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昆仑 梦幻青海

2022-05-30 20:59蔡征
摄影与摄像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江摄影家青海

摄影代表作

《梦牧》《瀚海》《天上江源》《高原精灵》《亘古黄河一一我的梦》……

出版专著

《青海民俗风情》《三江源风情录》《冰雪天堂一一秘境青海》《神鹰俯瞰的疆域》《典藏青海》《蔡征摄影感悟录》(文集)《蔡征摄影作品选》……

《玉树抗震救灾》系列作品

被国家档案馆永久收藏、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开拓杯”金奖、第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摄影家协会50周年“突出贡献奖”,中国文联“中国万里采风”摄影创作成果奖等

主办“六届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获“优秀策展人奖”“优秀组织奖”“突出贡献奖”“特殊贡献奖”等、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创作的《玉树不倒》展览

获上海第九届国际摄影展特别贡献奖、平遥国际摄影节大展奖、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特殊荣誉奖等。

荣誉称号

2009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

2011年被中宣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等部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2019年被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改革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1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参事室聘请为特约研究员。

摄影与摄像:蔡主席您好!非常荣幸能与您进行这次访谈,首先我们想请您谈—下您摄影生涯的追求和理想,其次,我们知道您以前是从事舞蹈艺术的,那么舞蹈的经历又是如何影响着后来的摄影创作?

蔡征:有艺术家说过,爱和善良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是构建艺术的灵魂。爱故土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是融化在血液中的永恒记忆。在我的摄影生涯里,每当说起青海,我总是眼前发亮,涌起热情,满怀激情。对于青海,我是不遗余力的,曾有人送我外号摄影界“拼命三郎”。作为一个奋斗的草根摄影人,对青海山的敬畏,对青海水的深情,对青海人文风情的追求,对青海高原忠诚执着的爱,是我摄影生涯的追求和理想。

舞蹈和摄影之间,一个以“肢体”为媒介,一个以光影为媒介,二者确乎风马牛不相及,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瓜葛。可是通过多年的经历我无意识地发现,舞蹈艺术和摄影艺术二者之间有一个高度的契合

点,它们都通過瞬间的流动、变易来表现世界。舞者在不断变化的肢体动作中完成自己的表达,摄影则通过瞬息万变的光影完成自己的表达。而且它们在内在的气质上有着惊人的一面:两者都是沉默的表达者一身体痴迷于身的“潜台词”,照片痴迷于照片的“潜台词”。舞蹈者和摄影人都是在废黜言语直接表述的权力之后,让世人百般竞猜隐匿在那身体姿态和照片光影背后的“话语”、揭秘了舞蹈和摄影从来不会大声地念出它们自身的意义和秘密,以罕见的诚恳和罕见的耐性邀请层出不穷的观者,邀请目光和心灵以此共享彼此心照不宣的高级交流,彼此是“灵与肉”“血融于水”,从而在创作中有舞中有影、影中舞蹈影子的“光影舞者”。

如果说早先的舞蹈艺术是把它限制在教室般大小的舞台上“行走”,那么,之后我从事的青海摄影家协会摄影事业,就把我带入到了越来越广阔的天地里。几十年间,青海大地上凡是卓异奇美、荒蛮险峻的地方,都留下了我和我的摄影队伍寻美的足迹。随着摄影技术、器材装备和摄影观念、摄影手段的与时俱进,他们摄取的疆域可以说是天上地上无所不至。

我在思考摄影何以如此强烈而持久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苏珊·桑塔格给我们提供的一种答案是这样的:“摄影的任务之一是揭示,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多样性,而不是展示理想。摄影除了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任务。”她说得句句在理,但我又觉得她尚未抖出摄影更大的秘密。我想摄影家们之所以端起相机,用镜头定格下人间和大自然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画面,是因为美的事物只会在世界上闪现一次,你第二次想找它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事物了。

倒是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的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说得更切近一些:“摄影是一种走入时间的动作,从中撕扯出一些什么,然后以另一种长久的形式定格。”最珍贵的是记忆,因为它是永恒的!

