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琴
郑雅熙是钢管舞教练,还是驻唱歌手、模特和演员。她的原生家庭很不幸,她本是一个生活在尘埃里的人,童年在姥姥放牛的牛背上唱歌,姥姥像人桥一样驮她过河,她在尘埃里开出了梦想之花。
低到尘埃:牛背上长大“暴击”中成长
2008年4月,一天下大雨,郑雅熙借口出来买生活用品,趁机从广东省深圳市一家电话营销公司逃了出来。经历了饥饿、寒冷、恐惧之后,她觉得自己简直经历“九死一生”。
郑雅熙,原名郑世燕,1993年5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延军农场。母亲是先天性聋哑人,父亲是一名农场职工。郑雅熙出生八天后就被姥姥抱回家抚养。
郑雅熙四岁时,妈妈把她接回了家。一天,妈妈带着她上山砍柴,之后只顾自己回家,压根就把她给忘了。爸爸打工回家去山上找回她时,她已哭得眼睛红肿、嗓子沙哑,被冻得浑身冰凉。
姥姥又把郑雅熙接了回去。她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却不愿给钱,说:“女娃娃上学完全是浪费钱,将来总要嫁人,只要学会干活就成。”父亲把打零工的钱全都买酒喝了,然后发酒疯,砸东西打人。
姥姥找亲友借钱,送郑雅熙上学。姥姥家离学校很远,她只好住校。上三年级的一天,她双腿突然失去控制,倒在楼梯上。姥姥将她送到农场医院治疗了半个月才恢复。她的腿不能再受凉,姥姥每天晚上把炕烧得热热的。为了每天能回姥姥家,她学会了骑自行车,每天来回要4个小时。
郑雅熙最开心的是跟着姥姥帮舅舅家放牛,十几头花牛,牛铃儿叮叮当当响,郑雅熙听起来像音乐。騎在牛背上,郑雅熙高声唱着在学校学来的歌曲,姥姥满眼慈爱地说:“我家外孙女唱得可真好听啊。”
2006年9月底的一天,姥姥去地里拉玉米,在启动四轮车时,脚掌被绞进飞速转动的皮带轮,整个右脚掌脚趾头齐齐被压碎,只得切除,姥姥成了半残疾。郑雅熙心疼得直掉眼泪,决定退学去打工赚钱给姥姥。
郑雅熙瞒着姥姥到一家包吃包住的私人餐馆打工。一天,她端着盘子下楼时,堆起来的盘子遮住了视线,她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扑下去,导致腿部骨折,膝盖下露出白森森的骨头。
可是在姥姥家只休息了两天,郑雅熙又回到餐馆。受伤的腿钻心地疼,她单腿跪在地上做事。辛辛苦苦地做了四个月,老板只发给她200元钱工资。郑雅熙只留下50元,其余的都交给了姥姥。
2008年3月,郑雅熙认识了一个常来餐馆吃饭的老客户,对方称赞她漂亮,在餐馆打工可惜了。“我们那边薪水高。”郑雅熙于是跟着这个人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来到深圳。这家号称电话营销的公司有专门的老师教学徒话术,她每天被逼着给人打电话,不打满一定数量的电话,就不能离开去吃饭。
郑雅熙住在拥挤的、有异味的房间里,隔壁经常传来有人挨打的声音。一天下大雨,她借口买生活用品逃了出来……
几年间,郑雅熙在深圳做过流水线上的工人、餐厅服务员、酒店前台。酒店一个比她大六岁的同事小丁追求她,两人谈起了恋爱。
交往几个月后,一天小丁对郑雅熙说:“我们有老乡创业,我想投资,赚钱回老家买房子,和你结婚。”小丁让她将打工积攒的10多万块钱交给了他。小丁每天早出晚归,说是考察项目,郑雅熙问他是什么项目,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郑雅熙多了一个心眼,第二天开始尾随小丁,却见他走向公司相反的方向,一会儿就没了影子。
那天晚上,小丁醉醺醺地回来,在郑雅熙一再追问下,小丁瞪着发红的双眼说:“没啦,钱全没啦,全输光了!”“你为什么要去赌博,你不是说去投资吗?”“是啊,我是投资,我想赚很多很多钱,现在我投资亏了!”
