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强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不断推进深化改革,如何与时俱进借力业财融合进行财务转型,提高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改革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阻力和障碍。
业财融合作为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管理理念融入业务活动的全流程中,充分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信息,为领导层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极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是如今财务管理的大势所趋。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在社会领域的延伸,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来看事业单位的业财融合程度相对较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与难点,各事业单位应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想对策,解决业财融合实施中的痛点、难点,创新财务管理模式,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提升单位的整体工作成效及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业财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基于财务管理实践产生的新名词,是将单位财务管理、业务管理融合起来,使财务、业务信息对称,为管理层决策及战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要求业务、财务人员在意识形态、职能定位、专业技能上转变,促进了部门沟通和数据共享,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中业务、财务职责分割、壁垒明显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具体来说,业财融合不仅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管理模式,以价值创造为目标,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融合业务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信息共享,运用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制衡关系提高单位管理业务活动。推进业财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分析实施业财融合需要具备的条件与环境,针对性地逐步开展管理创新,提升业财融合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于事业单位当前的财务管理需求,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对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管理层科学决策。业财融合将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打通单位业务和财务信息活动通道,财务、业务部门充分合作,深挖发掘财务数据与业务逻辑,使之更为全面深入、贴合业务实际,在更准确真实地反映单位运作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单位内外环境,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决策制定的及时性、准确性、可行性。
(二)有利于降低财务舞弊风险。事业单位业务规模与管理模式逐渐发生变化,潜在的财务风险增长,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的定位只是事后核算,导致财务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业财融合可以将事业单位业务与财务的各环节各流程打通,对各流程全面把控、严格监督,业务财务高度融合,互相融合互相制衡,及時发现内控薄弱环节,较为客观的多角度对风险点进行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风控应对措施,有效地防范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
(三)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业财融合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注入全新活力,拓宽了财务管理的广度与深度,推动财务转型,促进业务财务部门的充分融合。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可以将财务视角延伸至价值链前端,在源头进行财务控制与管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断向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和流程化方向迈进,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赋能。
二、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实施存在的问题
多数事业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管理问题,业财融合推行有难点也有痛点,影响着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下面对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业财融合缺乏有效实施环境
比起经济效益来说事业单位更重视社会效益,这也导致了事业单位较企业而言缺乏“培育”业财融合的“土壤”。表现之一是缺乏业财融合意识,业财融合是新生概念,领导层若不积极不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先进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经验,长期固步在既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思维局限性,意识不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忽略了实施业财融合对单位的积极作用,无法在思想意识领域引导单位做出改革实现财务转型。表现之二是内部控制弱化,事业单位的二级单位逐渐增多,管理难度增大,部分事业单位内控弱化,部门分工与岗位职责较为模糊,在业财融合推进过程中,业务和财务的工作职责存在交叉、冲突,难以有效融合,导致业财融合较难规范化地开展,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而且业财融合制度较为空白,部分事业单位仅停留在业财融合探讨和制定方案的地步,未再继续推进,业财融合缺乏有效制度的保障,无章可循。表现之三是业财融合组织流程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联系不够紧密,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尚未理清业财融合运行机制中的工作流程,处理问题相对机械化,制约着业财融合的有效进展,阻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迈向业财融合的步伐。
(二)缺乏数据交互共享
事业单位普遍拥有管理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不共享、口径不一致、指标不统一,阻碍业财融合的进程。业务、财务系统的数据信息难于交互、对应,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业务与财务信息系统使用部门及人员不同,各系统使用人员仅能看到所使用系统的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其他业务相关数据的变动情况,数据未实现整合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此外,财务部门仅仅根据财务数据分析业务活动并提出可能不切合业务实际的建议,相关部门不一定接受,造成沟通不畅,部门间工作存在隔阂,这也是业财融合的一个阻力因素。上述这些问题在部分事业单位中客观存在,基础数据库的不完善,那么建立在基础数据之上的业务分析工作也必然效率不高,影响单位真实准确及时地获取业务状况相关信息,影响整体的财务管理效率。
(三)业务与财务脱节