摄影与摄像:在这些年的摄影创作历程中,您有哪些记忆深刻的拍摄经历和艺术体验与我们广大读者分享?

蔡征:2000年的国庆前夕,我们一行人开车行驶到门源藏区阿柔乡时,天降暴雪,道路被封,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让大家深陷惊恐之中,寒冷和饥饿也随之袭来,众人无语之中车内的气氛似乎凝固了。没有了退路,就在这时,隐约听到“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越来越近,众人探头一望,雪花飞舞之中,有一大片黑白相间的牦牛群向我们滚动而来,原来我们凑巧遇上了当地牧民的秋后转场。面对雄浑壮观的场面,我们心潮起伏,激奋不已,惊恐和寒冷烟消云散。我们兴奋地跳下车,选择最佳角度,不顾一切地对着转场牦牛“狂轰乱炸”,在不停地追逐和兴奋的快门声中,时不时有人连人带相机掉进雪地的冰窟窿中。几个小时过去了,相机成了冰疙瘩。整个人成了冰雪人,极度兴奋的状态,让我们忘记了寒冷和饥饿,望着远去的牛群,我们喘着粗气心满意足地笑了。这次险情遭遇换回的是丰厚的回报,《冰雪转场》《遥远的生命>《雪域圣景》系列作品成为我永远难忘的记忆。《中国摄影》杂志刊登了雪域系列,参加国内外展览大赛获得了不少奖项,成为我品尝冰雪人生、感悟野性魅力的融入生命记忆的难忘之作,为拍摄十年冰雪专题树立了自信心。

自然万物,瞬息万变。正如一个国际摄影名家发出的感慨:“请不要忽略每一个微弱的力量,下一秒也许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青海诗人白渔看到这些作品时,深受感染,他欣然执笔:“雪也扑来,冰也挤进来,在毛堆上雀跃,品味季节的成熟,茫茫凛冽化作恬静,没有盛夏草原人心如火,高寒中推出甘甜的温馨。”这次艰苦而难忘的经历,让我永远记住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懂得了冰雪的品格,让我零距离感受了冰雪中生命的顽强和灵动。更为重要的是,此后我的创作风格有了大的改变,我有了深沉的思;正因为有了青海三江源的冰雪,才有了江河海博大精深的胸怀,才有了孕育万千生灵的摇篮,才有了中华民族的发源之地,冰雪如同伟大母亲的乳汁,是孕育大地生复的甘露。至此通过艰难的实践成就了《冰雪天堂/秘境青海》摄影专著的出版。这也是不断探寻冰雪环境下的“决定性瞬间”和“走近走近再走近”“近点近点再近一点”的尝试和实践。这种理念的形成也是我摄影走下去的理由。用不断的“真实的走近再走近”去探索永无止境的“决定性瞬间”难忘体验的结晶,亲身经历实属来之不易。

攝影与摄像:您的摄影创作对象大都是青海地区壮丽的山河,您的作品气势磅礴而又诗意盎然,请谈谈您这些“诗意”的创作思路。

蔡征:“高大上”的中外诗歌是我追求生命拍摄,三江源摄影创作重要的来源和灵感再现的魂与根,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是神圣的;2500公里的昆仑山系在青海境内蜿蜒盘旋,横亘中国,雪蜂林立,波澜壮阔。长江、黄河、澜沧江“河出昆仑”,毛泽东主席诗诵“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周恩来总理书写槛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古往今来,伟人名流都曾视青海为神圣。

2013年,由我主编、主拍的《神鹰俯瞰的疆域:中国青海三江源》大型影画册出版。这在青海摄影史上乃至全国摄影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航拍图像,首次以超出人类视觉经验的方式,从万里高空鸟瞰俯拍高原大地。高空摄影超越的视点和独一无二的视觉形象,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那些形同造物主鬼斧神工的沙盘形状,那些神圣山系的形体、骨骼,那些如毛细血管网一样的河流,终年寒光熠熠的雪巅,都是此前人类的眼睛所不曾经历的。

