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 江晶 李晓丹 许艳 程文仕 牟月亭
摘要: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实践教学的现代化管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解析实践教学管理内涵、重要性和特殊性基础上,对实践教学管理的一般性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互联网+”发展背景,对实践教学管理的优势与阻碍进行总结。学校、教师和学生是参与实践教学管理的核心主体, 以此视角出发,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管理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提出对应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互联网+”
一、引言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理论课程开辟了新讲堂,成为与传统教学并驾齐驱的全新教学方式,并经过大规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相较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设环境复杂、运营维护难度大、开课条件限制多,课程开出率、课程稳定性都易受外界环境约束,教学优势难以完全发挥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成本。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开始讨论引入“互联网+”在理论课堂的成功经验,来探索实践教学发展的新路径。因此,近年来围绕“互联网+”展开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模式、平台等研究开始逐步增多,成为新的热点话题[1-3]。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是实践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组成,但在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并未得到有效重视和广泛关注,影响了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功效的发挥,亟需补充和完善。
二、实践教学管理的概述
(一)实践教学管理的基本内涵
实践教学管理意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遵循实践教学特有规律,借助一定管理手段,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计划和组织,并对其过程开展监督、检查,以确保实践教学工作有序运转,从而达到人才既定培养目标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在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中,辅之以合理的计划、组织、协调等实践教学管理职能,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行为[4]。
(二)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作用
1.实践教学管理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运转的调和剂。行使实践教学管理职能,能够实现教育资源、教学环境、实验设备等的统一管理和合理调配;通过制定周密的实践教学计划,能够掌控实践教学进度、协调实践教学节奏、推动实践教学运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也是更好组织教学力量,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出率和抗衡不可控因素的重要保障。
2.实践教学管理是促进实践教学有效提升的督导员。在实践教学活动推行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核验、督查和控制管理,保证实践教学正常运行的同时,可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以及已经出现的各类漏洞和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和预警预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能够螺旋式持续上升。
3.实践教学管理是实现实践教学规范化的约束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践教学管理可通过制定和推行政策、制度、规章和法则,有效约束实践教学开展的内容、组织的形式、执行的方案、运作的模式,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更加贴近育人本质。
(三)实践教学管理的特殊性
1.管理对象的多元性。实践教学过程是实践教学管理的对象,教师和学生是实践教学管理的对象,实践教学质量也是实践教学管理的对象。可见,当管理侧重面和着力点发生变化时,实践教学管理的对象也会随之改变。
2.管理内容的多样性。对实践教学的过程、模式、方法诸等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都可列入实践教学管理的范畴。
3.管理执行的困难性。一般来说,理论课程场所相对固定,已形成成熟、统一的“讲授—考核—督检”模式,整体管理流程明确、操作相对简单。相比之下,实践教学开展的条件更为苛刻,不同专业间的差别很大,囊括野外调研、工厂实习、田间实驗等多种形式,难以进行宏观、及时、长效的跟进和督检,管理相对复杂,执行也较为困难。
(四)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1.重视的程度不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实践教学管理常被认定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附属品和连带物,只是一类辅助的、按部就班的安排与任务,只是教学领导、行政单位等的业务工作,与教师、学生等并无关系。这就导致了将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管理混为一谈的问题,也抹灭了实践教学管理在实践教学中所发挥的协调、指挥、控制等作用。
2.管理的效率低下。实践教学管理涉及的参与主体多样,业务内容繁杂。需要协调的部门、机构、单位很多,有时需要教务、团学、计财、后勤、教师等多方协同,管理信息的有效传达较为困难,而信息不畅更会大幅降低工作效率。同时,日常的教学管理也会产生大量的公文、规章、检查备案材料等,也都需要整理归档,甚至查阅传抄,这些都会增加部门日常工作量,降低管理效率。
3.管理的手段陈旧。对实践教学各环节开展的常态化听课、督查等过程性考核,已经成为惯性的管理模式,缺乏新意;一成不变的惩戒与奖励机制,存在难以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缺陷。对学生的点名、签到、回答问题等常规性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难以吸引学生注意,无法发挥真实有效的督检功效。
4.参与的热情低下。学生是实践教学管理中主要的被管理者和重要的参与者,但在管理活动中,学生往往较为弱势和被动,常被赋予服从指挥、贯彻执行的特性。这一特性也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管理活动中往往参与积极性不高、投身实践教学管理的热情度不够,存在闭口藏舌、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问题,很难实现有效的反馈和沟通,不能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成效的回馈机制。
5.倾斜的管理关系。实践教学管理已形成了一套“学校筹划、教师安排、学生执行”的管理系统。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自动划分了参与者阶层,形成了学校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两套不对等管理关系。一般来说教师作为管理者,可以通过评教、督查等管理方式,接收到实践教学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但当教师作为被管理者,面对学校这一管理者时,往往没有足够分量的话语权。
三、“互联网+”背景下实践教学管理的优势
1.高效的管理效能。OA办公系统、毕业论文(设计)线上管理系统、混合教学平台(如优慕课、雨课堂等)等各级、各类网络信息产品的投入与应用,简化了实践教学管理流程、缩短了文档规章的传导时间、打通了学生与教师实时互动的通道,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2.高质量的管理水平。通过搭建线上云平台,可全程掌握学生学习进度,随时发起线上讨论与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建立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档案。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察管理能力,便于教师更好地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3.创新的管理手段。网络平台数据库可以为督导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过程性监测数据,准确发现教学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与预警,为多尺度的惩戒与奖励决策的生产提供依据。对于教师而言,网络平台也可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便于设计、创造、应用更多新鲜的趣味性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如角色置换:“你(学生)说我(老师)来做”;线上争先赛:“你来我也来”;情景模拟:“我(学生)该怎么办”等。为创新教学管理手段提供基础,以提升实践教学成效。
