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研究进展

2022-05-30 22:18吴英李东红刘静
健康之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月经不调效果分析中医

吴英 李东红 刘静

摘要:月经不调为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或出血量异常,可伴随月经前期、经期腹痛及全身症状,该病近年来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月经不调;效果分析;进展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发生与后天失调、先天不足有关。肾为人之根本,为先天性因素;如果女性冲任亏虚、肾气不足,会引起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引起气滞血瘀,导致月经失调。后天性月经不调则会受到邪气、疲劳、七情影响,导致患者脏腑之气受损。脾统血,主运化。如果患者脾失健运,会对运化水谷精微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患者气血生化乏源。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疾病的历史悠久。

1中医对月经的认识以及月经不调的中医理论

1.1 中医对月经的认识

中医将月经称之为“月信、月水、月事、天癸”等。《景岳全书》中记载:“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经水不调,病多在肾”,“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在脾肾中,以肾为重要。唐代药王孙思邈于《千金方》提出:“病若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水不利,腰酸痛,名曰肝虚寒也。”《黄帝内经》中针对月经以及和月经有关的疾病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医书《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古代圣贤理论见仁见智,对月经的总结十分到位。

1.2 月经不调的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导致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原因主要为体质因素、过分疲劳、饮食不当、房事所伤、情志因素、寒热湿邪侵袭等。血气不和、脏腑功能异常为病理病机。在此影响下,直接或间接影响冲任督带、胞络、胞脉、胞宫。另外,也会导致患者的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衡。虽然说导致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不一致,但患者均属于《难经》之内关于“冲脉为病”范畴之中,其也为月经不调的重点内容。除却“冲脉为血海”导致疾病发生的机制之外,月经不调疾病的发生也和“肾”存在极大关联性。倘若妇女肾精不旺,则会引起血海空虚。相反如果肾气充盈,则其女性机体水谷精微供养充沛,癸水成熟,可令精血充盛、任脉通畅,月经如期而至。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疾病全面参照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寒热虚实”的原则对患者开展治疗和干预。学者孔爱姣[1]指出:冲任失调为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的重要因素。针对“寒”者应当温治,对于“热”者则要清治。该学者建议对患者使用具有疏畅气机、养血和血的药物进行治疗。陈莞苏[2]指出:针对月经不调的患者,在为其开展治疗时,应当看重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可经气血津液以及宣发肃降理论,以为治疗疾病提供参照。另外,也可以对患者使用具有肺脾同治功能的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能取得不俗效果。

2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的研究情况

当前,临床中,用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同时取得明确疗效的验方已经形成了制剂或协定处方。针对不同类型患者可实现随证加减。

郝玉莲[3]研究指出:针对月经不调患者使用调经汤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药物组成为生姜10 g、大枣6枚、川椒10 g、桂枝15 g、益母草30 g、薄荷5 g、炙甘草6 g、赤芍10 g、白术10 g、当归15 g、柴胡15 g,2次/d,饭后1 h服用。治疗期间,患者不可进食生冷刺激油腻之物,自月经前5天开始服药,直至月经完毕。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疾病治疗有效率可达95.00%。

胡然[4]研究指出:针对女性月经不调患者应用经舒宁颗粒治疗疾病,总有效率达到了85.3%。药物主要构成为炙甘草、茯苓、焦山楂、悬壶、艾叶、水蛭、莪术、三棱、白芍、熟地、川芎、当归、红花以及桃仁。该方着重调节患者月经,具有通络破血、止痛之效,兼具调理冲任、疏肝健脾,对月经不调合并顽固性痛经患者效果显著。

雒挺托[5]报道指出:针对肾虚血虚型月经稀少患者应用补肾养血调经汤随证加减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药物组成为生甘草6 g、川牛膝15 g、合欢皮15 g、鸡血藤15 g、丹参15 g、川芎10 g、白芍15 g、熟地15 g、当归12 g、紫石英15 g、仙灵脾15 g、菟丝子15 g。随证加减,以3个月为1个疗程,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0%。该学者指出,补肾养血调经汤能够发挥升高卵泡刺激素、促进雌二醇水平提升的效果。胎寿丸主要组成为阿胶12 g、断续15 g、桑寄生15 g、菟丝子15 g。使用这种药物对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发挥出雌激素样活性,可明显加强黄体时间,提升患者黄体功能,改善孕酮水平,促进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吴红卫等[6]使用胎寿丸加减治疗月经不调,总有效率达到了92.6%。性激素分泌亢進的具体表现多为阴虚血热型。现代研究证实,阴虚血热证型与雌二醇偏高存在极大关联性,与黄体生成素、孕激素、雄激素、催乳素分泌亢进也有关。基于这种情况,对患者应用具有滋阴清热功能的药物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成效。

孙丽岩等[7]基于凉血止血、滋阴清热原则,自拟滋阴清热汤剂治疗月经不调,总有效率达到了94.4%。药物详细组成为黄柏、白芍、龟甲、生地、地骨皮、丹皮等。

毕会新[8]利用了中医补肾养血调经汤加减方用以治疗肾虚血虚型月经不调疾病,取得了满意效果。药物处方为白芍20 g、鸡血藤20 g、合欢皮20 g、菟丝子20 g、仙灵脾20 g、生甘草10 g、熟地20 g、丹参20 g、川牛膝20 g、紫石英20 g、川芎15 g、当归15 g。结合患者的病症随症加减,以3个月为1个疗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肾养血调经汤加减方剂能够全面推进雌二醇以及卵泡刺激素上升。