青海是雄宏的、壮丽的,航拍镜头下的青海更是令人神往。每当看到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天籁之作时,就如在高空翱翔,如大鹏展翅风云之中、雪山之巅、江河上下、天地之间,奏响恢弘博大而壮阔宇宙的乐章,让人惊奇、让人激动、让人激情四射、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流连忘返。“雄浑壮美的山川大地,异彩纷呈的黄河湖泊,搏击长空的雄鹰、奋起驰聘的野马,还有那点缀在绿色湖岸红色的血脉,这就是江河源头卓群的意境,我用镜头对高山、白云、积雪、命脉黄河呈现出物像属性和照罐着胸中的激情,依附着特有的情感,而融于更高的使命,更执着的探索、更勇敢的冒险,更是一种独立面貌,抛开现实,接近本质的创造。”用心灵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梦幻般的远古世界,在述叙一个更神秘的世界之中,给我们以无限美的享受。

唐代大诗人李白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杜甫《登高》称“不尽长江滚滚来”,当今,澜湄经济合作中,五国民众“湖歌一曲问九天”。

我坚持十年的黄河拍摄,更是古人诗歌赋予的勇气和力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的寥寥数句,却道出了黄河气势恢宏、波澜壮阔之态,拓展了梦想和希望黄河自雪山清泉汇集而来,跨越千里,直至波海边,滋养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丰韵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黄河始终是中华儿女难以割舍的情愫,黄河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梦,一个来自远古时空的梦。

昆仑山、三江源神圣意义全在于此。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似专门写给摄影师如何拍、拍什么、怎样拍、怎么去选择自己的审美视觉。在创作中的认知与方法说得具体在理、摄影人都派上了大用场。摄影人视为“座右铭”。

影响我创作《航拍三江源》项目中《大美青海》主题作品中最主要的是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襄,分外妖娆……”

伟人伟大的诗词描绘了雄浑壮丽的大好山河,赋予泉涌般的光顾,伟人语录是对摄影火花的点燃、用心语启迪摄影再创造,精悍之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锲而不舍的追求中感悟自然、感恩江河源、感悟着生命的过程。《典藏青海》等专辑都是诗词伟人的指引,是我和我的青海、我和我的祖国灵魂相印的生动展示。

[摄影与摄像]:在长期的摄影创作过程中,您是如何一步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蔡征:摄影是光影的艺术,是选择的艺术,是特有形式的艺术。著名画家振臂高呼“形式就是美”是因为本人舞蹈“小舞台”转摄影“大舞台”的跨度,长期使用“大面幅”(6*12/6*17画幅)拍摄青海自然遗产、自然生态三江源、非遗和人文风情,习惯固定模式、看来比较单一呆板,但就是特有的形式确定之后,尤其在青海摄影,贵在执着的感情、激情和热情,这是我摄影创作的全部。从事舞蹈多年,按此意义上说来,舞蹈是瞬间的流动,而摄影是瞬间的定格、是以光作画、是情感的寄托、是精神的驿站,融合了创作的艰辛,蕴含了摄影成熟的艺术思想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全身心用感情、热情来投入每一个主题的创作,用脑力、眼力、臂力、手力来典藏心中的影像……之所以被视为“典藏”心中的“心像”,一般说来,可谓是经典收藏的精品佳作的代名词。对我来说的“典藏”也不是精品的概念,是因为青海的一切都是我用摄影的方式表达的心中珍藏和最爱,是我一生追求的“心像”渗到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瞬间留恒,挥之不去的永远存在。正如泰戈尔说的那样:“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能真正站到这个世界上。“在我自己的摄影艺术创作生活中,也通过“心像”的收藏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尤其在我的韶华之年,有幸走进了摄影世界的大门,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让我学会了分析与思考,学会了务实与创新。同时也学会了超越,突破自己的极限而成长,也更加懂得一个本土摄影人所应有的品行和修养、道德和良心,懂得了一个摄影家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青海是我的全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的摄影创作就得让世人得知青海不仅是青海的青海,而是中国的青海,是世界的青海。记得有诗人这样描绘过:“当世界缺少美的时候,青海的美还在!当世界都缺少蓝天时,青海的蓝天还在!当世界缺少碧水时,青海的圣水还在!当世界大地都缺失了色彩时,青海大地依旧多彩!”它的自然、淳朴,雄浑、壮丽,永远无法来自于人类的创造。这也是我终身拍摄大美青海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摄影与摄像]:您始终秉承的摄影理念是什么,在创作实践中,您又有过哪些探索和追求?

