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家乡第一山

2022-05-30 17:56翟玉芬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5期
关键词:盱眙米芾

翟玉芬

最近,开车路过第一山,总会想起作家李健吾先生《雨中登泰山》中的一句话:“过而不登,就像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其实,从小生长在盱眙县城,我已数次登上第一山。

第一次登第一山,还是四十多年前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我所在班级的同学的父母,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医生,还有两位同学的父母在县委工作。

那是一个仲夏的傍晚,放学后,我受同学莉莉的邀请,和其他两位女生一同前往。

第一山脚下的县委大院里,两排高大的法国梧桐,浓密的枝叶掩映着一排排青砖黛瓦的办公室。被太阳炙烤了一天的盱眙小城,竟然还有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那就是这里,第一山脚下的县委大院。

沿着一块块青砖铺就的台阶一路向上,我们追逐嬉闹,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同学莉莉家。

在穷困家庭长大的我,对她家的一切都倍感新奇,让我大开眼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盛着香甜饼干的漂亮盒子,还有站在她家窗前便可以饱览山下波光粼粼的淮河,以及堤岸上绿柳间那低矮的民房。

此情此景,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流传在民间的一首打油诗:“远看盱眙县,近看破猪圈。两头编织席,中间编蒲扇。”总之,站在第一山上,可以将盱眙小城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想,莉莉家的房子应该是当年最高、最美,也是最上档次的观景房吧!

长大后,常常提及此事,我才知道莉莉家的房子正是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第一山上。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第一山下建起了桂五礼堂。又什么时候拆掉的,我也记不清了。

那些年,人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哪有闲情逸致欣赏什么风景、什么山水啊!

工作以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逢节假日,和家人、同学、朋友一起到第一山游玩,山上人头攒动,大家说说笑笑。最后,在“第一山”碑刻前拍照留念,也算是到此一游了。

近年来,第一山在盱眙小城一次次的改造中,显示了它的风姿绰约和不凡的魅力。

曾经是无数文人墨客的诗作里的好山好水,如今更是名满天下。

数届龙虾节的成功举办,盱眙已是名扬四海。每到节假日,来盱眙观光旅游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来到依山傍水的盱眙,那第一山当然是必到之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业的兴起,拉动了盱眙的经济。

时常拜读盱眙作家所著的关于盱眙第一山的文章,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还有那日在《阅读》一书中,偶遇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的《晒月亮》,文中提到常熟有一座山叫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兴福寺。她说,兴福寺的诗是唐人常建的,兴福寺的诗是好诗,字还是好字,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是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疯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又是诡异憨厚,漂亮得出奇。如此,兴福寺就不是等闲的寺庙了。如果这样说的话,那我们盱眙的第一山也就不是等闲的山喽!

带着那些诱人的文字和传奇的故事,怀揣着许多不解与好奇,今天,我独自驾车来到了第一山脚下,想再登一次第一山。

周日的傍晚,远处的游客都已散去,站在第一山牌楼前的广场上,透过写着“淮山胜境”四个金色大字的高大牌楼,仰望着苍翠挺拔的第一山,这时我更有了想登顶的欲望和冲动。

走过状元桥,顺着台阶往上走,映入眼帘的是大书法家米芾题写的“第一山”三个大字的匾额。跨进门槛,眼前呈现的是一座高大的雕梁画栋的大成殿。绕过大殿,踏着青砖铺设的台阶向上,我来到了别致典雅的院落里。眼前是小桥、流水、荷花,左边是古色古香的诗词长廊,这里的一切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内涵。

驻足欣赏,儿时饭桌上父亲常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作者李绅,也曾来到此地,并留下诗作《入淮至盱眙》,“山凝翠黛孤峰迥,淮起银花五两高……”

原来,唐人温庭筠来此留下诗文《旅次盱眙县》,号称“神童”《咏鹅》的作者骆宾王在此写下诗作《早发淮口望盱眙》,北宋文学家苏辙有佳作《名人咏盱眙—淮山》,宋人杨万里也有诗作《初入淮河》。我们仰望的这些唐宋大诗人,他们似乎从遥远走来,变得如此亲近、亲切。读着他们的一首首佳作,欣赏着现代书法名家的一篇篇作品,真是让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我也更加感到作为盱眙人的骄傲和自豪!

