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官巷和我的三枚印章

2022-05-30 18:14陈劭平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印面三坊七巷刘涛

陈劭平

“三坊七巷”是今天福州的金字招牌,是全国留存最好的历史街区之一。郎官巷位于“三坊七巷”的东北角。

今年我所在的研究会在郎官巷二十六号“三友书屋”中借用到一个小小的办公场所。最高兴的人当然是我,因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可以隔三岔五去郎官巷作画和发呆。

得到消息,为了表达喜悦心情,我便为自己捣鼓了一枚印章,仿汉印,印面为“郎官画徒”。

郎官巷最早叫延福里。为什么现在叫郎官巷呢?《三山志》记载:“以刘涛子孙皆为郎官,故名。”刘涛是谁?今天恐怕并没有人知道,但由于他的儿孙接二连三当上郎官,让这条巷子声名鹊起,于是干脆改名叫郎官巷。郎官巷原先是七条巷子中最长的,因为其他六条比较直,只有它略微弯曲。但城市改造时它被截去半条,如今倒成了最短的。

来到郎官巷,可以读到一个牌坊对联,曰:“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然而,郎官巷走出的名人何止刘涛和严复,至少还有宋朝著名学者陈烈,清代爱国诗人张际亮、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等等。

“三坊七巷”一直保持着它固有的深邃和拙朴,特别适合人们来这里读书和思考人生。这是我仰慕它的缘故。我学画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十多年前,这里有过一次小型画展,让我近距离地观赏到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原尺寸高仿本。那天,我呆站在那幅画前近一个小时。此后,我下定决心,走进这让我心仪的艺术殿堂。

我赶紧收拾几样常用的文房用具前往郎官巷。没曾想一到那里,我的欣喜又一次被爆燃。因为,我们所在的二十六号,紧挨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严复故居”。

严复是“中国西学第一人”。有人认为中国思想家影响最深远的可谓“三子”,即:孔子、朱子和严子,福建占二人。

严复,少时进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轮船驾驶。1877年,他与刘步蟾、萨镇冰等三十二位船政学堂毕业生共赴英伦,那年他二十三岁。学成回来,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唤醒国人的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由此被尊为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这位曾任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校长的严公,终老于福州郎官巷。能够每天如此近距离呼吸到这位先哲的气息,是我莫大的荣幸。就在当晚,我刻下一枚朱文新印章,印面为“严公隔壁”。

“三坊七巷”不仅名人荟萃,还有不少名宅名园、名花名木,隐匿其间,与名人相得益彰。著名的宅子有黄巷黄楼、光禄吟台、沈家花园、水榭戏台、二梅书屋等等。二梅书屋就在郎官巷,在“三友书屋”的对门。这能不让我又一次狂喜吗?于是,我便刻了第三枚印章,印面为“二梅邻屋”。这枚白文印仿黄牧甫。黄牧甫有一枚“古槐邻屋”印,我特别喜欢。

二梅书屋,始建于明朝,是清代凤池书院林星章旧居,占地约两千平方米。林星章,道光年间进士,时年二十九岁。此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坐南朝北,东、中、西三座屋舍毗连,是一座单层土木结构的大宅子。证明主人身份的是门额上挂的“进士”金字匾。进入庭院,我是走过一扇大门,又见一扇大门;走过一间大厅,又见一间大厅;走过一个天井,还有一个天井。我喜欢仔细观察它的门扇、窗扇和壁板,颜色略显浅淡,可都是用楠木制成的。现在人们将整个宅院群称作“二梅書屋”,并不确切。真正的“二梅书屋”只是藏身于东侧墙外的一间藏书屋和一间书房。它自成一个小院落,院中有两株梅树,由此得名。院内还有七八间小屋,边上是一个七星雪洞。福州夏天热似火炉,当年可没有空调,长夏躲入雪洞避暑,岂不快哉。

细细品味郎官巷乃人生幸事。人皆道“三生有幸”,我愿说“三章有幸”,今年此刻我一生莫忘。

猜你喜欢
印面三坊七巷刘涛
助人为乐的刘涛
助人为乐的刘涛
刘易
传统陶印制作技艺及其应用研究
刘涛:成为更好的自己
戏春
刘涛的诗
选篆与用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