蔡征:摄影是我的梦想、摄影是我的生命……

著名摄影家葛梦利亚,斯泰纳雅说过“不去尝试想象或梦想,也就失去了梦想成真的兴奋感,毕竟梦想是一种计划。”至此在摄影创作中寻求灵感的同时,追求抽象迷幻的色彩图形;追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创作历程和表达的意念;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灵魂内核;追求新、奇、特;追求“他无我有、他有我新、他新我奇、他奇我特”的摄影境界。

在青藏高原這个特殊的世界,用摄影去不断地寻找创作的灵感,感受艺术的真谛,是摄影家至高无上的创作境界,是摄影家生命旅途中最为辉煌的永久记忆。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一生的梦想和终身奋斗的目标!

[摄影与摄像]:经过多年的努力,您在摄影领域已取得了无数的荣誉,同时也为青海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摄影人才队伍,您如何看待这些成绩,又是如何展望未来的前进目标?

蔡征:在我从事摄影工作的几十年里,困难和危险时常会出现在眼前。为了培养青海摄影人才,提高青海摄影水平,多年来,我无数次组织广大会员,也带领国内外来青海采风的摄影家,走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都成为我们创作和体验人生的佳境,但也创作出了许多难以忘怀的作品。

我始终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天道酬勤,摄影为我带来了很多荣誉,也推动了我创作的不断进步,先后有50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有百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3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国际奖30余幅,国家级大赛(展)奖50余幅,省部级奖180余幅,编辑出版《青海风情》《天上三江源》《三江源风情录》《神鹰俯瞰的疆域》《冰雪天堂一秘境青海》《典藏青海》《蔡征摄影作品选》《蔡征摄影感悟录》等20余部摄影画册和个人专著。我非常欣慰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这些只能说明过去、是事业明天的起点和加油站。新的目标展现在眼前。

随着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刻骨铭心的创作追求,也确定了自己努力的目标。

首先,追求“冰雪题材”成为我摄影创作的终极目标。我不但更加喜欢冰雪,而且还以冰雪来净化心灵,体验生命的顽强和珍贵。坚如磐石,庄严凝重是冰雪的性格;胸怀坦荡,洁白无瑕是冰雪的品质。冰雪随风飘舞,让世界银装素襄,一尘不染,这是冰雪生命的萌动和延伸。对我来说,不断走进冰雪,在感受严寒中享受拍摄的过程,崇尚冰雪品位,体验人生、寄托生命,用摄影的方式来呼唤和激发冰雪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内核的理解,尤其是人类的发展与自然规律相矛盾的时候,更加会呼唤和盼望冰雪。从这个角度来看,冰雪题材的摄影创作极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愿意关注冰雪、拍摄冰雪,愿意以我的一生做冰雪梦,永远让冰雪的奇妙魅力如同母亲的乳汁滋养生命,洗涤灵魂。

其二,影像助力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大力支持培养牧民摄影师成长计划。不断的量化标准、在数量和规模上上台阶、出效益、出成果。为影像助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做长期示范项目,将是我和我的团队长期作为重中之重、长久努力坚守奋斗的事业、不遗余力的贡献摄影的力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青海,世界的三江源才能有力保障、不获全胜,决不停歇!

