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放结合:指向小学生习作能力进阶的路径探究

2022-05-30 10:48:04陆娟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例文思路习作

陆娟萍

一、演绎目标:观察模仿

1.明确目标。如果教师忽略了对习作目标的演绎解释,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习作要求是什么。所以,我们就要采用直观、动态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明确目标。如四年级上册“生活万花筒”的习作要求:“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展示习作要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这个目标,再将此目标分解成“按一定的顺序写”“把事情经过写清楚”两个阶段目标。

2.学习例文。如果一味地只用文字来解释习作目标,学生对习作的理解还是只能停留在表面。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对同类习作已经有了多次训练实践,而习作教学的目标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如果不具体分析,学生就不能明确本次习作应该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要结合习作例文,指导学生回忆并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明确本次习作需要达到的目标。如在品读《小木船》“友谊破裂”部分时,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按“玩小木船—摔坏小木船—争执—踩坏小木船”这个过程将事情写清楚的。

3.细化目标。在学生学习例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例文、找规律、探技巧、寻方法、感好词”等直观感受的方法,明确本次习作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麻雀》一文通过“看到老麻雀的动作和姿态、听到老麻雀嘶哑的声音、揣摩老麻雀当时的感受”三处描写表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的形象,非常具体生动。通过品读这样的例文,让学生明确习作中要运用细节描写等手法达到“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目标。

例文分解可以让学生明确在本次习作中需要掌握的习作方法和技巧,并能充分、恰当、合理地使用,使其成为习作中的亮点。

4.关注思维。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并不是评估他们对习作例文理解、把握的程度,而是明确学生能否明晰此类文章的习作思路。如学习习作例文《小木船》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重点写了事情的起因“友谊破裂”和结局“和好如初”,而只用一句话写了事情的经过“友谊破裂了很长时间”。由此,学生明白,可根据习作需要安排文章详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感受他们是否根据学习目标,明晰对写一件事的习作思路的理解。

二、建立支架,呈现思维

1.设计话题,试建支架。根据习作目标,教师可设计典型的习作话题。如在本次习作要求中已提供了一些题目,也可以让学生另选其他题目。和学生商议后,我们先以《教室里的掌声》为话题,全班写一篇同题作文。

学生根据已学过的习作方法设计写作提纲,那么学生的习作思路就会显露出来。如写《教室里的掌声》,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支架:“你打算怎么写?重点部分写什么?掌声是怎样的?你有何感受……” 当学生讲述习作思路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不断形成习作的整体思路。

2.整合板块,重建支架。在学生梳理习作思路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整合,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用表格或图表等不同形式的支架协助学生整合思路。当学生无法清晰地用语言呈现自己的写作思路时,教师可重新给学生呈现例文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例文,来设计思维导图。如《教室里的掌声》,还可将问题支架具体化为:掌声响起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呢?在写经过部分时,还可以分成“掌声响起前、响起时、响起后”,你都有什么感受呢?……诸如这样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关注整个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写好这篇习作建立支架。

三、师生合作,习得技能

(一)体验生活,精选素材

要想写好一篇习作,学生在理解习作目标与要求外,还需要有生活素材。那么如何精选生活素材呢?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支持与帮助,从而走向独立选材与创作。

1.多感体验。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光。人有多种感官,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感觉等,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指导学生写《教室里的掌声》时,笔者创设“掌声响起”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来体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设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掌声响起时的感受。

2.靶向重点。生活多姿多彩,如果学生不会选择与舍弃,那么就会失去习作的思路与亮点。这时,教师就要提示学生:“什么事情让你感触最深?有什么感受也想和大家分享?……”如写《教室里的掌声》时,设计提问:“让你感受最深的是掌声响起前、响起时,还是结束后?你最想写哪里?你觉得还有什么也不能忽略?”由此学生明白了先写什么,重点写什么的行文思路。

3.探讨盲区。还有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感受,教师可通过设计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关注;或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在讨论分享中,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与关注。如指导《教室里的掌声》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大家都非常关注掌声响起时的感受,那掌声响起前你又是什么感受呢?”当学生说出心理感受后,教师继续提问:“你当时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关注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了吗? ”引导学生关注写作时易忽略的盲区。

4.精选内容。当学生无法精选习作内容时,可以再回到“多感体验、靶向重点”环节,重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精选素材。对于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提供一些描写感受的文字,让他们选择。总之,将“感受”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在自己理解的范围内精选习作内容。

(二)唤醒语言,妙用方法

有了生活素材后,那么如何来进行组材成文呢?教师可通过类搜索、群分享、巧运用几个环节,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语言技能以及在例文中新学到的语言技能。

1.类搜索。通过组建互助组,让学生根据教师在教学例文时的示范,彼此分享、交流、讨论;教师还可提供表格分类(见下图),引导学生去搜索在本次习作中需要的语言技能。

2.群分享。根据表格,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唤醒习作需要的语言技巧。小组成员一起重读例文,探寻例文所用的语言技巧,并讨论在以往学习中掌握的语言技巧,在本次习作中可以用到哪些语言技巧。

如写《教室里的掌声》,可以用到哪些语言技能呢?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初步达成一些共识:可以用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可以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反复等;可以用的表现手法有铺垫、前后照应、对比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好词好句:忐忑不安、心潮澎湃、雷鸣般、激动不已等。

3.巧运用。在搜索、分享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哪些语言技能可以运用在本次习作中,并进行模仿写作。如写《教室里的掌声》时,引导学生根据《爬天都峰》中的心理描写进行仿写:“我站在讲台前,望着教室里同学们的一双双眼睛。学校大队委,一个我朝思暮想的职务!我能成功竞岗吗?再望望同学们眼眸中透出的满满的信任,我仿佛看到了一股充满能量的火焰,我顿时有了力量。”在一个个片段仿写中,学生不断习得语言技能和写作方法。

四、独立实践,趋向多元

1.同题习作。根据课始教师设计的话题《教室里的掌声》,学生结合课上体验充分感知,合作探讨习作思路,绘制思维导图,精选生活素材、语言素材,最终独立完成习作。在本次习作中,从教师主导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最终独立完成习作。写完后,对照习作目标,同伴互评,再次修改。

2.类题习作。在同题习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同类话题习作,可根据习作要求中提供的题目,如《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照片里的温暖》等,也可以自行拟定题目,设计思维导图,自选习作素材,独立完成习作。学生写完后,对照习作目标,自行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倡导“扶放结合”的习作教学范式,从扶到放,扶放结合,为学生搭建习作所需的支架,逐渐实现从教师辅助学生习作,到学生自主独立习作,从而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广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例文思路习作
不同思路解答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假如我是……”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