导学生亲历运用语文的方法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
2022年版课标明确义务教育语文課程应“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可见,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与“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发生在情境之中。[1]脱离具体情境,学生获取的大多是静态的语文知识。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利于学生积累语言经验、把握语文规律、建构语文能力,进而发展语文素养。
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
1.创设语用情境。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经验,但不仅限于知识学习,教师还应创设语用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语言。如,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多义字的字义等。再如,学习《荷叶圆圆》中带有叠词的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联结生活提供语境,仿说“苹果 ,”“水珠 , ”。创设贴近生活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积累言语经验,提升言语品质。
2.创设文本情境。“语言文字及其作品都反映了特定情境中的人类生活”,文本情境就是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联系生活与知识经验阅读文本,提取相关信息,获取文学体验,交流感受、发表观点、解决问题等,“语文学习就成为学生真实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行为”。[2]整合单元文本内容、语文知识,可创设单元学习情境。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创设“我是科普志愿者”这一真实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了解科学知识—— 阅读《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等文本,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分别梳理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
探究写作密码—— 探究文章清楚准确、生动有趣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例如,有序介绍、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和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等;
制作科普画报—— 借助网络等搜集恐龙、纳米技术等资料,筛选信息,小组合作制作科普画报;
书写奇思妙想—— 大胆想象,完成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围绕自己想发明的事物,从样子、功能等方面画思维导图,运用多种方法介绍自己的科技发明;
宣讲科普知识—— 向学弟学妹介绍科普知识,根据对象特点(即学弟学妹的知识经验),选用合适的方法介绍科普知识,力求准确科学、生动有趣。
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设计相互关联、递进的语文实践活动,整个单元学习发生在真实情境中,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文本学习就有了在生活中运用的价值。
3.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源于生活的学习情境,设计与家庭、校园、社会生活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关注真实生活需求。以往的许多语文学习,单纯研读文本的内容与主旨,揣摩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表达方式,很少思考阅读、习作与真实生活需求之间的联系。学生习作表达缺少“对象感”,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说、为什么写。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有的学生介绍苏州有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平江路时,从网上下载平江路的历史等信息,应付习作任务。教师基于习作草稿进行引导:确定推荐地方后,可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这个地方的多种“好”;确定推荐“对象”,即准备把“好地方”推荐给谁;基于“对象”特点,从多种“好”中选择合适的推荐角度。如向同伴推荐,可重点介绍当地有名的小吃、好玩的工艺品等;如向喜欢历史的长辈推荐,可重点介绍有名的街巷人物、历史悠久的小桥、独具江南特色的评弹博物馆等。
基于生活需求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确立对象意识,依据听众或读者的特点及需求,明确该说(写)什么、如何说(写),实现有效的人际交流与沟通。
其次,解决真实生活问题。基于真实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尝试综合运用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学语文、用语文。苏州文萃小学开设了耕耘项目,学生在“一锄一禾园”种植蔬菜,蔬菜成熟后卖给校内老师,收入作为项目经费。冬季常见的时令蔬菜丰收,但第一波蔬菜在校园内售卖并不受欢迎。针对“冬季时令蔬菜滞销”这一真实问题,该校教师设计“萃行生鲜双十二筹备会”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
从产品质量、价格、需求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
利用柱状图统计分析问卷数据;
利用数学折扣知识,在保证略有盈利的基础上设计买赠、满减等促销方法;
针对调查中顾客反映不喜欢某类蔬菜口感等问题,运用语文课学过的书信、倡议等方法,写时令蔬菜营养价值推荐信;
上网查阅资料,附上烹饪方法;
给蔬菜换一身别致的包装,让购买者眼前一亮。
以生活问题为学习情境,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做事”,即自主实践与探究,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培养搜集整理信息、沟通交流、思辨分析、创意表达、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
真实学习情境,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带入生活现场去学习。完全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可遇不可求,教师可创设与真实生活有“尽可能接近的相似关系和对应关系”的学习情境,类似于搭建一个“实习场”,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完成学习任务。[3]学生在“实习场”中掌握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可以迁移到真实生活中,解决类似问题。这样的学习情境、实践活动应该是“真实而有意义”的。 ※
[1]崔允漷,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7).
[2]陆志平.重新设计课堂[J].全球教育展望,2022(5).
[3]孙国平,黄厚江.对“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的困惑和理解[J].语文建设,2021(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