[摄影与摄像]摄影给青海生态保护工作起到了什么样的宣传推动作用,本地的摄影人都是如何践行用镜头说话,促进本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事业?

蔡征:青藏高原显示了在独特的地域、独有的特色、独有的题材、独有的视角,不断有独有的“绝活”呈现。

我多年拍摄的三江源影像近两年在全国举行了20多场的讲座演示,云讲堂有十几万人关注,用大赛获奖的形式广而告之,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影像,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厉害了我的国》中黄河源照片采用,2020年6月5日国际环境日举办的“美丽中国”全国大展黄河源头和全国的对话等等,引起广泛共鸣。全国媒体对“亘古黄河”“血脉黄河”增加了新的认知。

尤其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牧民摄影师拍摄的作品,就是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的真实情感。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草根摄影家们坚持不懈的理念,在他长期身体力行下,一直在尝试突破、尝试创新。很多是这样执着的摄影师,而这种执着是摄影家最难得的品质。在他们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精品佳作出现在国内外关注的视野里。

我们期待着我们的获奖或为之奋斗的摄影师们,身兼生态使命和当下的责任担当;用眼睛的亮度、情感的温度、思考的深度、磨练意志的硬度、坚持的力度的创作原则和追求,厉行我们平凡而伟大的三江源生态系统保护事业。

[摄影与摄像]:请讲述—下三江源守护员的摄影故事,他们是如何用摄影的语言,为全世界带来青海生态之美的完美呈现?

蔡征:故事一:三江源守护员在黄南河南县黄河大峡谷拍摄的上百只狼群的壮观场面让人震惊,还以为是天方夜谭,有秩序有规律的向黄河走来的珍贵影像轰动了国内外。

故事二:三江源守护员15位牧民摄影师在达日黄河奇迹的见证了上百头白唇鹿摆渡黄河的壮观场面,不亚于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气势,时间3个多小时,简直是阿拉丁的传说故事一样,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在谈论国际生态走向世界的时刻,激动、感动、振奋、幸福、自豪和自信心油然而起。也致敬活跃在黄河源头、长江源头、澜沧江源头、黑河疏勒河源头可爱的牧民摄影家们,他们才撑得起是真正的摄影家。他们是真正青海三江源多江源的生态保护,也能在世界上惊天动地,这也是我们热爱他们、赞美他们的理由、用摄影的方式创造“一句顶—万句”的摄影语言,不断为世界送去创造青海生态之最的惊喜,送去中国摄影师生态展示的惊喜,中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世界上划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摄影与摄像]:您如何看待如今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再请您给我们介绍—下青海全球通数码影像工作室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蔡征:在我从事摄影生涯中经历了胶片和数码两大时代历程。现代好的摄影作品基本上占据了全数码时代,按照比例来说已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记得2001年我得到的第一部索尼200万像素相机到2004年数码相机的像素没有多大的增加,从2005年开始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直到今天已经突破了上亿像素的时代。这种飞速奇妙的变化,突飞猛进让我们震撼。相比摄影术发明的180年中数码技术用了15年时间完全颠覆了摄影的概念。

2008年数码年我们组织超前搞了全国第一个“数码年”,实际的活动也有大的推动作用,当时“数码过度症”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源于对数码的歪曲和浅薄的理解使大量“真”的东西变“量”、变“色”了,使在原则性和本之源的再现了简单取巧心理的存在,忽视摄影原创,再加上后期技术的随意用色,无所不用其艳,看出造假漏洞,弄巧成拙,失去了原创大量作品的“再创作”反映出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数码改变全球、数码改变世界、数码影响世界;现代社会数码技术对传统摄影是颠覆性和革命性的态势。通过建立青海全球通数码影像工作室,从根本上改变了数码制作和后期的革命性和跨越式的发展。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理念,什么是图片的正确出路、照片的输出和精细制作,明确了什么是真正的好照片,什么是真正的摄影精品和摄影收藏品,这就是一个飞跃、跨越式的变化。

