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见证儿童语文素养的进阶发展

2022-05-30 00:19查晓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情境作业素养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一环,被喻为教育改革的“最硬一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學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针对评价中长期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纸笔测试轻表现性评价、重知识考查轻情境融合等问题,我们围绕课堂教学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三个方面,试图破解评价这一实践性难题,努力追求“三个转向”: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人”,从被动做题转向积极主动“做事”,在充满挑战性的情境任务中,见证儿童语文素养进阶发展。

一、课堂教学评价: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人”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注重评价语言的科学性、激励性。教师要倾听学生发言,观察学生表现,引导学生反思,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小学教师走进课堂,要‘目中有人。教案应烂熟于心,将80%的思想集中在学生身上。”

于老师在执教《杨氏之子》时,从“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反应快,思维敏捷;会说,回答得巧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甚聪慧”。感悟“会说”环节,于老师让学生品读课文,思考: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回答得很巧妙,说明他很聪明。

师:他的回答还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作——

生:天衣无缝。

师:对,简直无懈可击,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以牙还牙。

师:有点儿意思,但是好像形容得有些过头了。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师:掌声送给他!这个形容用得妙,真是太聪明了,这是“会说”。

于老师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通过补充和追问串联师生对话。在积极的对话中,激活学生已知经验,“会说”这一关键能力自然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特级教师刘杰老师执教《杨氏之子》时,设计了关联单元主题的大任务—— 我们都来讲笑话,引导学生通过用文言或用自己的话讲笑话,体会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刘老师提前设计了评价量表,但他在课堂上并没有直接出示,而是先让学生说说讲好笑话的标准,经过充分言说,再从“台词熟”“不笑场”“有变化”“小夸张”四个方面呈现四星评价量表。教师以量表为支架,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让评价有据可查,有标可依。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师在评价时并没有拘泥于标准,而是有一定的弹性,将“蹲下来看学生”的理念转化到课堂实践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当学生讲到孔君平对杨氏之子说:“小孩,你给我过来!”刘老师能够及时指出:“我觉得孔君平应该比较文雅,对吧?他应该会说,请你来招待我一下。”学生随即改正过来。这样洗练、自然的课堂教学评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技”与“道”的结合,让学生的表达更加积极、真诚,展示更加大方、自信,展现了课堂评价的人性之美。

二、作业评价:以单元任务清单为支架,从被动做题转向主动“做事”

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不能就作业谈作业,素养为本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自然会引发作业的变革。如果没有树立素养为本的理念,只在作业形式上改变,依然会存在知识为本的机械训练,以及实践创新类作业与教学脱节的现象。

基于单元整体视角的作业设计具有结构化、情境化、多样化特征,指向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业设计与单元目标、情境任务、学习活动形成横向关联,不同课时的作业与能力要求又具有纵向的递进性,实现从被动做题转向主动“做事”,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今年4月,徐州市鼓楼区小语团队承担了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微课制作任务。我们以儿童居家生活为基础,将单元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进行统整,以单元大主题“一路风景一路歌”引领,创设了“云端旅行”大情境,引导学生跟着作家赏奇观美景,用妙笔描绘心中妙景。

“单元任务清单”是重要的学习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任务清单这一学习支架,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活动。

活动二“说说我看到过的这些‘奇观”设计了以下任务 ——

1.线下自学任务。浏览课文,找找文中描述景观特点的关键词,读一读并写在对应图片的下方,留下你的“初印象”。

2.线上共学任务。(1)读读下面的词串,找一找每组词都有什么规律,看看谁火眼金睛;(2)结合上下文,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的意思,谈谈你对这处景观的感受。

3.线后延学任务。请结合对这些词的感受,回到文中品味景观之“奇”,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相应段落。还可以自由组成不同景观主题下的“观光群”,和伙伴们聊聊你喜欢的景观和相关词语,读读相关的语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词、词组的丰富含义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节课的词语教学,教师没有让学生照搬字典上的解释,或者直接告知其答案,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将词语与景观特点关联,走出了机械讲解、僵化记忆的误区,使词语教学活起来,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

郑姝老师在教学线上共学任务(2)时,有一位学生关注到“飞泻”一词,他这样表达:“我联想到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觉得雪水流得特别快,有一种在游乐场玩‘激流勇进的感觉。”这是学生基于语文积累,关联生活体验,结合文本理解的创造性表达,“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对于开放性作业,我们尝试设置明确、清晰且不同表现层级的水平标准,使得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明确任务要求,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如,线上共学任务(2)的评价标准有两个要点:其一,我分享了自己的旅游经历,并根据大家的图文展示进行评价;其二,初读课文后,我能找到每个景点的相关词语,形成对四个景点的初感受。

三、阶段性评价:设计挑战性任务,让学生在积极的语用情境中提升素养

阶段性评价是做试卷吗?实际上,过度频繁的测试,并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意义而感兴趣的知识。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1.在单元练习与测评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每个单元结束后,安排单元练习与测评,将评价伴随学习过程之中,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单元学习情况,学生也能了解到自己单元学习的优势和不足。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们都来讲笑话”,重点是学会幽默化的表达方式。活动设计聚焦“怎样讲”和“练习讲”展开。单元测评以“脱口秀大会”为主题,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先将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再搜集整理有智慧的语言,最后在班级举办一场“脱口秀大会”。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测试,锻炼了理解、表达与运用能力,也培养了组织安排活动的能力。

2.在梳理与探究中实现素养提升。新课标特别注重梳理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单元测评中安排梳理与探究类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思维,梳理已知,温故知新。比如,六年级期末创设“我们的语文学习成果展”主题大任务,在“走进古诗百花园”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梳理题干中给出的六句诗:可以从描写的景物进行分类,也可以从表达的情感和志向进行分类,将对古诗的理解与基于理解的表达融入情境中。这一任务极具开放性,学生在梳理与探究中发展思维,实现素养提升。

3.在任务情境中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第一学段期末进行“无纸笔”测试,突出“真实情境的典型任务”这一关键要素。我们创设“萌虎闯关”“谁是故事大王”“多彩夏日,玩转语文乐园”“一起向未来”等主题大情境,通过基于真实场景的语文实践活动,将识字、誦读、理解、思维、表达融为一体。学生在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任务情境中主动参与、合作闯关、积极表现。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的精彩表现和典型问题,并以星级评价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让评价彰显育人的价值。

以素养为导向的语文课程评价,引导教师逐渐从“求分”转向“育人”。学生在经历评价过程中用语文的方式“做事”,在实践中不断与生活联结,在成长中实现素养进阶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走出了一条区域推进学科育人的时代变革之路,这也是“儿童的语文”教学思想的传承发展之路。在素养立意的新时代,我们正在积极拥抱新变化,迭代新观念,迎接新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和师生携手共进,努力为小学语文评价改革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查晓红,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州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猜你喜欢
情境作业素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快来写作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