第二天,小丁没有回出租房,打电话也没有人接。时间过去了半个月,郑雅熙仍然联系不上小丁,她崩溃了:好几年积攒的钱全被骗了,她憧憬的幸福也没有了。
站在光里:舞台上的美女精灵
郑雅熙急得偷偷流泪,也不敢告诉姥姥姥爷。她焦虑失眠,出现幻听。短短一个月,她瘦得脸上蜡黄,上班被点名批评了好几次。
2013年4月的一天,郑雅熙在出租房露台往伸出墙外的铁杆上晾晒被子,突然失去重心,从三楼摔下,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脑部淤血,被人发现送去医院,半个月时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姥姥和小舅得知消息从老家鹤岗赶到深圳,姥姥每天守在ICU,看着浑身打满石膏、脸色惨白昏迷不醒的外孙女,眼泪像泉水一样总是流不完。半个月后,郑雅熙终于醒了,姥姥喜极而泣地说:“宝,你要是醒不过来,姥姥也活不成了!”
郑雅熙全身稍微一动,痛感就像无数蚂蚁在吞噬啃咬着她。姥姥说了很多话安慰她,她只记得一句:“活着就好,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要把好吃的都吃一遍才不亏。”
住院两周后,小舅和姥姥把郑雅熙接回鹤岗老家照顾,姥姥每天跛着脚屋里屋外忙,姥姥姥爷轮流帮她做康复,郑雅熙忍着剧痛坚持。
清晨,姥姥让郑雅熙坐在舅舅家的牛背上,到田间地头去呼吸新鲜空气。她在牛铃叮当声中,看到太阳缓缓地从地平线上升起,金色的光芒一碰到草尖上的露珠,立时发出耀眼的微光,一切都欣欣向荣生机勃发。
一天傍晚,三个人在院子里纳凉,姥姥说自己年轻时喜欢扭秧歌,郑雅熙来了兴致:“姥姥,你给我们来一段吧。”姥爷也说:“给咱孙女来一个?”
姥姥开心地笑着,往前走了几步,颤颤巍巍地开始了表演。姥姥双手似有绸扇在手,双臂上下交叉舞动,耳边似有唢呐声声,呈现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
郑雅熙笑着笑着,眼泪却在脸上汹涌。“姥姥,你的秧歌是扭得最好看的。”看到外孙女开心地笑了,姥姥的心才稍稍平息。
郑雅熙基本康复之后,准备出发去广州。离家那天,姥姥一大清早就在厨房揉面,给她烙了好多张饼子,对她千叮万嘱。
到广州后,郑雅熙做过淘宝客服、收银员等多份工作。一天,她看到一家舞蹈机构招聘学员,埋藏在她心里的梦想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老师放了一段钢管舞录像,那种力与美结合的舞种吸引了郑雅熙,她决定先学习钢管舞。
舞蹈老师带着郑雅熙进行力量训练,做引体向上时,她双手抓住单杠,发现根本使不上力气。为了克服基础薄弱的缺陷,老师规定做100个引体向上,她就加做200个,俯卧撑、仰卧起坐、拉力器伴随着她的日常,此外她还坚持晨跑增强体质。那段时间,她除了练习还是练习。慢慢地,她手从抓不住钢管到可以活动自如了。
一天上课时,只有郑雅熙一个人,舞蹈老师让她穿上一件印有山水水墨画的旗袍,表演一段中国风的钢管舞。音乐缓缓响起,郑雅熙在做了几套地面的热身动作之后,双手抓住钢管,身体悬挂在空中,绕着钢管一边快速旋转,一边做出一套勾腿、平一字的动作,然后头部朝下,靠着腰部的力量托起身体,360度旋转,之后单手支撑身体倒立在空中,一个漂亮的勾腿,接着是利索的一字旋转,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水墨画的旗袍裙摆在空中飞舞。一曲跳完,舞蹈老师双眼放光,连连拍手称好。