在青海摄影家协会的倡导下,青海移动大量资金的支持下,成立了青海全球通数码影像工作室,这是具有现代眼光的默契合拍的特大举措,这个亮点也是全国唯一国际一流的全新技术(美国苹果站、一流的“伊卓”显示器、国际专业的光源室、世界最先进的正版软件,完整先进的色彩管理,正牌的ADB、交流、87V值光源,灰色墙面工作环境),这也是驰名中外的大制作电影《阿凡达》的设备,青海就拥有了4套,这是数码影像必备的硬件“硬道理”。一流的设备造就一流的影像,这是投入巨大的,只有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家和文化人,才有这样的远见和气魄。说文化谈文化的很多,作为青海,高标准、高投入,就是实实在在的青海摄影文化的原动力、真举措、好办法。高端的科学促使青海摄影文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会使全国影像工作室刮目相看,除了硬件,还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作为影像制品的青海样板。高科技、高起点、高水平,也为真正的图片走向市场,对形成产业链奠定了良好基础,迈出可喜的一步,起到引领的作用。作为企业投资文化,投什么,给予了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话题,无果无为的投资很多,但这一项投得值,投出了国际水准。文化的眼光,为生态三江源真实面貌整理、宣传推介,青海影像数码后期精品工作的制作、创新产生最广泛的影响。青海数码摄影的后期制作和出品一步跨入世界先进水平,推动青海影像宣传,是生态宣传、生态保护,用影像说话,也具有引领全国数码摄影和进军世界数码的领先性意义,是对中国数码影像的又一次尝试,对青海摄影文化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将会对艺术和产品,摄影和文化乃至社会经济文化产生革命性的飞跃。在摄影国际化的现代社会,国际标准为清纯、真实、自然、准确、民族的特色真实的、客观的反映。技术气场的改变,为青海的摄影搭起了很大的展示舞台,在先进时尚科技力量的支撑下会科学的改变,对出作品、出精品、出大作,培养一流人才,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对摄影艺术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青海摄影在社会文化和物质文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企业社会服务和企业服务文化的“双文明”“双效益”和“双服务”上提高摄影文化品位。摄影家用艰辛,将具有生命意义的影像本源,真实的影像回馈于摄影家,以生命的意义回报这个伟大的社会,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因为只有真实才能感动真实力量的召唤,才是最为伟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充分地显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样,摄影科技也是强大生产力。后来我也在不断的总结当中,认识到在这条道路上,先有探索的思想,有明晰的思路,才能闯出来出路,出路则活路,同时才能创造精品。一种革命性、颠覆性的新技术必定会影响和产生合适它的审美文化,并留下它创造时代的印记,因为它挑战了我们轻易得到成就的习惯。

祈愿我们在现化科技的强大支撑下摄影会插上金色的翅膀高高飞翔!

[摄影与摄像]:如今的青海已成为无数摄影人追梦的地方,您对准备来青海进行拍摄的广大摄影人有哪些建议?

蔡征:在青藏高原从事摄影创作,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满诗情画意,浪漫而随性。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险、所承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了一幅成功的作品风餐露宿,趴冰卧雪,随时会遭遇意外的陷阱:翻车、坠崖、陷入冰河、与凶猛的野生动物对峙等。根据我的经历,一次次的历险,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让人记忆犹新,可以说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图片后面蕴藏着精彩故事。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度平均在3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早晚温差大,就是在夏季温差也在15度以上,夏季的最高温度也超不过28度。省会城市西宁的海拔在2300米,拍摄点除黄教圣地塔尔寺以外都在百公里之外。建议一,备好御寒衣物、常用药物,设备精装上阵,感冒是高原大敌,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二,遵守三江源核心区、保护区法律法规,提倡守候等待拍摄。禁止巢拍、追拍、扰拍(包括无人机),特殊考察调研需要办理有关审报手续。建议三,提前做好线路攻略,找好向导提高创作效率,克服盲目行走,在海拔4000米以上注意行动慢、说话慢、饮食慢,等有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建议四,在少数民族地区、藏区尊重风俗习惯,交朋友做好溝通,顺利完成创作任务。