业务与财务二者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就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来看,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常常由于业财融合不彻底导致业务与财务相脱节,财务部门往往是孤立封闭的,对业务的监督约束和风险防范功能较小,重视核算工作、轻视管理职能,重视事后结果、轻视事前控制,重视输出报告、轻视财务分析,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由于不了解实际业务,只停留在报表数据层面浅层次地进行分析,分析不能深刻的结合实际业务活动,浮于表面,对实际的业务指导意义不高。事业单位若要真正地实现业财融合,就必须打破这种局面,加快财务转型,实现业务发展、财务控制的有机统一。
(四)顶层设计有待优化
事业单位的业财融合推行过程中需要直面的难题之一就是部门的本位主义观念。在部门本位主义的观念之下,以部门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为主导,这使得财务和业务之间难以深度融合到一起并展開协同合作。每个部门都认为自己部门的工作在组织架构中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部门间协调沟通不足,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业财融合的进程。例如,业务部门认为自己奋斗在一线,是为单位获取相关收益的主力军,做出的贡献比其他部门高,理应比其他部门重视程度高,比其他部门员工绩效工资拿得多。财务部门却认为自身是掌管单位资金流的重要部门,是财务管理乃至单位管理的核心部门,理应受到重视,其他部门则认为财务只是事后核算做做账,属于“后勤”部门,不能为公司带来价值增值。本位主义观念导致推进业财融合的道路更为艰难。
三、事业单位业财融合优化建议
事业单位在推进业财融合中不能盲目吸收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经验,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自身业财融合已具备和尚欠缺的条件和环境,针对性地展开业财融合的设计与推行,提升业财融合可落地性,最大程度上发挥业财融合的效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为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创造环境
首先,事业单位人员尤其是管理层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树立业财融合意识,组织学习业财融合的先进理念与管理经验,提高对业财融合的理解与重视程度,在相关部门加以宣传、引导,肯定业财融合的价值,重塑员工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方式,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业财融合氛围。其次,完善内控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业财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应制度建设、内控完善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事业单位应基于业财融合理念,理清各部门职责定位、梳理整合内控流程,根据现阶段的管理目标调整、优化当前的业财、财务制度,将业财融合逐步纳入制度体系中来,完善内控体系,使业务人员、财务人员都能在制度保障下实现业务财务的融合发展。最后,优化业务融合的运作流程,全面深入了解单位的业务动态,梳理协调业务财务的工作流程,研究业财融合的流程路径,最大程度上消除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让业务控制、财务控制都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二)构建业财融合信息系统
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智移云” 时代下,许多重复性的工作完全可以被取代,事业单位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集成单位内部数据、外部数据、行业数据,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数据与发展战略的有机整合,促使业财处理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方向发展。通过信息系统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紧紧联系起来,提高业财融合的推行进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通过搭建信息系统,满足信息的实时动态需求,及时获取业务分析与预测所需的数据,并基于信息化系统对信息数据做出更高效便捷的分析与预测,使原本分散的财务信息、业务信息以及单位外部信息得到有效整合的同时,还提供了数字化的分析工具,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与信息数据更有效率地推进业财融合,使业务财务两条线协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系统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已经不仅仅只是工具,更多的是业财融合本身所要求的管理模式,信息系统的出现与运用已经极大程度上推动事业单位业财融合迈向了新的台阶。
(三)业财融合要求加快财务转型,财务转型须以业务驱动财务为理念,从财务深入到业务,财务数据是业务活动的反映,财务结果是业务活动的最终呈现,任何财务数据的背后都有业务逻辑支撑,业务的变化才是财务数据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在推进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先理清业务与财务的联动本质,管理规范业务、业务驱动财务。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时,必须了解业务部门的新动向,洞察财务信息变化的根本原因,追溯业务变化的财务后果,主动参与到业务活动的分析决策中,打破业务与财务之间的隔阂,为业务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只有打破财务动因与业务动因之间的分离与隔阂状态,业务财务充分融合,做到业务驱动财务,从业务的角度分析财务,通过经营分析实现价值创造,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业财融合。
(四)优化顶层设计,实现总体布局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部分事业单位存在本位主义观念的问题,事业单位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优化顶层设计、如何规划总体布局来推进业财融合的深入发展。在优化业财融合体系的顶层设计时,事业单位首先要以单位战略目标为出发点,清晰地制定总体规划,保证操作可行、步骤清晰,经过多方论证,拟定优化设计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在制定整合业财融合体系时,事业单位以集中化管控为目标,先制定好行为原则、行为目标,在突出业务流程主线的基础上实现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整体管控。突出业务流程的意义在于,业财融合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内容较为繁杂的背景下,突出业务流程可以避免工作重心偏离、避免资源浪费,单位要始终立足于业财融合的根本目标,向更精细化的目标与环节发散,改变本位主义的观念,避免信息孤岛问题,提高业财融合程度与质量,保证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结 语
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业财融合是大势所趋。对事业单位来说,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为其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力推动了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本文重点从创造业财融合实施环境、构建信息化系统、业务驱动财务、优化顶层设计四个角度着重分析了事业单位实施业财融合的有效路径,事业单位应主动发现自身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寻找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改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吸收经验,实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财务、业务高效融合,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事业单位业财融合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希望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