朝上走,便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我知道上面就是玻璃泉了,听着这水声,我来到了玻璃泉旁。一个人伫立在这里,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江西庐山琴师崔闲与翰林学士叶梦得这对忘年交相约第一山的故事。我仿佛穿越到九百年前的宋代,由崔闲依琴谱弹奏,由叶梦得为琴谱作词,成为古代琴史的一段佳话。故诗云:“一拨丝弦音淙淙,玻璃映月似碧空。忘情弹奏三千曲,天籁飘然落九重。”

第一山的玻璃泉就在这自然风光融入委婉动听的绕梁琴韵中生生不息地流淌了千年。

伴着这悦耳的水声,我转头向左,眼前出现的是“圣谕戒石碑”,上面刻勒着十六个大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历朝历代,百姓对于贪官酷吏恨之入骨,英明的皇帝也都希望各地官员时刻警醒,不可贪腐、力戒酷政。而上述碑文,正是为了警醒官员的铮铮之语,它告诫人们,当官一定要做一个爱护百姓的好官。

转过身,向上十来级台阶,便到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左边有一棵伞状的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再向里是一面“思廉墙”,整面墙上工工整整地镌刻着一行行文字。夕阳正好照在这思廉墙上,让这面墙上的字闪着金光。

“思廉墙”上共刻有盱眙历任清廉的十二位知县名字。排在第一的是郭起元,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他在盱眙任知县。五年间,他政绩卓著,而且重视教育,他自己拿钱创建了敬一书院。很多年,书院弦诵之声不绝,为数百年来淮山盛事。这面墙上还记载着盱眙历史上历代知县思廉善政的为官之道。

回头向右十来步,抬头便可看见摩崖石刻。其实,关于摩崖石刻史料有确切的记载,我们盱眙第一山上的摩崖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书法石刻艺术堪称国之瑰宝。眼前的摩崖石刻已经过千年风雨侵蚀,文字残缺,模糊不清,但依旧能看出大诗人的过人才情,以及盱眙历史文化的厚重。

向右是杏花園,白墙黛瓦,这个季节如云的杏花早已不见,满眼尽是夏的翠绿。

穿过杏花园,我一个人走在曲径通幽的山间小道,路是熟悉的,景是美的。朝上,再朝上,还好,前方不远处我已看到了高大的第一山碑刻。在青山绿树映衬下,白色的“第一山”三个大字大气磅礴,耀眼醒目。

据史料记载: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书画家米芾赴任涟水知军,由国都汴京(今开封)经汴水南下就任,一路平川。入淮时忽见奇秀的南山,诗兴勃发:“京洛风沙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衡霍冲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并大书“第一山”三个字。从此,南山易名“第一山”。

从小生长在南山脚下的我,一直疑惑,南山与第一山是同一座山,相距不远,为何既称南山,又称第一山呢?原来,这是北宋书法大家米芾所赐啊!

我习惯性地拿出手机连续拍了几张这不可多得的美景。左上方有一座亭子,难道就是诗人杨万里的《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中,第一山头第一亭吗?哦!不是,听说那座亭子已经在战火中毁掉了。唉!真是可惜……

夕阳下,我一个人站在绿树环抱的第一山上眺望,不禁想起张其萍演唱的那首《淮河美》:

人都说走千走万

美不过淮河两岸

青的有第一山

绿的有第一泉

泗洲城是水下的美景

明祖陵是历史的遗产

铁山寺啊生态的公园

都梁十景风骚了千年……

是的,这就是我的家乡盱眙,最美,也是最真实的写照。

猜你喜欢
盱眙米芾
一晚吃掉60吨美味龙虾
宋 米芾 行书道祖帖
北宋·米芾《白帖》
盱眙首支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亮相
“盱眙龙虾”投放春节市场
米芾学“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上)
软、硬笔临写宋米芾《方圆庵记》
盱眙生态藕
江苏盱眙东阳军庄汉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