[摄影与摄像]:近年来,青海的摄影队伍不断壮大,摄影佳作也层出不穷,不仅在全国,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请您谈谈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蔡征:1995年,因工作的需要,我结束了热爱多年的舞蹈生涯,失意地走进了经费短缺、几乎瘫痪的摄影家协会。我曾经忧伤,曾经迷茫,为了让空寂和迷茫的心忙碌起来,我调整自己,暗下决定,立志千行爱一行,让自己人生的字典里没有“沦落”和“消沉”,我努力让自己尽快熟悉协会业务,自我加压,虚心请教离职老领导、老同志、老摄影家,注重结交摄影界新朋友,发展新会员,开拓新局面。

大家知道,摄影曾被人们称之为“贵族艺术”,所谓“贵族”就是突出了一个“钱”字。在十几年前的青海,经济相对落后,协会经费仅有2000元,想要开拓新局面步履维艰,经过艰难的探索和摸索,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协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融入社会、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就要“走出小协会,闯进大社会”。有了思路就有出路,有了出路才能有活路,遵循“双文明、双服务、双效益”的发展理念,经过四处游说,不停地推销摄影,终于和青海首家香港合资的青海艺凯彩扩有限公司“联姻并冠名大赛,吸收企业为团体会员单位,协会终于走出了低谷,有了生机和活力,随之各种摄影活动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地开展了,协会的影响力扩大了,凝聚力增强了。

经过几年的发展,青海摄影队伍不断壮大,会员人数从原来的40人发展到2500余人,全国会员的人数从原来的11人发展到今天的300多人,摄影行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42家,协会也—下子从门可罗雀变得门庭若市。为了让摄影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积极参与主办全省重大活动,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举办了一系列紧扣时代主题的展览活动,用镜头记录社会变迁、人民精神风貌和生活变化;用摄影艺术宣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鼓舞人民群众的士气;开展摄影技术培训和认证,不断推进摄影事业的发展。为扩大青海对外宣传,举办全省州县摄影文化旅游节30多个,多次举办以全省性“青海不再遥远”为主题的青海旅游风光大展和“大美青海”等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展览等等。青海摄影以特有的形式让全国了解青海,让青海走向世界,特别是近几年由省政府连续主办的6届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策划展出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3万余幅,组织国内外摄影家1500多人采风创作,组织摄影家创作采风30余次,其中300多个国内外影展成为青海省对外宣传的“金名片”,受到广泛的好评。

借助发展东风抓创作、下基层、搞培训、带队伍、办展览、筹措资金、协调关系、组织活动,好像没有哪件事省心。青海地处高原,多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广人稀,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摄影工作的难度自然更大。把青海的摄影事业搞得红红火火,”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在全国摄影界更是独树一帜,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在玉树地区遭受大地震的时候,我和我的团队不顾危险带领摄影人勇散地冲了上去,顽强地扎了下来,甚至冒着被夺去生命的危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震后6天就把抗震救灾的展览办到了北京!这些照片不仅展示了灾难,更传达了决心和毅力,形成了温暖和力量,感动中国,也感动了世界。

青海是雪灾多发地区,克服千难万险到灾区送温暖,坚持十几年为牧民拍摄全家福,是我们的摄影队伍的常态。疾病、伤痛虽然纠缠着我们却并没有扳倒。近年来我们在做好协会日常工作的同时,坚守“雪山冰川就是青海的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拍摄15年,还坚持航拍三江源、昆仑大地。这航拍,可不像是坐在民航班机的舷窗边拍照那么惬意,也不像如今风靡全国的无人机拍摄。他的坐骑大多是老旧的运输机,噪音大,颠簸厉害,安全系数低;而昆仑的高原雪山,气候恶劣,险象环生。但我们硬是凭着过人的毅力,在飞机上把青海的雪山冰川全扫了一遍,留下了一份难得集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的影像志。对于我来说,这一切就是以命相搏!我听摄影家说过:“一个人,如果把命都押在了工作和事业上,魔鬼也要让三分。”