“你是学员里面最有悟性的一个,刚才的舞蹈非常完美!”老师毫不吝啬地夸赞郑雅熙。在培训机构的推荐下,郑雅熙有了真正的演出机会。当她站在舞臺的聚光灯下,自如、潇洒地舞蹈时,她内心爆发出一股从未有过的自信。
开出花来:人生路上有座外婆桥
郑雅熙高兴地打电话给姥姥,告诉姥姥自己靠跳舞可以挣钱了,姥姥特别开心,姥爷时不时地插上一句:“累了记得回家啊。”
黑龙江的冬天来得早,郑雅熙提前给姥姥姥爷买了冬靴,姥姥的脚有老伤,天气一冷,就冻得生疼,她希望姥姥穿得暖暖和和的。她还给姥姥姥爷寄回去很多吃的,收到外孙女寄回去的东西,姥姥一边埋怨她乱花钱,一边逢人就说自己的靴子是外孙女买的。
回家时,郑雅熙把姥姥的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手机,教会姥姥怎么接打视频电话,这样她就可以让姥姥姥爷和妈妈从视频里面看到她。
2016年,郑雅熙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成为一名正式的钢管舞教练。由于她认真教学,在学员中积累了很好的口碑,找她预约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后来,郑雅熙又开始学习声乐和其他舞种,还有打碟。当她站在台上,那种欢快昂扬的节奏和气氛,唤醒了沉寂在她身体中的力量。轮到她打碟时,她跟着节奏,帮助活跃现场气氛。看到年轻人在自己的引领下,放松一天劳累的身体,她觉得自己完全活过来了。
郑雅熙拼命赚钱,要让姥姥姥爷晚年衣食无忧。只要是有谁要请假,她就主动顶上空缺。她的才华被一个经纪人偶然看到,经纪人非常欣赏她身上不服输、敢拼命的劲头。签约后,郑雅熙由此开始了演艺生涯,演出机会比之前多了很多。
一天,郑雅熙给姥姥打电话时,姥姥叮嘱她:“在外面别太累了。”姥爷在一旁说:“你姥姥天天念叨你,过年了回家吧?”她答应回去:“姥姥,别下地干活了,我寄回去的钱要舍得用哦。”
2021年7月,郑雅熙参与作词的《两颗心的距离》歌曲发行,成为QQ音乐、K歌、虾米、酷狗热度歌曲,还受邀为几家时尚服饰拍摄形象墙。
正当郑雅熙的生活迎来曙光时,2022年6月,她的父亲去世。虽然和父亲接触很少,但父亲去世,她的内心还是空缺了一块,郑雅熙更加珍惜妈妈、姥姥和姥爷。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郑雅熙在县城找了一家条件较好的养老院,把妈妈和姥姥姥爷送到养老院。她自己回到广州,白天教学生舞蹈,晚上参加经纪人安排的演出。她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演出结束,和妈妈、姥姥、姥爷视频。
一天,郑雅熙休息,她在视频里对姥姥说:“姥姥,我唱歌给你听。”说完,她唱起了《彩云之南》,还将手机支架放在桌子上,在视频中,她亦歌亦舞,做着“鬼脸”逗姥姥开心。
得知姥姥、姥爷、妈妈在养老院吃住都习惯,姥姥还能顺便照顾妈妈,郑雅熙觉得自己做对了,多年的生活积怨也随之消散。
一天,郑雅熙在网上看电影《金刚川》,联想起曾经火遍网络的那句话:“我们没有美式装备,但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是金刚川上的那座人桥。”那一刻,她觉得站在老家黑土地上的姥姥、姥爷,就是她人生路上的那座人桥,驮着她在人生路上风餐露宿风雨兼程。
编辑/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