4.共享的管理经验。“互联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与同享性。可以通过参考借鉴,移植优秀的实践教学成果,也可随时发布共享,学习独到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查缺补漏,互利互惠,共同进步。
5.蓬勃的管理活力。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对学生也同时具有较为饱和的吸引力。通过“互联网+”对实践教学进行赋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平台的搭建,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与老师无碍的“面对面”沟通,打通长期栓塞的学习效果回馈机制通道。而云平台数据库上记录的动态学习数据,也有益于为学生提供自我监测的标尺,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参与到自我管理的过程之中。
四、“互联网+”背景下实践教学管理实现的阻碍
互联网+虽能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效率,但也存在一些发展阻碍,表现在:
1.力道不足,难协调。相较于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线上教育资源数量少、课程建设力度整体不足,可供教师选择、借鉴的优质网络实践平台成果和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十分稀缺。软、硬件不足带来的营养不良问题,容易弱化教学资源可供组织、协调和共享的管理能力。
2.认识不一,难开展。并不是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认同互联网+的效能。有部分参与者认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实践教学,会极大削弱实践教学参与性与投入性的独特魅力,这种非正式的体验感,很难将学生带入到实践情景和实践情绪之中,“云见面”的虚拟性也不利于教师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更准确的感受、把控和管理。
3.褒贬各异,难推进。在实践教学的运营过程中,教师需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模拟实践教学环境、更新实践教学材料、跟进学生学习状态、评判线上教学质量、活跃线上学习气氛、填报督查整改记录、及时开展解疑答惑,多样而繁重的管理责任增加了教师负担。类似的,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境中来回切换、同时需要完成线上线下双重任务、还需及时反馈学习感受等,花费的时间、精力等成本较传统单纯的实践学习要大的多。因此,新奇与抗拒、接受和反驳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存在,增加了引入互联网+技术开展实践教学管理的难度。
五、“互联网+”背景下实践教学管理实现的路径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革新与冲击双刃剑,不同参与者所要面临的实践教学管理问题和所需承担的管理权责并不相同。形成不同参与主体、多层多样的管理对策,能够更加有效缓解实践教学管理矛盾,提高管理成效。
(一)学校层面
1.统一思想,紧跟步伐。未来已来,互联网+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管理的联合运作已是大势所趋。统一认识,统筹规划,制定有效的全局发展预案,分批次组织教师开展“互联网+”教学技能学习。紧跟教学发展潮流,切实发挥计划、组织与指挥职能。
2.兼容并蓄,厚积薄发。加大投入,助推线上实践课程的校内自主研发。通过合理调配实践资源,优先打造一批高含金量、特色鲜明的实践示范混合金课,同步加大校外优质实践课源的引进力度,为其他实践类课程树立标杆,提供模板。在增强软实力的同时,加快VR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践云平台、网络传输设备等的硬件建设。统筹管理,为实践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扫清障碍。
3.转变观念,鼓励创新。去除行政化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以教学为根本,给予教师适当话语权,推进建立平等的管理关系。杜绝不考虑专业和学科差别“一刀切”式的平均态管理,推行精细化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并根据课程特色,开发基于实践教学与“互联网+”融合的全新督检管理机制和督查评价系统。采用经济补贴、认定职称聘用条件、评优宣传等多重激励手段,鼓励教师创新开发实践教学实施方法、管理手段等,切实提高教师投身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教师层面
1.以课为本。基于实践课程的原生特色,适时选择适宜于实践课程自身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在线实践资源,借助网络平台的统计学优势,对教学过程进行量化控制,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对症管理。
2.长效学习。树立“技术引导+科学管理”的发展理念,投身“互联网+”所提供的全新教学技能的学习并及时跟进,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个人信息技术素养,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和管理中。
3.保持清醒。“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实践教学都适宜于在网络终端开展,需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其管理实践教学的过程、控制实践教学质量,但不依赖其完成全部的实践教学管理任务。
(三)学生层面
1.积极参与管理。端正态度,扭转“被动”参与的消极心态,树立主人翁意识,认识到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活動皆为“我”所设、需为“我”所用,主动参与到教学管理行列中去。
2.强化自我管理。转变由教师拉拖拽的惯性学习方式,改进懒散懈怠自我催眠的学习习惯,杜绝“三分钟”热度,活用“互联网+”平台资源与技术,积极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管理。
3.实现共同管理。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成效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与彼此信任,学生应作为纽带连接教师和学校,做到有想法、敢发言、能说不,对不利于实践教学的管理方式说不,对不利于实践能力提升的内容说不,助力教、学、管活动形成有效回路。
六、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的全新教育时代已然来临,其对实践教学的影响也将更加凸显。接纳新教育理念,掌握新教学方法,实现“现代技术”与“科学管理”的有机碰撞,有助于切实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水平,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管理目标。另外,借助网络平台与技术,开发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方法、融汇课程思政元素也都有待再发现和再探索。
作者单位:黄鑫 江晶 李晓丹 许艳 程文仕 牟月亭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刘华年.美术专业学生“互联网+”创业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6):142-143.
[2]熊薇,赵胜,黄翘云,等. “互联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5):41-42.
[3]刘华武,王岐本,汤银娟,等.高校实践类课程教学与管理模式研究——构建“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J].中国新通信,2021,23(21):111-112.
[4]黄荣峰,高超民.通过产学研践习提升应用型大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探索[J].智库时代,2019,41:86-90.
[5]张正苏,高旭东,王鑫.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