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君
近年来,我国的事业单位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在市场的激烈角逐下,事业单位的作用日益减弱,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降低。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不能实现其效率和效果的期望,以及存在着大量的支出超支等问题。要打破目前这种困境,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确保单位盈利的不断增加,从而推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事业单位是一种既能满足公众需要,又能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的单位。为了保证单位的经济效益,事业单位无论是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经营活动,主要都是要从提高单位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入手,采用切实的、最优的方法来强化单位的经营活动。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在较长时期内,事业单位的发展由于自身的原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内部制度没有得到充分的执行,特别是在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一、事业单位实施成本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符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目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基本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支持。所以无论业绩怎么样,都可以保证单位能有收益。但是,这样的“旱涝保收”模式会使部分事业单位丧失积极性,制约其发展,从而产生有关事业单位产生不计成本、浪费资源等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大力支持事业单位参加市场的竞争。在这种大的外部背景下,依靠政府拨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事业单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要更加注重单位的成本管理,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切合事业单位营运性质的要求
事业单位与企业組织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虽然它们的生产形式和输出的产品类型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巨大的物质消耗。此外,由于受常规运营方式的制约,事业单位的每项成本支出都比较高。要使其正常运转,减轻其经济负担,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与控制。事业单位应该肩负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压缩开支,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符合自身效能建设的需要
在评价绩效时,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依据通常不是以经济利益为依据,而是以社会效益为指标。通常,为了保证一个单位的社会效益不受到损害,管理人员在获得政府资金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主要特点强化节支效应,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单位资金运作能力,最理想的是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而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在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时,常常能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内部预算、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管理。这样,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效能将会大大提高。这样既能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又能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事业单位控制成本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控制成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滞后的成本管理理念。单位缺少专门的成本控制人才,造成了单位的成本控制效益不佳,由于单位的内部组织不够优化,资金来源上又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这是单位的成本控制观念缺失的重要因素。二是成本控制人员能力不够。如采购员不善于比价,造成了供应商的供应方式很简单,在新的经营方式和新技术双重发展的条件下,单位的员工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失去了与其他单位竞争的能力。三是核算成本信息失误。事业单位并不具有真实的会计环境,在某些成本问题上没有清晰的界定,从而造成了单位成本计算的不合理。四是成本控制与监督体系的缺失。许多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与监管仍停留在纸上,只涉及表象层面,并未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有的事业单位开展了实务监管,但其职能不清晰,大多是在事后监管,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功能。
三、管理和优化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成本管理和优化理念的改善
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培训手段提高自己的成本控制观念,不断地进行成本控制,为单位带来更大的效益。一是要对单位的成本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术的定期培训。成本控制是一种方法,它可以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成本控制队伍,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益。二是要使各部门的负责人尽快改变观念,更加注重单位的经营活动,加大经营活动的投入。三是通过单位的大力推广,让员工明白成本控制在单位发展中的作用,制定出奖励和惩罚措施。对单位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要经常进行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如有必要,应定期召开单位的成本控制工作会议,把成本控制工作贯彻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做到人人都能参予。要在单位内创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环境与气氛,使所有员工都能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减少支出,促进社会和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地发展。此外,各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奖罚体系,对各部门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如果把节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单位和人员,就可以让他们在执行成本控制的时候,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而那些有大量成本浪费现象的单位,应当予以惩罚,以示警示。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以提高单位的成本控制水平。四是各单位要持续强化成本管理的观念。在单位的文化背景下,引入员工的成本控制理念,从而为单位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成本控制的外在条件。
(二)成本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要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的视角出发,不断优化和改进现行的成本控制体系,突出单位的经营效益。在改进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系时,必须明确会计主体的权力与职责,使单位的内部财务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与分配,从而提高单位的整体绩效。要防止成本控制体系成为摆设,在人员配置、部门权力配置等各环节中,要很好地促进单位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防止资金的浪费,在整体上减少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特别要做好下列工作:
一是为了保证单位在采购的时候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单位的采购和管理。一般情况下,要求各部门采用公开投标的办法,以找到合适的卖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对各部门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必须从根源入手,预算编制要严格。对各种成本支出进行分类,核查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根据计划,根据需要,进行成本的如实申报。若支出过多,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找到适当的处理办法。常规的成本控制往往集中于对采购成本的控制,而在实际开支中,除采购成本外,也包括经营成本。应该对预算进行严格的控制,实施成本管理,追踪和发现差异,通过对其成因进行剖析,寻找出最佳的降低成本的办法,从而提高单位的预算执行力和成本控制水平。应当推进电子商务的成本预算。运用电子计算方法,将各种成本以资料的方式进行记载。通过这些资料分析研究,降低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数字化,将大量的数据与成本核算相融合,从而为财务报告的编制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标准,保证在进行原料的购买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资讯,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三是事业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借鉴目前比较流行的先进经营思想,改进单位的治理体系,提升单位的经营效益。四是在单位内部,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让单位的职工更自觉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来,从而实现单位的成本控制活动取得实效。
事业单位在实施单位的经营成本控制中,除依赖于行业监管和主管部门的监管之外,更多地依赖于单位自身的经营。各业务部门严格依照预算来处理单位的日常事务,在超出预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特殊的方式来进行,即一般的偏离应交主管业务的负责人来处理,而上级的主管则只能对超出该权限的偏差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运用这种分级责任的有效办法,可以对偏误进行适时地修正。如有需要,可以请审计部门定期对各部门进行审计,以强化对单位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应以目标成本为重点,成本的目标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设定成本、分解成本和实现成本。强化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能有效地降低经营的成本。比如,在从事作品创作工作时,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市场定位。只有瞄准了受众群体,凸显其作品的特点,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才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管控成本之方法应切合实际
在某种意义上,事业单位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宏观调节功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要。同时,还应及时运用成本管理和优化的控制手段,以保证观念的与时俱进。应该利用价值链条的概念,对单位内部、行业和竞争环境进行剖析。从单位的运作流程至最终结果的产生,通过对价值链条的分析,发现对应的策略和提升效益的方法,以期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应确定各部门的战略定位,并制定战略以获取其竞争力。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研究,公司有三大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针对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的不同特征,可以采取相应的战略。单位必须经常自查,在单位内部和外在条件下进行战略成本的抉择,并从行业与市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产业的维度有五种类型的经济模式和 PEST模式。比如,在一些文化类事业单位中,PEST就是重点研究政治、经济、社会、科技这几个方面。对于不同的市场维度,利用 SWTO的分析模式,可以从自身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等方面进行剖析,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并将优势发挥出来。SWTO的分析是以矩陣的方式进行的,它能够全面、系统地、准确地研究所面临的情境,根据调查的成果,提出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只有在对单位进行战略定位剖析时,把单位的成本管理和单位的特定战略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单位的战略管理达到预期的目的。
无论是成本预测、成本管理、成本分析、成本核算等方面,都要依靠大数据的运用与挖掘。要大力引进现代的经营方式,不断地进行管理方式的革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单位的信息化水平。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人工或口头指令所带来的不精确性问题。因此,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单位管理的信息化。
(四)改进成本控制和人力资源配置
在培训学习中,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人员可以通过成本控制技能的研习与培训,进而提升其自身的成本控制技能,发展自身的整体品质。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单位必须对所有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并结合单位发展的目标和单位的经营需要,制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技术的课程。同时,根据课程安排,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和控制提供相关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技巧。要使单位的生产经营和控制水平持续提高,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单位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单位要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多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单位的整体成本管理与控制人才的水平,提高单位成本控制与优化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建立单位内部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重视对成本的监督和控制力度
在控制成本时,要注意监控的作用。健全的监控体系对单位进行成本管理与成本优化是有效的。首先,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管,要从领导着手。成本管理的监管方法能否取得成效,主要是在于领导者是否对此关注。其次,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做好成本管理和优化。要对各种成本和支出进行细致的分类,并对特定的项目成本进行分类,追踪其具体用途。再次,通过对绩效评估机制的建立,将其与个人的绩效挂钩比较,可以促进单位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能促进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提高。对较大的工程,要加强监管,设立专项检查组,并定期向有关部门反馈监测成果。应当为单位制定经营计划的成本信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控制。第四,健全监管体系。监管体系是确保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得到期望的质量水平的重要保证。健全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各项制度的运作,并能让相关人员找到合适的定位,更好地进行工作。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必须与单位的具体工作相适应。
结 语
事业单位要设法提高单位内部人员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识,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以增强单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尤其要注意对单位内部资金的使用。只有如此,才能在科学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推动单位更快、更稳定、更健康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