青海生态摄影队伍异军凸起日益壮大,在建设国家创新公益岗位巡护员的设立、与创建国家公园省同步越来越注重摄影的原创意识,培养培训当地牧民摄影师系统工程生态摄影创作已成为队伍的主流,大部分分布在三江源核心区、流域区、保护区长江源保护园区、黄河源保护园区、澜沧江源保护园区、青海湖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的摄影师已发展近800余人,其中牧民摄影师占90%以上,成为我们活跃在三江源头的牧民摄影劲旅,经过5年多农牧民培训、交流、展示、创作推动了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上门培训、下基层培训180余期。创作原生态作品万余福,视频、微电影200余部。在江源玉树杂多、治多、称多、曲玛莱把培训班办到了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的帐篷里,60多人受训。不断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获奖。在国际国内野生动物摄影比赛中获奖的也有百余项之多。厚积薄发,蓄势待发,显示了在独特的地域、独有的特色、独有的题材、独有的视角,不断有独有的“绝活”呈现。

而这些作品就是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的真实感情。我觉得这点而这些作品就是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的真实感情。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草根摄影家们坚持不懈的理念,在他们的长期的身体力行下,一直在尝试突破、尝试创新。

2019年11月青海牧民摄影家鲍永清先生、樊尚珍先生在国际第55届英国BBC野生动物摄影大赛获奖,这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厂泛关注!感到很震撼,这是青海摄影界的大事,也是中国摄影的第一次。自从樊尚珍先生的《大漠狼行》在国际荷赛上获奖,填补国家空白,而今天,他们携手拿了世界动物界的“奥斯卡”,更高档次的奖项成为中国摄影里程碑。更为惊喜的是国际摄影界、BBC国际摄影界的最高年度冠军,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夫妇亲临颁奖盛典、英国BBC现场直播并发专版报道,戏剧性的把《生死抉择》PS成脱欧形象代言人的角色形象,充满了讽刺性!是55年来再次在国际上展示中国摄影师的创作实力和最佳“绝活”,是代表典型的中国生态、世界的三江源向世界发出的宣言书!送给世界生态的一份惊喜!

青海的生态保护功臣摄影家们的生态摄影作品,对推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实现青海梦有重要份量和意义。在英国伦敦揭幕的2019BBC英国国际野生动物作品《生死抉择》,荣获该项年赛和哺乳动物类行为组年度总冠军及并列冠军和单项冠军。

尤其作品展在世界80多个国家同时展出,有近800万人观看,这将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三江源生态名扬四海,加快了国际化生态保护的进程。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成果。青海摄协也扮演了小协会办大事,小协会撑大梁、小摄影大世界的角色,多次得到中宣部、中国文聯、中国摄协表彰,个人也获得了“中国万里采风成果奖”“中国摄影开拓杯金奖”“中国摄影组织工作金像奖”“中国摄影突出贡献奖”,被中宣部、劳动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命名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2019年12月个人也被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改革开放创新”先进个人称号。

我一直在想,所有这些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人生的旅途中,获奖只是一个助推器,是我前进途中的动力。我想,掌声最终会消失、奋斗的脚步仍要继续,60岁又是一个起点,我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和高度的责任感和我的团队一起向着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未来攀登,不忘摄影初心,怀揣梦想前行,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我要用心去追求生命的意义。作为摄影组织者,一个职业摄影人,只要我们信念坚如磐石,只要我的梦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

一蔡征

猜你喜欢
三江摄影家青海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大美青海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三江并流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