针对气滞型月经不调患者,段玮玮[9]指出:肝气条达气血行则月经如期而至。对月经不调患者应用逍遥散治疗气滞型月经不调的有效率可达97.2%。药物组成为三七6 g、丹参15 g、香附10 g、甘草3 g、当归12 g、白术10 g、茯苓12 g、白芍15 g、柴胡15 g。该方剂除却能够发挥出理气调经的作用之外,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机体血液循环,提升卵巢功能,激发成熟卵泡排卵。基于此,药物在有效舒畅人体肝气郁结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月经恢复。

江志扬[10]分析了温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效果。药物方剂组成为半夏10 g、甘草10 g、生姜10 g、桂枝10 g、牡丹皮10 g、麦冬15 g、阿胶15 g、白芍18 g、当归20 g、吴茱萸9 g。肾虚者加断续15 g、桑寄生15 g;寒凝重者改桂枝为肉桂10 g,加入附子5 g;气滞者加陈皮10 g、木香10 g;气虚者加黄芪20 g、党参15 g。该学者证实:通过对患者开展为期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之后,患者原有月经周期紊乱、痛经和月经颜色异常等症状改善显著。

3针灸治疗月经不调

针灸为一种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有效方式,有着相当长的应用历史。针对月经不调的患者,实施辨证取穴,选择患者的冲任二脉、肾、脾、肝为主要穴,以补法为患者开展治疗。研究显示,针对月经不调患者,针灸其腹部局部穴位,能够对患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反射性发挥出良性刺激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调节人体雌激素水平,提升卵巢功能,促进卵泡成熟,令卵泡破裂,顺利排出体外。

黄道兰等[11]经针药结合的方式治疗月经不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服用药物期间同时于月经周期第6天开始针刺其三阴交穴、合谷穴、关元穴、中极穴以及生殖区。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施针5次。在患者月经第12天针刺其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次髎穴、肾腧穴、卵巢穴、中极穴、关元穴用以诱发排卵。该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维持月经正常来潮、促排卵和提升妊娠率方面明显比单纯使用克罗米芬以及达英-3的对照组要好。

中医指出:六感外淫、气血不和、药物影响以及七情内伤为造成女性发生月经不调的重要因素。疾病的发生会造成患者脏腑功能失衡、冲任二脉受损、气血不正常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衡。针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能够经辨证取穴以及补泻手法有效调理月经周期。

刘广霞[12]应用针灸联合艾灸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63例,结果显示患者血FSH、血LH卵泡数目接近于正常水平,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93.7%。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针灸周期疗法,能够有效借助人体穴位双向调节效应,全面激发经气扭转,用以调整患者自身气血阴阳,平衡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临床中,结合患者的月经周期之内机体气血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应用补肾养血、理气活血以及调和阴阳的辨证原则进行选穴,用以调整患者的月经周期。

4中医药人工周期治疗方法

中医药人工周期治疗方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因地制宜地结合月经周期女性生理特征,选择针对性强的干预方法进行治疗,调节机体脏腑气血阴阳,恢复气血阴阳消长规律,有效纠正患者排卵障碍,恢复其正常月经周期。同时联合中医所提倡的“肾主生殖”的理论,发挥出调节阴阳的成效。因女性经期为阴阳转化重要过程,在对受试者开展疾病治疗过程之中,应当以调节气血为主要内容、温肾助阳为主要形式。月经后期的主要治疗模式为滋肾益阴、养血添精,建议择取四物汤为患者开展治疗。在患者行经期内,应尽可能对其实施补肾疏通干预,同时调补患者的气血,推荐对患者应用当归补血汤治疗疾病,与此同时联合具有理气活血的中药对患者开展治疗。此外值得说明的是,在患者月经前期可以应用当归丸联合其他汤药为患者开展干预。

针对于月经不调合并子宫内膜異位症的患者,应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疾病能够取得不俗效果。有学者以气血阴阳消长生理变化角度为研究起点,应用自拟方案血竭安异方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月经不调患者开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在患者行经期内治疗主体为理血调经,使用含有桃仁以及丹参成分的中药对患者开展治疗;在患者经间期调和阴阳,令患者机体阴阳得以正常转化。在患者月经前期依照补阴阳的理论调和患者气血,协调患者子宫藏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优势诸多。当代中医疗法融合了前沿的医学理论,相较于传统中医有了创新及突破。对调节月经药物机制进行研究,能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有效的用药指导,丰富中医辨证施治内涵,使中医调经治疗走向科学化、整体化、规范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孔爱姣.中医调治月经失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15-116.

[2]陈莞苏.从肺论治月经不调的理论基础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4):889-890.

[3]郝玉莲,崔丽芳.调经汤治疗月经不调120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11(4):40-41.

[4]胡然.经舒宁颗粒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2):38-39.

[5]雒挺托.补肾养血调经汤治疗肾虚血虚型月经稀少30例[J].现代中医药,2011,31(4):10-11.

[6]吴红卫,叶一萍,郑宋明,等.寿胎丸治疗月经不调81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1):811-812.

[7]孙丽岩.滋阴清热法治疗阴虚血热型月经不调3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3):76-77.

[8]毕会新.中医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9):66-67.

[9]段玮玮.逍遥散加减治疗气滞型月经后期36例[J].吉林中医药,2010,30(7):588-589.

[10]江志扬.温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肾虚血瘀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10):57-58.

[11]黄道兰,许峰,温雅兰.针药并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8):85-86.

[12]刘广霞.针灸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63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1):40-41.

猜你喜欢
月经不调效果分析中医
月经不调需养生
月经不调 问题知多少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浅述任督冲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