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
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到一年到头儿难得吃上一回鸡蛋,穿上一回新衣裳。不过,每当我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时候,妈妈却总会尽力满足我的需求。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二名。中午,我高高兴兴地捧着奖状跑回家向妈妈报喜。妈妈正在切菜,准备做午饭。她看见我捧着一张大红奖状回来,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好孩子,妈妈给你加菜,奖励你一个煎鸡蛋。”于是,妈妈特意为我煎了一个鸡蛋作为奖励。饭间,妈妈并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一直微笑地看着我,我则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美味,直到吃得满饱。这是妈妈给我的第一次奖励,一个微笑、一个煎鸡蛋,令我记忆尤深。
时间飞快,马上就是期末。期末考试,我更进一步,考了全班第一名。当我再次把奖状捧回家时,妈妈的笑容似乎更灿烂了:“明明真棒,妈妈过年给你买新衣服。”我知道,妈妈这次所谓的奖励,不过只是因利乘便而已—过年买新衣服,本来就是应该的啦!其实,我心里最想要的奖励是玩具枪。但是我知道,家里穷,妈妈很节俭,不实用的东西从不乱花钱买。但不管怎样,只要妈妈高兴了,只要妈妈笑了,我也就满足了。
记得,刚上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搬进了新教学楼。那时候,我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还有了水彩笔可以自由画画。有一次,学校为了庆“六一”,特意举办了一次作文和书画作品展览。我将写的一篇游记作文和一幅松树“写生”画作递交了上去。没想到,我的作文和绘画作品双双入围。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高兴地笑了:“是吗?那我‘六一那天一定要去看看。”
我本以为妈妈只是随口一说,天天忙农活儿的她根本不会有时间去。然而“六一”那天,妈妈真的去了。当妈妈在展览墙上看到我的作品时,脸上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看着妈妈的笑容,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像吃了蜜。小小的我突然觉得,最令我开心和满足的其实并不是煎鸡蛋或者新衣裳,而是妈妈那灿烂无比的笑容。
从小到大,我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样进步,换来的都是妈妈亲切的笑容,也正是妈妈亲切的笑容,鼓励着我不断地进步。尤其是上了初中后,我的成绩一直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夸我是考大学的好苗子,不过同时又为我贫寒的家境感到担忧。但妈妈微笑着对我说:“只要你加油读,将来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送你去读大学。”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完成了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上了高中以后,我的成绩依然靠前。然而,高一的时候,因为一次生病,导致本来名列前茅的我成绩直线下滑。但是妈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继续微笑着鼓励我:“再赶上来就好。”自然,我也没有气馁,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加倍努力学习。果然,下一个学期,我的成绩又赶回来了,并保持稳定,直到考上了重点大学。
曾经令老师担忧的问题终于还是来了:高昂的大学学费令我们倍感压力。妈妈靠着爸爸在红砖厂做工挣到的那点儿工钱打底,再去亲戚那里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凑足了学费。
去上大学的那天,妈妈送我上了火车。我就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妈妈立在窗外的站台上久久不肯离去,一遍又一遍地千叮咛万嘱咐。直到火车开动时,妈妈才依依不舍地微笑着与我挥手作别。这是我第一次远行离开妈妈,我分明感受到妈妈心中的万千不舍。但从她的笑容里,我又分明看到了她的欣慰与自豪。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我忽然明白:我的成长和进步,就是妈妈最大的幸福,而能让妈妈开心微笑,也正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过,未来的日子里,一切就都要靠自己去争取了。
大学里,我依然努力学习,多次拿过奖学金,也业余通过写作投稿赚点儿微薄的稿酬补贴生活费,还参加广告征集,中过标、拿过奖励。妈妈不懂这些,但每次都会给我鼓励。我也是这样,只要能让妈妈高兴,我也就更开心,更有动力。
大学毕业后,我虽然未能遵从妈妈的想法捧上一个“铁饭碗”,而是选择做了一个“北漂”,但无论我做什么,妈妈始终都是支持的、鼓励的。世人皆知,“北漂”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多年來,每当我回想起妈妈的微笑,身上总是涌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我知道,无论我身在何方,妈妈总在鼓励着我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