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謇
闲散,是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我认识的游江,刚好具备这特点,无拘无束,淡泊明志。
在市社院培训。第一眼,我便愣住了。只见得游江椭圆形的脑袋剃得光光的,阳光下泛着白光。一副圆溜溜的眼镜架在鼻翼上,留着一字须,笑起来连眼珠子都带着故事。一件圆领短袖T恤,上面是自绘的漫画:表情喜萌的孩童拿着蒲扇,扇着春夏秋冬。整个形象活脱脱的丰子恺老先生,神形兼备,连职业也巧合,都喜绘水墨漫画。
第一次去游江家喝茶,我用脚步闲量着磁器口古镇。接我的游江兜了几个大圈才找到我,他也不恼,脾气真好。他家在磁器口背街的一条小巷子里面,很幽静的一个小院落,林木葳蕤,花草繁盛。三层小楼,典型的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风格,栖身在一群老式吊脚楼中,倒也相得益彰。
上得楼来,推开绿漆斑驳的木门,入眼的墙上挂着一张18寸大小的名片,这张片子真有点儿大,想必是为了追溯古意,还特地用木框裝裱,上面用毛笔写着“游言絮语文化传媒无限公司”几个大字,一本正经地填上业务范围:杂志、视频、抖音、策划推广,旁边还加盖了一个手绘的红章。整张名片应该是天下第一趣:天真、萌态、趣味十足。墙上挂满了国画小品,多为市井风情,一棵小草,一朵野花,几个嬉戏的小童,路边的理发师,光着膀子卖菜的大爷……就是一幅幅人间烟火气的水墨画。
下楼入院,才真叫人羡慕,与繁华一墙之隔,竟然还有一个后花园,真羡慕他被上天眷顾,好的东西都被他占用了。入门是一个铁架做的月洞门,挂着些野花野草,花影一帘,好怡风情。红砖砌的院墙上攀满了爬山虎,没完没了,用放肆来说它一点儿不为过,装扮得又厚重又静美,一野绿油油的丰仪,让人误以为它就是雍容华贵的贵妇,小心思有些狡黠了,叫人好气又好笑。其实呢,它一点儿也不娇贵,就是乡野小丫头,随喜随缘,在哪里都能落地生根。
刚一落座,我就被茶桌上的茶具给吸引住了,老式的竹编暖水瓶灌满了开水,权当泡茶用的水源,盏是带把儿的搪瓷茶盅。整套茶具古朴素简,玩味十足。黄桷树下,林荫蔽日,一壶淡茶,三五好友,闲聊趣话,神游一晌,共品人间清醒。直叹:“世事几般幻梦,聊趣一盏茶烟。”
蚊虫是经不起此番诱惑的,情不自禁地涌来凑起热闹。想着也不过损失一丁点儿血浆,便可以让它们欢欣一整日,随它们享受这份喜乐吧。环顾四周,院前屋后,栽花种竹,修篱藏菊;蝶飞蚊舞,蚂蚁点点;四时花月,自然轮回。一时之间,竟迷离于此,宋词里的婉约句一一成了眼前的景。
突闻屋后隐隐诵经声,一探究竟,一墙之隔竟然就是龙隐寺,当年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出家之所。梵唱阵阵,香烟袅袅,凉风习习,花香淡淡,茶过几巡,身心通透,超然出尘。人如闲云野鹤,自觉是云水间人。在这般环境之下,实在是不宜喧闹,浅饮一口淡茶,听听佛经,一声一声里,传颂的都是远古的故事。
巷道里有孩童的嬉闹声,方才回过神,是刚刚路过的磁器口小学。我似乎看到从那光秃秃的泥地球场上,奔跑着几个抢球的小学生,白衬衣,蓝色裤子,戴着红领巾。球场边上聚拢着几个穿着花裙子的小女生,嘴里吃着冰棍儿,手上也不闲着,一只手在那儿瞎指挥。有温热盈眶,是旧日模样!依着记忆的轮廓,隔着山河万重,意外地逢上一样的烟火。
烟火?对,转个街角就上了磁器口老街,满大街的烟火气。游江告诉我:磁器口的凉粉好巴适(地道),“扯馆儿”的相声不摆了。都是地地道道的重庆特色,一出口就是麻辣鲜香。我真的想去尝一口凉粉,听一场相声。
我真的跑去买凉粉。
小巷里的小摊儿,陈设简单,一盆琥珀色的凉粉倒扣在桌面上,用纱布盖着,就是美味的发源地。我吃了一碗,透心的凉,走心的辣椒焦香,葱姜蒜味调得刚刚好,香气四溢!呼啦几下,用倒着进嘴的,感觉还不过瘾,买了几碗大伙儿一起吃。想想,味蕾只会忠于它喜欢的味道。
“柴门任风开闭,茅屋尽日虚闲。补揍粗茶淡饭,报答流水青山。”栖幽此间,与草木居,粗茶淡饭,三两好友,闲话家常,无关名利,自可得陶然本貌。
一墙之隔烟火人间,一墙之隔梵唱阵阵。夏木阴阴,咸淡度日,灵魂俱净,万物明亮,武陵人何所汲求?身在其中,不染风尘,安之若素。
众生也如了他的样子,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